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作用、困境及对策建议

2021-12-27赵怡霖

南方农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乡贤人才

朱 明,赵怡霖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 210094)

我国脱贫攻坚已取得全面胜利,巩固脱贫成果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推动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不容忽视。乡村作为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场域,其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成败[1]。聚焦当下各地农村地区的治理实践,新乡贤正逐渐成为嵌入农村治理、服务的重要力量。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十三五规划及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都提出要大力培养和吸纳新乡贤参与到乡村建设中,相关政策文件表明政府正有计划地将新乡贤这一社会力量纳入到乡村振兴的序列中[2]。新乡贤作为乡村治理有效的协作者、文明乡风的倡导者、产业兴旺的推动者,对推动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1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增加乡村治理中的文化韵味

乡村振兴及治理有效对基层的治理能效具有战略性作用。有效的乡村治理能够维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实现村民内心自发的自我约束、自我审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促进建设新时代和谐的美丽乡村。作为一种“软治理”和“软约束”,新乡贤不仅应具有高质量的文化基础,同时又能采取道德熏陶的柔性治理手段。当前,社会对于乡村治理的焦虑、对新乡贤文化的渴望,映射出了人们对改善农村空心化问题及精神空洞化现状的强烈要求,他们希望能与在品行方面、公益事业方面被普遍认同的有声望的人共处,使物质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更均衡。

1.2 有利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新乡贤指的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社会人才。现今,新乡贤作为一种人才优势,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新乡贤在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乡村社会的建设、邻里纷争的调解和风俗文化的引导等各方面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是乡村治理长久稳定的基石。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体制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乡村建设的人才及大量的劳动力流失十分严重,农村结构日益变得“空心化”,发展不断滞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人才,相应的人才是提供新动能的重要力量。现如今,乡村社会面临着人才持续流失、乡贤难以回归的困难。

1.3 有利于乡村治理多元主体治理体制的形成

新乡贤作为乡村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资源库”“智囊团”“技术库”等多种角色,他们凭借其血缘、地缘和人缘的优势,更易触及到乡村生活的不同层面。新乡贤的内涵极大程度地赋予了其具备多元治理的基本效能。1)新乡贤能够作为“智囊团”,去维护良好的民主制度,维护村民的利益;2)新乡贤作为发展乡村经济、推动乡村建设的“资源库”“技术库”,能有效开发乡村治理的新思路、打造新模式,加强有效监督,推动成熟和完善的乡村民主监督制度的形成。同时,新乡贤通过自己的引领带头、人格魅力等作用,可以极大程度地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创新发展。

2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及原因

2.1 新乡贤参与治理的政策不够完善

积极推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并不是形式化的设计,而是着眼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实际需要。但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政策安排上鲜有改良和突破,实际上多是政府主导,官僚色彩较浓厚[4]。同时,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和覆盖面不足,体制机制不够成熟,使得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动力与热情相对不足。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中,新乡贤很难被吸引归乡驻足,以形成乡贤的集聚,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2.2 新乡贤的人才资源短缺

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乡差距愈发缩小,乡村得到一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应运而生。原先的城乡二元结构被打破,城乡之间全方位的交流协作被迅速推动。对于年轻的乡村人才而言,消费水平和物质需求逐年提升,乡村平均收入并不能满足其基本需求,所以乡村精英的选择大多是在外就业,以满足其自身的生活需求,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乡村人才的外流,致使新乡贤人才资源短缺。此外,新乡贤人才短缺分为2 个部分。1)从年龄的分布结构上,年轻的新乡贤资源供给不足。年轻的新乡贤对网络等新兴技术和思想的普及与接纳度更高,在处理纠纷时更为活跃的思维更有利于提升乡村建设的效能。然而在现实农村社会中,年轻人才外流,大多是以中老年人为主的新乡贤,年龄结构失衡问题显现。2)从性别分布结构上对比,女性新乡贤存在短缺。在乡村治理中,时常发生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问题,女性新乡贤由于具备细心、耐心、同理心强等比较优势,更适合冲突的调解。从当前乡村社会发展视角出发,出于各种原因,新乡贤中女性寥寥无几,性别比例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2.3 新乡贤身份地位的合法性存在一定的挑战和质疑

在我国乡村社会中,公务工作人员大部分是通过正式考核选拔出来的,换言之,乡村治理人才由上级权威自上而下地嵌入到治理的过程中。然而,新乡贤是乡村社会内生权威的代表,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丰富的社会资源,与常规的乡村治理主体采取的方法有所不同,新乡贤其本身处于体制外却有着重要的权威辐射作用。因此,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方式既非体制内嵌入,也非考试选拔,缺乏法定认证程序,其合法身份遭遇挑战。此外,新乡贤在参与乡村事务的治理与决策过程中,乡村党政机构的政治权威在一定程度上会被分散,而新乡贤又缺乏村民公认的法定认证程序,一旦新乡贤在日常管理和事务决策时出现失误情况,就会陷入到身份质疑的漩涡之中。

3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困境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相关政策,引导人才回归

人才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是占领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无论是在城市建设还是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资源都是发展建设的重要基础。对于新乡贤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留住人才是关键。因此,乡村可以通过推行新乡贤返乡培育等支持性政策,提高福利待遇,引导新乡贤返乡。在留住新乡贤人才方面,政府可出台相关的人才优惠和激励政策,给予新乡贤更多的发展空间,提升新乡贤在建设乡村过程中的获得感,激励新乡贤人才留乡和返乡;此外,可以构建人才信息网,新乡贤的人才资源库能够被实时搜寻,满足现代乡村发展过程中对新乡贤数量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提供优质的培养政策和实践空间,积极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的管理治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因地制宜,结合乡村社会的发展,推动新乡贤实践落实和理论认知的进步,满足乡村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新乡贤高水平的质量要求。

3.2 完善认定程序,给予乡贤支持

缺乏公认的新乡贤合法认定程序,新乡贤的身份往往遭到挑战和质疑,且新乡贤认定程序不当也会导致相关工作出现问题。据此,乡村政府可依据乡村治理的现实情况,设立认定新乡贤及其组织的正式程序,明确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合法身份地位。同时,可通过民主会议确定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形式、权限、范围、方法和职责等,促进相关合法注册和登记活动的顺利进行,推进新乡贤的各项工作在参与乡村治理中顺利展开。

3.3 营造舆论环境,宣传乡贤文化

要让新乡贤这个头衔真正具有吸引力,社会舆论的引导不容忽视。不仅可以通过传统媒体来积极广泛地宣传乡贤们的优秀事迹,树立乡贤典型,使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良好现象蔚然成风。此外,可以借助传统的乡贤文化,依托村党支部等平台和载体,使道德模范、优秀基层干部、乡村好人等积极参与并融入到乡村治理实践过程中,发挥其模范引领作用,在乡村社会中塑造风清气正的乡风,为新乡贤参与乡村社区治理打造良好的思想文化引领基础。

4 结语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创新。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实情况下和长效治理的目标下,新乡贤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实现乡村善治的过程,更需要政府、村民的参与,乡贤在与多元主体的磨合与适应过程中摩擦不可避免,新乡贤群体应积极探索适合的治理新路径。

猜你喜欢

乡贤人才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拓展深化新乡贤治村 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乡贤文化丛书(套装,共10册)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