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材料在幼儿游戏活动的有效运用

2021-12-29冯素敏

科学咨询 2021年50期
关键词:幼师材料游戏

冯素敏

(山东省莘县实验幼儿园 山东聊城 252400)

回顾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大部分幼师普遍意识到游戏教学的重要性,并将游戏活动作为授课的主要方式。但在具体实施时,幼师开展的幼儿游戏活动大多一成不变、沿袭传统,缺乏实践性与创新性的教育立意。通过陈旧、刻板的游戏经历,幼儿很难在活动中产生良好的学习代入感。幼儿教师需要优化设计活动环节,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与想象能力。其中,游戏材料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成效。考虑到游戏的普适性、教育性、趣味性,以生活材料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载体,无论在规则、内容、形式上都能为整个游戏教学带来丰富多彩的选择。

一、生活材料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影响作用

(一)拉近幼儿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由于生活材料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俯首皆是,便于取用,且容易上手。在收集材料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其中,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来遴选材料。并鼓励幼儿大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将各种生活物品尝试应用于游戏当中。这有助于拉近幼儿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对生活产生亲切感。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教育服务生活”的全新育人理念,其指出,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为幼儿的未来学习、发展和生活服务,教育必须指向生活。借助生活化素材开展游戏活动,能够让幼儿主动将生活、教育、游戏三个板块串联起来,进而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的良好意识。比方说开展某些手工活动时,有时需要使用塑料管、纸箱等道具,而这些道具可以将幼儿家中废弃的快递盒或喝完饮料后用剩的吸管利用起来。通过随地取材的方式,让幼儿对这些生活材料别出心裁的应用方式产生浓厚的新奇感。

(二)深化游戏活动的魅力

道具对于整个幼儿游戏活动能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如果缺乏游戏道具,仅让幼儿单调地空手配合,幼儿很难长时间保持高昂的游戏兴趣。而引用生活材料,可以加强幼儿游戏活动的创建过程,深化游戏活动的魅力。同时,也能让游戏适当地增加复杂性。由于幼儿不会在短时间内将游戏活动完成得炉火纯青,就会产生“精益求精”的思维,希望能将游戏完成得更加优秀。在感性需求的推动下,幼儿会主动尝试创造游戏、完善游戏流程。生物学家对幼年个体的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智能生物都具有“游戏”的本能,游戏是个体获取相关技能、信息的一种手段,更是改变个体的学习态度的有效方法。当前,虽然科技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电子设备与幼儿教育的融合,为幼儿园教学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方向。但相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生活材料的应用难度适中,对幼儿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更为有利。且幼儿对大部分生活材料并不陌生,在学习、互动的过程中,借助生活材料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更高,也正因为如此,幼儿园中的游戏教学才能表现出更强的吸引力。

(三)能让幼儿迅速进入游戏状态

以生活材料主导的游戏活动与其他游戏模式不同,游戏过程会更加“接地气”,让幼儿能迅速进入到游戏状态。相比多媒体形式下的游戏活动,由于幼儿不懂得如何操控信息设备,不能独立掌控游戏过程,只能由教师作为主导,幼儿在参与度和代入感上会有所不足[1]。相反,将生活材料作为游戏导入工具,不需要复杂的操作过程,每名幼儿根据活动规则,就能将生活材料灵活地应用。此外,幼儿不必下意识地寻找或制作生活材料,只需要妥善整理生活中的废品,就能将这些材料有效地应用在幼儿的游戏活动当中。这不仅能实现生活资源的再利用,也能降低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门槛”。

(四)契合当前的教育形势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内容更加地多元化。除了最基本的语言以外,文学、卫生、艺术、心理等领域的知识都需要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如果找不到通用性强、形式多变的教学模式,幼师很难完成越发繁重的教学任务。而通过生活材料创设游戏情境,可以将以上各种类型的教育内容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展开,幼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选择出契合度最高的生活情景,完成材料的最终收集。在生活化情境的推动下,日常的生活经验、游戏经验转化为幼儿的活动经历,发挥出育人、启智的教育功能,并帮助幼儿搜集关键的活动素材,使幼儿具备独立活动的能力。对于蓬勃发展的幼儿教育工作来说,生活化游戏的导入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幼儿游戏化教学流程。

二、生活材料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应用要点

(一)加强材料筛选

幼儿的身体机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个发育期,幼儿的身体免疫能力相对比较薄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同时,幼儿也有品尝陌生物品味道的本能,经常无意识地将手中的材料含在口中。因此,幼儿教师在选择生活废品作为游戏活动的材料时,应当充分做好筛选工作。首先要保证材料的清洁度,不会因幼儿的偶尔含服而造成身体的安全隐患。其次要挑出材料中比较细小的部分,防止幼儿直接将生活材料生吞到喉咙或腹中。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当随时做好监管职责,将以上防范工作充分落实。

除了生活材料安全性的筛选以外,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教育性以及幼儿本身的适应性,幼儿教师也应当斟酌做好材料的选择。幼儿的生理与心理正处于高速成长的状态,正是落实教育启蒙的良好时机。幼师应当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选择出符合幼儿学习需要的生活材料,帮助幼儿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念。比如说,选择生活中常见的阅读绘本、棋牌、裁纸材料、绘画材料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充分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思维理解能力。

(二)构建合理情境

环境是影响幼儿教育的主要因素,幼儿的心理比较敏感,很容易觉察出外界气氛的变化。因此,教师在运用生活材料时,应当有意识地构建生活情境,为幼儿营造趣味横生的教学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幼儿体验不同的生活形态,也能强化语言沟通的过程,强化幼儿的学习理解[2]。在配合生活材料组织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掌握进行游戏的基本方法,更要尝试为幼儿提供身临其境的游戏体验,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愿意进行游戏、主动参与互动。利用情境消除幼儿对于生活材料、游戏活动的陌生感,能够使幼儿快速进入到游戏状态。

比方说,幼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干净的木条、纸盒、水果和蔬菜的图鉴,当作厨房的锅铲,组织“我是小厨师”游戏情境活动,让幼儿尝试模拟父母在家中的做饭过程。幼儿在扮演“小厨师”时,需要熟读图鉴,了解每一种蔬菜和水果的名称,以及这些食材的料理方法。幼师也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木棍、眼镜等生活材料作为道具,组织“幸福的家庭”游戏活动,让幼儿手持木棍或带上眼镜扮演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等角色,如果有的幼儿扮演的角色性质出现重复。教师可以让幼儿讲一讲自己对这个角色的理解,认为这个角色应该增加什么样的外貌特征,并让幼儿选择合适的生活材料。最后由其他的幼儿举手表决,评价出最形象的优胜者作为扮演人员。而失败的幼儿,教师也应当及时予以鼓励,让幼儿不要气馁,在下一段教学情境中继续竞争努力。

(三)满足幼儿需求

在应用生活材料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要采取“一言堂”的教学形式,而是要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每一名幼儿的真实需求。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已经初步产生了自主思维,会对外界的事物产生个性化的理解。如果教师仍旧硬性规定材料的内容或游戏的框架,很容易制约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因此,幼师对生活材料的教学应用不宜死板,而是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幼儿的内心需求作为首要原则。

比如说,在组织游戏活动之前,幼师可以先调查幼儿的意见,询问幼儿对什么类型的游戏感兴趣。如果幼儿之间发生分歧,幼师可以将兴趣相同的幼儿组织到一起,通过区域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彼此参与到不同的游戏当中。关于材料道具的使用,幼师也要耐心了解每位幼儿的观点。由此,可以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充分加强幼儿在游戏设计中的参与度,让幼儿对游戏活动产生良好的认同感。

三、生活材料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引入数学元素

当前,幼师在幼儿园经常采用数学教学的方式来利用生活材料,开展游戏活动,力求有效地锻炼幼儿的数感和逻辑思维。数学在发散幼儿的思维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启发优势。同时,生活材料与数学的契合性较高,能让游戏活动的开展更为自然。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橡皮泥组织“捏数字”游戏活动,先让幼儿了解0~9这十个阿拉伯数字的形状,再尝试用橡皮泥捏出结果。或者将数学游戏与厨师游戏综合到一起,当幼儿查看菜谱时,在其中标注好蔬菜和水果需要的数目。让幼儿学会查数的技巧,提高对数字的敏锐程度。再或者,组织辨认颜色游戏活动时,幼师提前准备多种颜色的卡片。将这些卡片混合在一起,随后教师说出一种颜色,让幼儿迅速从混乱的卡片中将教师提到的颜色挑选出来。由此,适当地将数学元素融入游戏活动当中,可以实现生活材料的高度利用,有效活跃幼儿的思维灵活度。数学元素包含图形、数字、大小等基本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相关数学素材极为常见,教师可配合生活中的常见用具开展数学互动,如利用电子秤、台秤等材料进行数学游戏,以“有多重”为话题开展游戏互动,锻炼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利用七巧板组织“搭房子”游戏,配合不同数量、不同形状的几何七巧板,制作城堡、房屋、高楼等建筑,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能力,激发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重视“以游戏教育幼儿”这一目标的体现,不断改变幼儿的学习态度。

(二)结合户外运动

除了智力启蒙以外,锻炼幼儿的体能也是游戏教学的主要任务。当前,幼儿户外运动的固定器材为跷跷板、秋千、滑梯、蹦床。活动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感。幼师需要利用生活材料,丰富户外运动的模式[3]。例如跳绳、沙包、羊拐子、小球等道具,都可以用来拓展幼儿的游戏活动。比如,组织掷沙包、抓羊拐等游戏,鼓励幼儿参与其中,充分锻炼幼儿的灵敏度。或者将跳绳拴在两个塑料瓶上,将其当成栏杆,让幼儿尝试在不碰倒塑料瓶的前提下成功跳跃过绳子。由此,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户外游戏运动选择,全方面地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

(三)鼓励自主思考

想要提高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踊跃程度,幼师应当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对此,幼师可以让幼儿根据游戏的进度自主选择生活材料,实现游戏活动的个性化重塑。比如,在组织“饭店”游戏活动时。幼师可以对幼儿提示:现在订单过多,饭店里坐不下全部的顾客。我们需要送外卖,还需要扩大饭店的规模,大家应该怎么做呢?由此,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历来仔细思考。有的幼儿认为,送外卖需要塑料袋、饭盒、一次性筷子等道具,这些可以用生活中废弃的袋子、木棍、纸盒来代替。也有的幼儿认为,烧烤店经常在店门口摆好桌椅,让顾客在露天环境下吃饭,饭店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幼师鼓励幼儿积极地挖掘“饭店”的营业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做出材料选择,进一步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

(四)促进家幼沟通

生活材料在幼儿园教学中大多应用于情境模拟,游戏活动相对不够自然。而幼儿平时在家中使用的生活材料,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体验。对此,幼师可以与幼儿的家长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家园互动。将游戏活动拓展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这样不仅能提高幼儿游戏活动的真实性和教育性,也能进一步促进幼儿和家长的亲密关系,有助于幼儿情感的成长。

比如,幼师可以利用肥皂、洗手液、牙膏、牙刷等生活道具,组织“杀灭细菌”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各种科学的清洁技巧,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洗脸、刷牙方式。并对幼儿讲:“今天老师玩游戏,不小心把自己弄脏了,如果老师不清洁好自己,一定会得病,大家一起来帮助老师做好清洁吧。”随后,鼓励幼儿按照教师讲过的清洁技巧,“指导”幼师完成自我清理工作。这项游戏活动也可以在幼儿的家中进行,由家长提出诉求,或者与幼儿共同进行手工游戏,让幼儿在实践层面和精神层面都能得到良好的学习收获。

四、结束语

幼儿游戏并不是漫无目标地随意活动,而是要以服务幼儿启蒙教育作为主要的目的。教师需要关注幼儿游戏活动的成果,剔除不利于游戏教学的活动材料,选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工具,保证整个游戏过程以更规范、合理的方式展开。幼师除了完善生活材料的筛选以外,还应当利用生活材料构建深入人心的教学情境,在满足幼儿成长需求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让幼儿在温馨、和谐、亲子的氛围下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幼师材料游戏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男幼师荒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