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果导向视角下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2021-12-28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预设导向成果

姜 洋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中文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成果导向是一种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该理念认为设计并实施教学需预设学生学习成果,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取得应有学习成果,达到课程教学目标〔1〕。混合式教学模式注重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课前有效规划和设计,明确线上线下教学应有的内容和形式,推动课程教学育人效果的提升。成果导向与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在成果导向视角下开展混合式教学,能强化高校课程教学的目的性,促使课程教师根据预设学习成果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目标等进行重构,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针对性,从教学成果角度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创新,提升课程育人实效。为此,高校及课程教师应以成果导向理念为指导,引领混合式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及教学评价等环节的优化设计,并从教师教学理念、学生主体地位等角度入手,探究成果导向视角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的有效策略。

1 成果导向视角下高校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是强化课程教学目的性、提升教学实效的需要。成果导向教学理念,能为混合式教学预设学生学习成果、优化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和形式等提供引领和助力,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进度,提升教学实效。其次,是变革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教学过程的需要。一方面,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和混合式教学模式都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高校变革教学模式需重视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引领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扭转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在课程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现教师对课程教学的主导,在师生双方良性互动中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另一方面,成果导向视角下,高校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考察学生学习成果,推动课程教学在重构教学目标、学习成果中实现螺旋式上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教学与预设学生学习成果的契合度。最后,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成果导向视角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强调在课程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2〕。一方面,成果导向教学理念要求课程教师预设学生学习成果,并将预设学习成果融入混合式教学全过程,为大学生提供接受专业理论知识和锻炼实际动手技能的途径;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需要成果导向视角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高校及课程教师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思想道德修养等角度全面预设学生学习成果,带动混合式教学目标、内容及方式,朝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向前进。

2 成果导向视角下高校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环节设计

成果导向视角下,高校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需重视预设学生学习成果,系统把握课前、课中、课后及教学评价等多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成果导向在各环节的融入,提升教学实效〔3〕。

2.1 课前:充分分析学情基础,优化预设教学成果

成果导向教学理念重视预设学生学习成果,且以预设成果为依据,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从教学评价角度入手,对各环节是否实现预设学习目标进行实时追踪检测,确保混合式教学成果,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预设学生学习成果即是明确学生通过课程教学能学到什么知识、得到什么锻炼、获得何种提升,这就需要高校及课程教师充分分析院校的办学实际和学情基础。为此,在课前阶段,首先,高校及教师需确定学情调查指标,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基础和实际学习需求,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调查数据进行系统整理,依据其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目标,预设学习成果。其次,高校及课程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和实际教学安排,设置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教学应通过何种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预期学习成果,为完善课前阶段教学任务奠定基础。最后,高校及课程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全面,使教学目标既体现预设学习成果,又满足课程教学总体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采用集体备课形式设计教学目标、完成课前阶段的教学准备,针对成果导向视角下的混合式教学,教师还需分别设计线上和线下教学目标,并进行有效融合〔4〕。

2.2 课中: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具体落实多种教学方法

高校课程教学应结合课程实际,合理选择教学知识内容、设计多样化教学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落实成果导向引领下的混合式教学,并随时检验课程教学中预设学习成果的融入,完成课中环节的教学任务。从教学内容层面看,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全面考察教学目标,在保证课程体系完整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具体需求,使教学内容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从教学方法层面看,混合式教学分为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个方面,教师需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并落实多种具体教学方法。首先,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可提前在教学平台上传课程教学视频,采用雨课堂、微课等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完成线上视频的学习,并布置相关思考作业促使学生思考知识。其次,在线下教学阶段,教师可采取情景体验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充分展现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师生互动中完成线上教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最后,高校教师需充分混合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和知识,并结合预设学习目标进行监督和检验,确保学生通过混合式教学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如此,课程教学既体现成果导向的重要指导性,也体现混合式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教学实效的重要作用。

2.3 课后:引领学生实践课程知识,拓展教学范围

在课后环节,高校及课程教师需依据课程目标及教学过程对预设学习成果的实现程度,设计合理的课后实践任务,引领学生实践所学知识,提升混合式教学成效,拓展混合式教学范围。首先,高校及课程教师应充分分析课程教学是否实现预设学习成果,达到教学目标整体要求,从师生双重角度入手考察课后实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教师还应考虑课程的性质,如对应用型课程来说,课后实践锻炼是有必要的;对探究型课程来说,课后实践可适当安排等。其次,高校及教师应密切与家庭、社会的合作,拓展课后实践的范围和深度。基于此,成果导向理念的混合式教学便可实现课后实践的顺利推进,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4 评价: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重构教学目标

高校及课程教师还需重视教学评价,全面考核混合式教学结果,分析混合式教学对预设学生学习成果的实现,并以此为依据,重构教学目标,在下一轮预设学习成果、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等环节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更高层次的进步。一方面,高校应完善多元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高校需将教师、学生、课程教学管理者、家长及合作企业等全部纳入评价主体,发挥多元评价主体多角度客观真实评价的作用。在设计评价指标时,高校需与教师深入研究,在学生学习成果、多层能力目标及教师教学设计、实践表现层面等分设具体评价指标,确保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同时,高校还需创新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动态监测混合式教学全程,以达到评价目的。另一方面,高校及课程教师需依据多元化评价体系得出的评价结果重构课程教学目标,为下一次课程教学更好地解决问题、实现预设学习目标等提供便利〔5〕。为此,教师需依据教学评价考察课程教学取得何种成果、存在何种不足,提升下次课程教学各环节设计的针对性,进一步明确预设学习成果的实现程度,在成果导向视角下促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高效发展。

3 成果导向视角下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高校在成果导向视角下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需从教师教学理念、学生学习理念以及混合式教学所需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角度入手,为成果导向视角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助力和保障。

3.1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以成果导向引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传统模式下,高校课程教师多以自己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育,且部分高校教师还存在不了解、不认同、不使用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的现象,影响成果导向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领。高校应及时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以成果导向引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一方面,高校应为教师提供系统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成果导向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师生双方在课程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具备的作用。培训形式应包括校内培训、校外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也包括课程教学师生关系、双方作用等重要知识。高校应为教师参加培训提供便利,确保培训真正发挥作用,促使教师形成正确的地位认知,逐步接受并应用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教师应树立创新自觉,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之余,探究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及时更新对课程教学中师生地位的认知,为养成接受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符合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等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高校教师还需重视与学生主体的沟通,明确学情基础,为自身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依据和助力。

3.2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明确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学习成果

只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从学生学情角度出发预设学习成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果导向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才有据可循,教学才能取得应有效果。为此,高校及教师应充分尊重大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并将其落实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中,真正引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高效应用〔6〕。一方面,高校及课程教师应在预设学习成果、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主体,将当代大学生学习习惯、个性化学习需求等融入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高校及教师需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教学主体地位,在日常讲座、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其作为学习主人翁应有的状态和意识。另一方面,大学生需转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理念,树立学习主体地位意识,积极参与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锻炼。大学生还应注意在教师预设学习成果时主动参与学情调查,充分发挥自身学习主体作用,促进成果导向下混合式教学的高效应用。

3.3 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支撑成果导向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成果导向视角下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高校需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充分调查掌握学情、创新教学方法等提供有效支撑。首先,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高校应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成果导向教学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成果导向教学理念。高校还需提升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在建设线上教学平台、创新课堂教学设备设施等方面投入人力和物力,支撑成果导向视角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其次,高校教师应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充分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技能。教师应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成果导向视角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全程,从预设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中体现信息化水平,吸引大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关注,提升课程教学亲和力。最后,高校需为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供保障。高校需组建专门的课程教学信息技术团队,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帮助,保障校园网络信息环境的安全和谐,对可能出现的校园网络问题设置预警机制,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应对,确保成果导向视角下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3.4 重视教学过程,持续推进成果导向理念融入混合式教学过程

成果导向视角下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高校需重视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从线上教学过程看,教师应依据学情、教学目标等设计线上教学视频并上传至教学平台。教师同时应注意线上沟通及问答的设计,确保学生真正参与线上教学,真正学到知识。大学生应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对课程知识进行预习和探究。从线下教学过程看,师生在课堂中应是合作的主体。在线上教学实施完成后,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探究,解决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面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教师还需考量预设学习成果的实现进程,确保混合式教学处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综合来看,高校及教师需重视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层融合,并将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应用其中,考察混合式教学成果的实现,促进混合式教学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带动高校课程教学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猜你喜欢

预设导向成果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偏向”不是好导向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验收成果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