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州区发展特色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2021-12-27张渊浩

南方农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草畜原州区杂粮

张渊浩

(固原市原州区种子管理站,宁夏固原 756000)

为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因地施策、科学择业、创新机制,推动原州区冷凉蔬菜、马铃薯、小杂粮、草畜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通过调优种植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强产业链条,把特色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使当地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1]。

1 原州区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原州区以发展冷凉蔬菜、马铃薯、小杂粮、草畜产业为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高效种养业提质增效,走出一条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1]。

1.1 冷凉蔬菜产业

目前,原州区种植冷凉蔬菜1.5 万公顷,品种以花椰菜、西芹、甘蓝、娃娃菜及大白菜等为主,重点建设头营、徐河、马园丰堡等10 个千亩标准化露地蔬菜基地和黄堡、冯庄2 个百亩旱作覆膜集雨保墒蔬菜基地,667 m2的纯收入为3 800~4 000 元,人均蔬菜收入达到6 500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8.2%以上。目前,原州区有5 家蔬菜产业龙头企业和70 家合作社,带动1.7 万户种植蔬菜0.7 万公顷,户均增收2.5 万元以上,其中5 300 户建档立卡户种植蔬菜0.2 万公顷,建档立卡户参与蔬菜种植户均蔬菜收入1.94 万元。

1.2 马铃薯产业

近年来,原州区种植马铃薯0.7 万公顷,在张易、开城等6 个乡镇建设马铃薯原种及一级种薯种植基地,在官厅、寨科等6个乡镇建设淀粉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667 m2的产值2 000 元以上,马铃薯种植区域人均收入2 000 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以上。2020 年的马铃薯总产量为24.5 万吨,实现总产值2 亿元。目前,原州区建有马铃薯原种基地293 hm2、主食化专用品种基地33.3 hm2、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500 hm2。发展加工能力在万吨以上的精淀粉加工企业有12 家,企业长期用工152 人,季节性用工360 人,人均工资3 000 元,辐射带动建档立卡户1 100 余人。

1.3 草畜产业

2021 年,原州区先后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等良种肉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已建成万头肉牛养殖乡镇6 个、千头高效肉牛养殖示范村30 个,培育规模养殖场39 家(其中肉牛规模养殖场20 家),发展10 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大户有2 090 户,建成肉牛冷配改良站(点)63 个,已覆盖全区156 个行政村。目前,肉牛、肉羊、生猪、家禽的饲养量分别达到25 万头、74 万只、15 万头和250万只。原州区发展草畜产业市级龙头企业8 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8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83 家、家庭牧场53 家,辐射带动农户3.2 万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7 万户。

1.4 小杂粮产业

2020 年,原州区在以东西两山为主、清水河川为辅的11 个乡镇种植优质小杂粮0.5 万公顷,其中豆类种植0.007 万公顷、谷子种植0.107 万公顷、糜子种植0.140万公顷、荞麦种植0.213 万公顷。其中,种植面积上千亩的有22 家种植企业,预计667 m2的产值将达到630 元以上,总产值达到4 410 万元。原州区发展小杂粮加工企业5 家,加工能力为1.3 万吨,产值为8 300 万元,企业职工有167 人,人均工资为3 300 元,带动建档立卡户52 户,合作社(大户)23 家,带动260 户建档立卡户脱贫。

2 原州区发展特色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程度不高

原州区的马铃薯产业、小杂粮产业、冷凉蔬菜产业、草畜产业是依靠地缘和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在发展方面不平衡,因此无法扩大市场份额。

2.2 资金短缺

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很难满足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很多农民很愿意发展冷凉蔬菜、小杂粮、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已有养殖场的还想扩大规模,但资金不足,仅靠农村信用联社贷款还需要担保。一般散户的经济实力更差,很难找到担保人,从而会影响种养业扩规、增效、提质的信心。

2.3 产业链条短

目前,原州区的多数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见效周期长,内生动力不足,对以蔬菜为代表的种植企业来说,冷链贮藏、加工及运输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冷链体系欠缺,且运营成本高。同时,高昂的“进门费”“档口费”“代办费”增加了种植企业成本,造成销售渠道不畅,外销市场不稳定。对养殖企业和农户来说,受资金、养殖场地等因素的限制,效益一时难以实现。

2.4 品牌培育滞后

原州区的农产品品牌化尚处在起步阶段,品牌塑造和经营乏力,品牌效应发挥不出来,多数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没有形成自有、竞争力较强的知名品牌。农业生产者重产品轻品牌,因而存在质量低、附加值低、价格低、竞争力差等不足。

3 原州区发展特色产业的对策

3.1 提升特色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原州区应积极开展特色农业产业组织化提升行动,实现生产经营主体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1)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2],完善农户+合作社、合作社+企业+农户等模式,综合运用直接补贴、定向委托、以奖补贴等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争取组建一批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及小杂粮等特色产业的产销联合体,提升小农户合作层次。2)推进多业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观光农业、采摘体验、民宿、休闲度假等乡村新业态,以姚磨冷凉蔬菜基地、宋洼美丽乡村、开城休闲农业为重点,着力打造自治区级田园综合体、星级农家乐、美丽休闲乡村。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1)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特色产业发展。在巩固提升原州区丰霖肉牛养殖产业园和兴百业高品蛋鸡产业园2个招商引资项目的基础上,通过简化涉农项目审批程序、创新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发展的活力[3]。2)加大财政支农扶持力度。围绕推进原州区冷凉蔬菜、马铃薯种薯、肉牛、杂粮等产业现代化,重点支持良种良法应用、机械装备水平提高、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信息技术运用和标准化体系建设[4]。

3.3 延长特色产业发展链条

1)紧紧围绕构建冷凉蔬菜、肉牛、马铃薯种薯、生态鸡及特色种养为主的“4+X”产业体系[5],促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边、三产走精端,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打造冷凉蔬菜产业、草畜产业、小杂粮产业及特色种养全产业链企业集群,实现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2)培育和发展以种植、加工、贸易为主的产业形态。

3.4 加强特色产业品牌建设

1)继续推进品牌强农行动,扶持引导企业做精做靓六盘山冷凉蔬菜、固原黄牛、六盘山小杂粮、原州亚麻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品牌,加强对公用品牌的管理,支持企业加快产品认证步伐。2)组织各相关企业(合作社)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名优特新”农产品标志,申报蔬菜、小杂粮等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基地,并鼓励企业开展全国和自治区驰名(著名)商标的申报评选工作,为助推原州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4 结语

原州区政府立足区情,因地制宜,根据土地流转和农业合作社经营过程中的需求相应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调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为实现产业兴旺、群众致富、企业收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特色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草畜原州区杂粮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推动草畜产业化发展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对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思考
复合杂粮超微粉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打造兴县杂粮精品 点亮农户脱贫梦想
原州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固原市原州区“十三五”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探讨
对固原市原州区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思考
草原生态补偿: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