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种经济动物的饲养与疾病防控措施探究

2021-12-27何建昌

南方农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特种畜牧疫病

何建昌

(庆城县南庄乡人民政府,甘肃庆阳 745102)

特种经济动物是除了家畜、家禽之外,由人类遵照法律规定饲养和保护,具备特殊用途,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动物,如水貂、狍子、鹿、黄鳝、泥鳅和龙虾等。特种经济动物可以提供丰富的皮毛、药材、肉制品和实验动物等,有一定的地域选择性,具备特殊的价值,需要特殊的饲养技术,投入较高,产出也较好[1]。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有助于保护生态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提高当地的经济收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等。

1 特种经济动物的发展与养殖

1.1 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处理措施

在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过程中,选种及疾病防控是最大的问题。1)选种。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其需要在特定的生物条件下才能生存,并且不能破坏当地的生物链;同时,养殖要符合法律的规定,所以物种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有一定挑战性。养殖过程中,需要保证所选动物处于安全保险范围内,并且当前的市场需求量处于平衡阶段,这样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对于新物种的选择,需要慎重考虑,按照养殖场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养殖需求进行分析,尽量避免饲养适应性差的品种,进而带来经济损失[2]。2)疾病防控。近年来,畜牧行业经常出现动物疫病流行趋势,甚至出现新的动物疫病,如非洲猪瘟,而一些其他传染病的流行也与动物相关,所以畜牧兽医部门提出进一步完善疾病防控工作的内容。就目前来说,这项工作涉及基础免疫、监测预警、监督执法和应急准备等方面,要求进一步巩固疾病防控工作的好形势[3]。基层疾病防控工作的内容包括:①杜绝动物疫病的大规模蔓延,避免出现大面积传播,这需要工作人员了解当地环境,提供技术指导,建立全面的疾病防控工作体系;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的投入,提供先进的养殖设备,保证防控工作效率;③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关注疾病防控工作的宣传推广,提升群众对此的认识等。

1.2 养殖注意事项

在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3 点。1)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坚持科学饲养理念。养殖人员需要从养殖管理、饲料选择和饲喂、兽药使用等方面建立完善的饲养管理体系,保证特种经济动物在养殖期间对于饲料和兽药的选择、使用都有统一的标准,避免出现差异。2)养殖单位需要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按照日常养殖的供给和需求,保证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养殖场[4]。3)养殖标准的设定需要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结合养殖现状进行合理控制,从而提高最终的养殖产率,尽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2 特种经济动物的饲养方法

动物生长过程中,不同生长阶段对于各项营养要素的需求有一定变化,而且因为很多营养要素自身无法合成,需要经过进食来获得,以保证供给充足的营养,支撑动物的生长。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除了满足动物日常的采食标准,还要供应一些微量元素,如锰元素[3]。养殖人员要根据特种经济动物的生长阶段,进行营养情况评估,然后针对性地补充微量元素。

2.1 动物营养需求量

一般在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前期,需要按照养殖动物品种的特点及生长过程中对于营养成分的需求计算具体的营养含量,然后开展相关试验,将具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控制在对应范围内[1]。同时,考虑不同物种及同一物种的不同体型的动物需要的营养含量不一致,需要提供准确的计量,分级分类进行管理。在计算时还要注意物种本身的体增重、饲料报酬、能量和蛋白质的代谢率、维持代谢需要的蛋白质含量等。例如,对于羊驼的养殖,可以选择使用胡萝卜丝、米粥等诱使羔羊驼进食粗料,饲喂1 个月后转变成饲喂拌湿混合料(具体为将玉米、大麦、豆饼、骨粉按12 ∶4 ∶2 ∶1 的比例混合加工成粗粒)。一般来讲,每只母羊驼补料量是0.5 kg·d-1,同时供给青绿饲料;每只刚开始补料的羔羊驼50 g·d-1,分成多次饲喂;每只1~2 月龄羔羊驼100 g·d-1,分成2次饲喂;每只2 月龄以上则是150 g·d-1,分成3 次饲喂。

2.2 研究动物营养需求

对于特种经济动物营养需求的研究,对不同营养物质的需求需要立足于不同品种的动物、不同的生长阶段及不同的饲养目的,满足整体需求的营养标准。对于营养物质的供给和生长阶段的限定,需要按照评价价值工作开展,或者对相关研究方法进行创新,研发更适用的评价方法。

3 特种经济动物的疾病防控措施

3.1 加强疾病识别和排查

为了对特种经济动物疾病进行防控,要加强对动物疫病的识别和防范,加强对特种禽类、观赏动物、药用动物、毛皮动物、水产动物等常见疾病的监测和防治,对病死动物和带病动物制品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同时,做好特种经济动物的排查和监督,由畜牧部门定期开展,做好记录,为每家养殖户建立档案,实现信息的动态更新[5]。如果发现疑似患病动物,要第一时间隔离和上报处理。继续落实布病分区防治策略,加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统筹做好常见病和新发病防控;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和养殖场(区)疫病净化。比如,鹌鹑是常见的特种禽类,其养殖过程中经常受到新城疫疾病的影响,所以需要做好预防,进行疫苗注射,加强对饮水的把控。

3.2 强化政府部门的支持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特种经济动物疾病防控方面的资源投入,尤其是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畜牧部门要加强对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引进,积极更换最新的设备,按照实际需求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补足缺乏的设备设施。政府部门可以对此设置专项资金,用于疾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同时做好资金使用的监管工作,避免资金的浪费和挪用问题[5]。同时,要完善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具体的工作流程,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开展工作。关注责任机制的落实,将疾病防控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明确防控任务,避免出现推诿责任和无法追究的问题。

近年来,非洲猪瘟等新疫病首次出现,并表现出多地区的流行趋势,所以各地区要注意加强宣传,进行信息沟通和协调,注意提升群众和工作人员的疾病防控意识[1]。1)要提升畜牧部门的疾病防控工作意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认识到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能够认真做好监管工作,确保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制度的落实,提升工作成效。地方政府要注意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及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情况,对相关政策体系进行完善,保证疾病防控工作能够依法进行。2)关注疾病防控工作的宣传推广,增加群众的了解,认识到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能够配合畜牧部门开展防控工作。地方政府要加强宣传,通过在集市开展讲座、发放宣传单页、广播等方式,为养殖场户讲解疾病防控知识与技术,提升其防控水平。比如,霉素类抗生素是应用范围涉及最全面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药物稳定和不稳定的变动区间。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过程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等经常带来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变化,而霉素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这种差异,并且成本较低,可以推广应用。

3.3 加强特种经济动物疾病防控队伍建设

畜牧部门要注意疾病防控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打造高水平且稳定性强的人才队伍[1]。1)畜牧部门要加强人才招聘力度,面向社会和高校招聘当地急缺的兽医人才,充实人才队伍,保证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满足疾病防控工作的需求。2)畜牧部门要做好现有人才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培训活动,鼓励人才外出进修和继续教育,使他们掌握先进的疾病防控知识和技术,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工作水平。3)地方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管理条例,参考实际工作情况,对防控队伍进行强化建设,保证每位队伍成员都具备独立操作防控设备设施的能力,可以自主独立开展防控工作,从而减少动物疫情的发生,减轻给畜牧业带来的损失。

4 结语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对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作用影响巨大,对于当地经济发展也有巨大帮助。但为了保障其食品及用品的健康安全,畜牧部门需要重视对特种经济动物的日常饲养和疾病防控。

猜你喜欢

特种畜牧疫病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牛!这家浙江本土料企19年专注特种板块,2021年增量50%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特种侦察游骑兵
小型地面特种机器人初露锋芒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