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特殊教育中初中语文教学更加出彩

2021-12-29

科学咨询 2021年50期
关键词:培智笔者生活

赵 勃

(阳信县特殊教育学校 山东滨州 2518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家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度和投入度越来越高,培智教育也不再仅仅停留在对培智生的看护和科学文化知识启蒙方面,而是更加关注对培智生认知能力、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帮助他们在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语文作为特殊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作为培智生们学习语言的重要课程,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帮助其更好地参与社交,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基于此,本文作者立足自身教学经验,对特殊教育中初中语文教学展开探析如下,以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薄力。

一、特殊教育中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语言是我们人类参与社会交往、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途径与前提条件,但是培智生由于疾病等原因,导致其在智力、认知等方面的发育相对欠缺,使其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的意思,也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造成交流障碍,影响其生活能力的发展。进而在特殊教育当中,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特别重视对培智生的语文教学,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以让培智生们具备一定的语言和文字交流能力,确保其顺利进行日常语言交流与交往的同时,帮助其进行知识的不断内化与提升,以使他们能够掌握适应社会的交流需要。进一步引导培智生革新对自己的认知,能够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使其有信心、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人生。

二、特殊教育中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特殊教育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比较深,以致于其主要采用的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教学模式,而且过多地重视教学结果,而忽略了培智生的学习过程;过多地重视语言训练,而忽略了对培智生语文知识的教学;过多地关注课本教材内容,而忽略了对课外或者生活中语文知识的拓展;过多地关注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而忽略了对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培智生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获得全面能力的培养。再加之现在培智学校的学生分层不明显也不科学,大部分都是按培智生的年龄进行分班,没有做到按培智生的认知能力和智力等进行细化的分层教学,造成班上培智生学习能力的不均,知识认知程度的不均、理解能力的不均,致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不佳,不仅难以吸引培智生的注意力,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难以达成高效、高质量的培智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三、优化特殊教育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教学氛围,激发培智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们只有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参与到这件事情的学习和探究之中,再加之培智生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讲更加的感性,进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教学策略的优化,还要注意教学氛围的优化,以让培智生们能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更好、更安心地学习语文知识,进而提升学科魅力,有效激发培智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以笔者自身的教学为例,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时,笔者并未像以往教学方式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主题,而是以讲故事的形式给培智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首先,笔者在课前将这篇学生从小就熟悉的童话故事做成了“漫画”,并且通过观看“漫画”的形式让培智生进行观看。笔者通过对每一幅“漫画”的讲解,将课文的内容逐渐渗透进去,使培智生在一种“听故事”氛围中进行文章的学习。然后,笔者让培智生说了说自己知道的一些童话故事,并且将这些故事给同学们讲解出来,在丰富培智生认知的同时,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提升了培智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笔者将这篇文章给培智生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让培智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对这篇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此加深培智生对这篇童话故事的学习,调动培智生的学习体验感,使培智生最大限度地展开想象,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通过优化教学氛围,使培智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培智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真正地使培智生获得知识,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培智生理解能力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以鲜艳的色彩、形象的图画内容、实时的网络互动性等优势,能够将枯燥的黑白文字变得“鲜活”起来,能够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进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培智生们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多姿多彩,能够更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更好地理解文字所蕴含和表达的内容,促成其语文学习效率的显著提升。

例如,培智生大部分都被家长们好好地保护在身边,不管是生活阅历还是生活经历都相对比较欠缺,在教学《背影》这一课时,由于培智生对感受亲人之间的相互体谅、相互挚爱的体会相对薄弱,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文章主旨的深刻含义的理解有待加强,于是,笔者就借助多媒体教学及时,以图片和视频、图文的方式,将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为培智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了展现,让培智生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在一种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的描绘中,体验亲情的温度。然后,笔者让培智生们聊了聊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以及让他们将自己想对家人说的话写了下来,并且在课下利用信息技术传输到了培智生的家人那里,在提升培智生对文章理解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培智生的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激发他们对亲人的热爱、感恩之情。

(三)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培智生学习体验

培智生感知觉的发展相对不足,以致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也不能很完整地想象出文章所营造出的意境、所蕴含的情感。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最好能够依据语文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为培智生们创设教学情境,给予其比较直接的感官刺激,促成培智生的多感官参与,优化其学习体验的同时,使培智生们能够更专注、更积极地参与到语文的学习当中。

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的情节清晰缓慢,对人物的描写传神,笔者为了有效增强培智生的学习体验,就在教学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进行情境表演。首先,笔者将这篇文章的故事发展以及整体结构脉络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学生们对整篇文章有了深刻认识、对情节有效掌握的基础上,笔者将学生们进行了分组,让学生们通过扮演文章中的各个角色,增强学习体验,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然后,学生们将文章内容精彩地表现了出来,并且根据文章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设计,使整个表演活动更加丰满,学生的体验感更强。通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培智生们对文章的印象,还能够使培智生在实际的体验过程中慢慢明确愚公移山的奉献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成长认知,切实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

(四)开展合作学习,提升培智生探究能力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其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还能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交流与合作,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将其运用于培智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不仅能够增进培智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提升培智生之间的熟悉度,还能使其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思维、获得灵感,一改传统的被动教学模式,使培智生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探究能力的提升。

例如,笔者班上的培智生由于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造成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速度有很大的差别,为了避免培智生们在课堂学习中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情况,笔者将培智生们按照语文成绩、基础知识、反应能力、语言能力、书写能力等进行穿插分组,力求使每一小组的培智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与特长,同时认命责任心强、身体缺陷相对较少的培智生担任小组长。进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有意识地为学生们创设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培智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质疑、答疑的过程中,促成培智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也引导培智生们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和班级的民主氛围,找到自己在小组或者班级中的“位置”。

(五)利用生活元素,提升培智生生活能力

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能够使培智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来了解语文知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对生活的认知。教材中丰富的语文知识也是帮助培智生更好学习和生活的重要载体,也能够使培智生不断发现语文知识对生活的积极作用,建立更加稳固的生活知识以及经验基础。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活中的知识素材,一方面能够降低培智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难度,另一方面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智生可以对生活知识再次使用,加深学生的生活经验印象,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更加有效的生活技巧。

例如,在进行《雨的四季》这篇文章的教学时,笔者为了增强培智生对“雨”的感受,开拓自己的联想,就将生活中雨的故事渗入到了教学的过程中。首先,笔者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雨的音频,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试着分析每一种雨声的不同,并且尝试着说一说每一个季节的雨都有什么特点。然后,笔者让培智生讲述了自己与雨之间发生过哪些美妙的故事,并且说一说自己对雨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自己感受,来引出文章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雨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学生下一步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础。最后,笔者针对培智生进行了教学拓展,让培智生学习下雨时的一些行为技巧,例如下雨时要记得打伞、碰见雷电时不要在空旷的场所、雷雨天气不要使用电子设备、下雨要注意保暖等生活常识,这些知识对于正常的学生来说微不足道,可对于培智生来说,他们需要特别地关心和提升,也使培智生的生活能力能够通过语文课堂得以提升,实现培智生正确的生活意识,真正使培智生的健康成长实现促进作用。

(六)丰富鼓励形式,提升培智生学习信心

培智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大部分从小就开始接受家人、教师和身边人的特殊“待遇”,以致于他们接触和认识的人比较少,教师基本就成为除家长之外他们最熟悉也最信任的人。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不仅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还要能看到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并不断丰富鼓励形式,满足其对于教师肯定的渴望,使其收获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进而有效提升培智生的学习信心。

对于培智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们教师也要给予其及时的鼓励,同时还要根据培智生的不同特点给予其不同的语言评价。例如,对于平时默默无闻、不善言辞的培智生,在引导其朗读课文之后,我们可以鼓励他们:“你读得真棒!你的声音真好听,老师期待你下次更好的表现哟!”对于思维比较缓慢,反应速度也比较慢的培智生,在引导其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其充足的时间和耐心,并告诉他们:“不着急,慢慢想,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回答上来的!”对于理解能力相对较好的培智生,我们可以在原本的基础上为其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在其解决之后及时给予其鼓励:“老师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进而借助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气有针对性地给予培智生们个性化的鼓励,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并收获学习的喜悦与信心。

除此之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还要时时刻刻对培智生进行各方面的关注。由于培智生法像普通学生一样自主地完成学习知识的迁移和实践,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培智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让培智生能够从学习中获得生活经验,并且能够有效运用在生活中,切实提升培智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语文学科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也十分紧密。培智生由于生理或者心理上的特殊性,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方式,帮助培智生获取更多的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付出比普通教师更多的耐心、爱心与精力,在语文教学中也是,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符合培智生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的语文教学策略,进而有效激发其语文学习兴趣,优化其学习体验的同时,促成其知识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学习信心等方面的提升,以不断促成培智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使他们在将来能够顺利地与他人交流,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自立于社会!

猜你喜欢

培智笔者生活
以课例《牧童谣》为载体培智学校优质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聋生与培智生同处特校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