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参加经管类创新创业比赛面临的问题分析

2021-12-29

科学咨询 2021年50期
关键词:经管类院校比赛

梁 旭

(辽宁中医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110847)

一、我国经管类创新创业比赛的兴起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同年6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健全创业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2018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特别提出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一时间,在高等学校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随之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纷纷举行,成为当前大学生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1]。从最早开展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到如今电子商务、物流、金融、计算机、数学、物理等各个专业学科都相继开设了专业类的创新创业比赛。2021年3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发布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进入榜单的共有57项全国性竞赛。创新创业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在诸多创新创业比赛中,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性极强,涉及的比赛项目最多、比赛覆盖学生群体也最广泛,比赛专业限制门槛低,如“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供应链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互联网+”快递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综合类创新创业比赛,也都不同程度地涉及财务、营销、电商等经管类专业知识,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中国青年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

二、大学生参加经管类创新创业比赛的重要意义

经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比赛的实践性都非常强,并可以与各类专业进行有机结合。课内单纯的理论教学难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于实践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也难以真正体会企业运营的实际困难,经管类创新创业比赛对于大学生增强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提升专业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大学生课堂教学的延伸,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赛促学”是创新创业比赛的一大初衷,是一个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探索过程。参赛学生从参赛团队组建、项目选择与报名、商业知识的学习、项目设计与策划、项目运营与管理等各个环节都会面临知识上、技能上的各种困难,要突破一个个瓶颈,这就需要学生们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带着问题自主查阅、筛选、学习资料文献,开展团队讨论,咨询指导教师,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经历一场比赛也使参赛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

(二)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的一次系统演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让学生在比赛中真切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成就感和失败的痛苦感、受挫感,意识到创新创业活动的艰辛和不易,懂得知识储备、坚持不懈、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经管类创新创业比赛中,参赛学生在模拟企业运行时,会直面企业破产的问题,更能体会到资金流的重要性。这些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创新创业比赛是一次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考核,涉及专业知识、创新思维、文案撰写、产品制作、战略决策、语言表达、团队组织等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其实经管类的创新创业比赛选手并不局限于经管类专业学生,其他专业门类的学生也可广泛参与,通过比赛各方面的训练,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大学生参加经管类创新创业比赛遇到的问题

近年,越来越多的经管类创新创业比赛吸引了大学生广泛参与,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比赛作品,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的不断增强。同时,大学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影响了比赛的成绩,甚至可能抑制了参赛的积极性。这些问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院校、社会等各个层面予以关注,以便更好地发挥比赛的作用与价值。

(一)缺少系统规范的比赛训练体系

创新创业比赛最重要的不是成绩,优异成绩的取得一定是以前期系统扎实的训练为基础的。长期整体保持优异成绩的院校,往往有一套选题到参赛全覆盖的非常系统完整的训练体系,而绝不仅仅是靠一时的突击和一个异想天开的点子。通过调研访谈发现,大部分院校虽然已经成立了创新学院,并开设了创新创业类的专门课程,但对于比赛的系统化培训还有所缺失,因为有些训练活动不是完全能够通过课程来完成的,还需要大量课外的活动安排来实现。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利用自己专业所长,以“专业+经管”的特色项目参加比赛,这些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营销、财务等商科知识训练,这也是他们参加比赛的重要短板。因此,以产出为导向的备赛训练机制的构建亟待建立。

(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

指导教师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发挥着把握方向、提供必要帮助、给予技术指导等重要作用,特别是学生参赛经验不足,还没有完全进入社会,不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规律,这时教师的专业指导就更显得十分必要了。但由于大部分院校更多地重视学生的奖励,对指导教师的激励反而相对缺失,指导教师在忙于教学科研的同时,指导学生比赛如同百上加斤,指导的主动性并不强,指导教师力量薄弱。

(三)参赛物质保障不足

后勤保障是学生团队比赛成功的重要基础,学生为准备比赛,需要学校提供流畅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专门的比赛系统软件,比赛还需要准备若干份项目策划书以及精美的宣传页,甚至是产品实物样品,在参加比赛时还涉及交通费、食宿费等各种费用,这就需要院校充足的比赛经费支持。经调研访谈发现,不同学校对于比赛经费支持的力度差异很大,特别是当前比赛项目越来越多,项目支持各有侧重,对于有些比赛项目稳定的经费难以保障,限制了参赛的规模,损伤了参赛学生的积极性,也必然会影响比赛的成绩,也影响了后续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四)学生过度看重比赛成绩

比赛一定会有成绩和名次的高低,每项比赛都有规定的获奖率,不可能“凡参加、必获奖”,这也意味着每个比赛都会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没有拿到立项的名次。能否正确看待比赛结果是大学生参赛经常面临的问题,很多同学面对不理想的比赛结果表现出强烈的挫败感,并将这种所谓的“失败”归因为比赛的不公平,而不是从自己比赛项目自身的不足来分析原因,比赛真正的教育作用在这部分学生中没有有效发挥[2]。

(五)参赛项目成果转化率不高

在经管类创新创业比赛中,涌现了很多有较大市场潜力的作品,项目设计合理、运营方案可行、产品有较强的创新性、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大部分作品只停留于参赛这一阶段,并没有真正将项目进一步运营,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大学生的主要精力有限,而一个项目的运营涉及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团队资金有限,缺少专门的办公营业场所等资源,最终导致优秀的参赛项目并没有真正转化为企业项目。

四、大学生参加经管类创新创业比赛的建议

基于大学生参加经管类创新创业比赛面临的各种问题,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给予有效应对,为学生备赛、参赛制订完善的解决方案。

(一)完善赛训一体化机制

各院校应依托创新创业学院,围绕经管类创新创业比赛完善训练体系,扭转以往更多关注成绩、忽视参赛项目培育的局面,构建稳定的赛训一体化机制,成为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从比赛宣传动员、项目培育、教师指导、现场比赛到赛后总结所有环节的全覆盖,为大学生参加比赛的全程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3]。

(二)强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比赛成绩的取得至关重要,教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其积极性往往不高,精力不够。因此必须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有热情、有兴趣、有能力的教师参加到比赛指导中来,建立以经管专业教师为主体,多学科教师相互协作,企业经理为有益补充的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加强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设计,将教师指导比赛计入教学工作量,让更多的教师积极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对于指导比赛成绩突出的教师要重点培养,并鼓励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改革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增加学生参加比赛的获得感。

(三)加大比赛物质保障力度

院校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参赛师生的现实需求,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备赛场所和经费支持等各种备赛环节所需的物质保障,对师生参赛取得的成绩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参赛师生的交通食宿和行程安全,让师生专心投入到比赛中,为比赛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院校在组织学生参加比赛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以平和的心态参加比赛,对于评委提出的问题要虚心接受,认真剖析问题原因,要在比赛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抗挫折能力,鼓励学生不放弃,持续不断地打磨比赛项目,提升参赛作品质量。对于取得的成绩,也不要满足于此,要不断对项目进行迭代更新,让优秀的获奖选手带领更多的新人开发更多好的项目,多出精品项目。

(五)推动比赛项目的孵化

比赛成果转化需要人员、设备、资金、场地等各类软硬件资源的投入,为真正让学生的参赛作品落地,加速项目孵化,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社会与院校等多层面给予一定的帮助扶持。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给予场地、税收等方面的减免;院校应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与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实现企业与学生项目的有效对接,深入开展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宣传等各领域的合作,促进项目成果的快速孵化。

五、结束语

经管类比赛项目是我国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中数量最多,参加学生规模也是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创业类比赛。院校应加强比赛的组织培训,完善赛训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保障比赛的经费,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比赛的成绩,鼓励对优秀的比赛项目进行产业孵化,全力支持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取得更好的成绩。

猜你喜欢

经管类院校比赛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