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1-12-30焦荟洁

科学咨询 2021年40期
关键词:工作教育教学

焦荟洁

(新乡医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劲内驱动力,而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升级工作离不开创造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当代大学生的重要工作,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突破口。近些年来,我国也颁布了一些政策和文件指导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整体方面分析,不难发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创新理念缺失、创新创业教育思想陈旧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不强等,均是影响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更深入、更全面开展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展开了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困境分析

(一)创新创业理念在基础教育中表现不明显

我国教育阶段分为幼儿、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不同教育阶段有不同的教育任务,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会掌握不同的技能,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需从娃娃抓起,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各个不同阶段。但实际情况时,很多教师、学生或者家长均认为高校是学生发挥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应以提高成绩为主,应以顺利通过高考、考上理想大学为关键目标,其他内容则可置之不理。此种错误的思想一方面导致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时,感受不到创新创业理念,无法从心底萌生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想法,从而无法形成较为合理的创新创业行为。[1]在此情况下,学生的创造力会被压制,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会被限制,导致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创新、不知创新创业的具体过程,甚至在很多学生在长期的“固化”教育模式下,丢失了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创新创业理念的缺失也会导致基础教育工作的教育行为表现出一定的不合理性。教师在课上回答学生的问题时,在缺乏创新理念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很好地从学生的答案中体会到学生的创新思想,进而无法很有效地引导学生继续创造创新活动。另外,受限于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很多学生屈服于教师的权威,在处分、“平时分”的约束下,很多学生在课上无法很顺畅地表现自我,甚至出现自我否定的情况,此种情况会直接导致学生失去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热情。

(二)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在高校教育中具有滞后性

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在高校教育中具有滞后性,主要表现为教育思想陈旧,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无法很有效地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特点。具体而言,一些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时,对学生现实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无法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内容,一些高校甚至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当成了提高学校学生就业率的培训工作,单纯地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功能性,而忽视了具体内容的人文性和可行性。另外,一些高校在开展此类教育教学工作时,未能很好地兼顾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的现实需求,未针对不同班级开设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导致课程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层次性,从教学规律角度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不符合高校教学的一般规律,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与学生接受教育的现实节奏脱轨,出现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学任务不明了、教育投入不可预测等问题。[2]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专业性不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是“配菜”,应是“主菜”,更应是“头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应与高校相关专业的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挂钩,从而将创新创业教育加入到高校教育教学的体系中,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设置成了选修类课程,并且相关的考察标准较低,给学生留下了“可学可不学”的印象,从而造成学生在思想上出现不重视创新创业知识学习的意识,所谓“底层逻辑上的败坏”。另外,高校在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学计划时,总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与其他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割裂开来,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与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关联性不强,给学生留下了一种创新创业思想或者手段“可行性”不强的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此类课程时感受到的是“空洞感”,而不是创新创业的“激情”。[3]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分析

(一)在基础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

创新创业理念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创新创业思维习惯的培养更要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具体而言,各阶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均应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针对具体问题思考不同的答案,针对具体的现象思考不同的缘由。在为小学生讲解四则运算法则时,小学数学教师应依据班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灵活变化括号、运算符号的位置,在四则运算法则的应用与算式符号的变化过程中融入创造创新思想,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不同的答案;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解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镁条在不同气体、不同燃烧环境下的不同的现象,从而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物理教师在讲解牛顿定律时,可为学生讲解不同的案例,借助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创造创新公式的应用方法,引导学生积累应用创造创新方法的技巧;大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高等数学知识时,可借助讲解丰富有趣的数学历史故事,为学生展示数学家们作出的创新创业工作,从而促使学生可在学习此类数学历史内容时,进一步感受活跃在数学领域的创新思想。此间,各阶段教师应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自身教学的引导性,应以“朋友”的姿态,以“家长”的态度,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少一些批评和干预,多一些鼓励和肯定,从而促使学生可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更积极、更主动地思考创新创业办法,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创业习惯即可养成。[4]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出创新创业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要求“老师围着学生转”,其具体内涵是要求高校教师在发挥自身教学引导性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创造创新活动“市场化”,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行调节“市场化”创新创业活动的具体内容,从而促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内容可满足学生心智发展的具体需求,同时,促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形式也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更为关键的是,高校在举办此类自由度比较高的创业从创新教育活动时,高校教师可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模式特点,为学生准备适合此阶段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为学生讲解适合此阶段学生的创新创业方法,从而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与不同阶段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应起来,促使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此间,为了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互动功能,高校教师可为学生展示与具体课题相关的创新创业成功案例,进而在吸引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兴趣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合理有效的参考,从而规范学生创新创业的具体行为,为学生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高校可联合校外企业,吸引企业技术人员进校与学生分享国内外在某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成果,为学生讲解更具可行性的创新创业思想和方法,从而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与具体的社会生产活动结合起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5]为此,高校可建立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此平台一方面可对学生开放,引导学生在平台上展示自身的创新创业想法或者和创新创业成果,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为学生提出相应的更具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此平台可对优秀企业开放,高校可与企业协商,促使企业可在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上展示企业发展中的一些优秀的创新创业成果,从而拓展学生的创新创业事业,吩咐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这也是可及时解决学生问题、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有效方法。[6]

(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专业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职业教育,其具体的教育教学重点不应体现在强化功能性方面,而应体现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方面,换言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应具有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应单纯为了提高学校学生就业率、解决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而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单一化,应以开展素质教育作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调,将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从而促使学生可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时,强化自身职业素养,提升自身适应社会、创造创新的能力。[7]

此间,高校教师应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新时期,市场对人才的新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创新创业教学过程,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学工作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此体系为建立学校人才培养发展规划的基础体系,不断增加新时代的新型教学思想、新型教学理念。同时,高校应开设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将此课程作为必修课加入到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促使学生重视创新创业教学课程。另外,由于不同高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不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定位也具有差异化特点,因此,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时,可要求学校教务人员依据本学校学生的现实特点,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学教材,将学校的特色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创新创业教学工作培养有目的、教学有目标、内容有针对、效果有导向。[8]

三、结束语

总之,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总结了创新创业理念在基础教育中表现不明显、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在高校教育中具有滞后性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专业性不强三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在基础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出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专业教学体系的具体解决措施。希望广大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可结合本学校学生的现实特点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合理选择解决此类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而切实改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整体效果。

猜你喜欢

工作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不工作,爽飞了?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选工作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