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体验 拓展创新——探析体验式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2021-12-29吴世霞

科学咨询 2021年50期
关键词:体验式课文情境

吴世霞

(肥西县肥光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运用也就是“在生活中找语文”和“从生活中生成语文”[1]。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对于语文的学习主要就是依赖对生活中一些具体事物的亲身体验和反复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将课程教育与生活实践密切结合,通过两者的良好交互作用,学生的语文经验才能被逐渐内化,从而收获完善的自我建构与发展[2]。因此,将体验式教育思想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指导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建构知识,并学会运用语文思想去看待周围世界,将所学知识成功运用于生活实践,使其在体验中不知不觉中深刻感悟语文的真谛,从而促使其语文素养及实践运用能力的更好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应用的价值

体验式教学是当今新兴起的一套新型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就是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通过情景创设、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知识拓展等渠道来增强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教育的目的[3]。

所谓“体验式教学”具体所指的就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孩子们能够在这种具体化的教学情境之中通过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来进行新知识学习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4]。在体验式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活动探究法及游戏法等多种方法。大量实践教学经验表明,体验式教学法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中的有效应用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与价值。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激发学生参与性。体验式教学充分地迎合了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因此在应用过程中也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

提升实践能力。学生们在这种亲身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中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其深刻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同时也能够促使其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6]。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元化的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习效果。

二、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利用故事导入,激发学习体验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包含小说、寓言、童话等多种题材,既然能入选为教材,其中或背后必有一些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定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例如《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等,这些课文本身就讲述了一个故事,而有一些课文则是背后蕴含的故事很多[4]。例如,在学习《昆虫备忘录》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一个关于昆虫的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夏天到了什么昆虫最多吗?没错就是蚊子,因为被蚊子叮咬的次数太多了,老师小的时候就认真地观察过蚊子,它虽然身子小小,但是却有一个长长的“嘴”,能够刺穿我们的皮肤,一旦被它扎到,皮肤上就会起一个大疙瘩。随后它的肚子也就渐渐变成了红色……这就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研究的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开展本次教学就容易得多了,有了兴趣铺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在学习三年级下册《慢性子的裁缝和急性子的顾客》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以特别火的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作为铺垫,

师:大家有没有看过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

生:有。

师:你们最喜欢里面的哪个角色呢?

生:千颂伊。

师:是的,老师也特别喜欢她,因为她可爱、机智、漂亮,还有好多漂亮衣服。那么大家都能想出来哪些词语来形容千颂伊呢?

生:“呆萌可爱”“美丽动人”......

师:现代设计衣服的人是服装设计师,那么在古代做衣服的人叫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裁缝的故事。这样以当下的流行元素作为开场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使其不会感到课堂枯燥无味。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一些散文、古诗也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元素。老师可以从作者本身出发,挖掘与作者有关的人物故事,进行良好的课堂导入,打开学生思路[5]。例如,在教学《绝句》一课时,大家都知道,其作者是杜甫,杜甫是一个心胸开阔、满腹经纶的诗人,关于杜甫的故事有很多。那么教师可以先讲一些与杜甫有关的小故事,比如早年仕途不顺、西南漂泊等,激发学生学习杜甫古诗的兴趣。

(二)注重组织情景表演,活跃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孩子们在椅子上总是坐不住,学习注意力集中不了,如若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还会使其对语文失去兴趣[6]。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表现能力强这些特性,组织学生把这些课本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必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印象。在具体的表演活动中,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全面保证体验式教学作用的发挥。

例如,在《陶罐和铁罐》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和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详细分析后,笔者将课堂交给同学们,开展情境表演比赛。课堂上呈现《陶罐和铁罐》的整个情境内容,还原课文对话,课文中有两个人物,分别是陶罐和铁罐。学生们可以自由组合形成小组,利用两天的时间进行人物情感分析和情境排练,最后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情境表演,每个同学充满了表演热情,有的小组还精心准备了表演道具和服装,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们自由发挥,表情丰富,人物特点拿捏准确。笔者对于各组表现进行评价,对表现最好的一组给予奖励。学生们看得也是津津有味。需要指出的是,表演课堂并不意味着课堂完全交于学生,教师也要扮演好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角色,全程参与学生学习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从而在更好地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能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时效[7]。

这样的一种课本剧表演设计,不仅有效地调动起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们的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生活体验,丰富课堂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积极践行生活“大语文”教育[8]。对于“大语文”教育而言,理论上讲其主要就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核心,同时注重将语文教学的资源获取途径延伸至包括学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等在内的方方面面,将整个社会都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空间,充分利用每一途径扩展语文教学的范围,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单一化的缺陷,重点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体验式教学的多元化,诸如一些生活化教学情景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在一种具体化的生活实践中去进行汉字学习,这对于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及体验的密切联系和迁移能力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此外学生在生动的应用和活动中利用所掌握的汉字知识来解决问题,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和思维能力[9]。

比如教室是学生们进行生字学习的重要场所,对此,笔者特在教室的一些醒目位置如门、窗、黑板等处都张贴上字卡,让学生们看到什么就能够认识表示该事物的汉字,以此渲染出一种浓厚的识字氛围,并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此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创设实践化情景来让生活走进课堂。比如在我们学习一年级上册“蔬菜”相关的生字时,笔者特地在课下准备了一些蔬菜并将其带上课堂向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了所有蔬菜的标签,课堂上组织学生一同将这些标签与其所对应的蔬菜一一搭配起来,并说出蔬菜的特点和记忆蔬菜的名称,随后再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给家里的日常生活用品和水果等事物贴上对应的标签。这样的一种教学设计,真正地将识字教学融入了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促使学生能够在一种很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识字学习,由此也有效地保证识字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三)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字优美的作品,文章字里行间也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思想,由此也使得情境教学法的实施具备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教材中,文章每一处有趣的情境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因此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更容易诱发学生们的情感共鸣[10]。而要达到这一点,关键也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融入相应情境,从而实现对学生情思和遐想的无限激发。

比如在讲解孟浩然的《春晓》这一首诗时,教师就可以设置古诗中所描述的一种情境,让一名学生扮演诗人的角色,有感情地将这首诗朗读出来,“学生假装睡觉,忽然被一阵风雨声所扰醒,醒来后还听到了一阵阵鸟鸣,学生一边读着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边走向窗前,望着外面连绵不绝的雨和窗前的落花,有感而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通过这种情景化教学,不仅使表演的学生对于诗人的情感有了一种深刻的体会,同时也很好地感染了下面观看的同学,促使其对于该诗所描述的意境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而且对于小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感知力也进行了很好的锻炼。

(四)强化体验拓展,提升语文素养

在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特别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但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关注的均为语文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教育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却没有充分的关注,因此也导致学生即便是很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但并不能运用其解决与之相应的实际问题,由此也导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相脱节,进而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趣味与意义[11]。因此,为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重点也就需要强化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比如在学习《听听,秋的声音》这一篇课文时,首先从这篇文章的写作角度和题材来看,其本身就属于针对我们常见的生活形态和生活场景进行描写的记叙文。所以在进行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这样一种生活化的拓展教学策略。首先,针对本篇文章的生字词进行讲解,随后由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对本次文章进行诵读,以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强化对新学生字词的运用。接着进入生活实践环节,条件允许的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同走出学校去亲近大自然,去亲身寻找“秋天的声音”,在乡村田野上感受秋天的魅力,一望无垠的蓝天白云、乡间农忙的热闹景象、飒爽的秋风.....当然如果条件有限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同走出教室去发现秋天校园的美景,如树叶掉落后的枝头、秋风席卷的落叶......观察之后再组织学生一同交流和讨论。通过这样一种实践化设计,成功地将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生活,由此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而且还强化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与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12]。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日渐普及的全新背景下,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与综合发展已成为新时期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而这一目标的达成,依靠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显然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也迫切需要进行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有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作为一项全新的教育模式,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创新教学方式。所以在后期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为学生提供生活化体验拓展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后期的教学实践中,体验式教学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体验式课文情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背课文的小偷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浅析水墨画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