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2021-12-27

南方农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农户信息化农业

颜 猛

(宁阳县华丰镇人民政府,山东泰安 271413)

农业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我国极其重要的产业结构。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效率及质量,切实推动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1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1.1 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运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对于农业发展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同时,这也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教育信息化能够快速高效地建立起发展体系及管理机制,使农民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1-3]。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与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联系能够切实提升农业的生产经营水平。

1.2 生产要素信息化

水资源、温度、湿度和光照等自然资源及肥料中的营养元素共同构成了农业的生产要素,其直接影响着生产的效率及质量。生产要素的信息化发展本质上是相关的工作人员及农民在了解并掌握生产要素的作用及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产业技术的革新优化。

1.3 经济市场信息化

经济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一直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实现农业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经济市场信息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户第一时间了解并掌握农业市场发展的主流趋势及相应的信息数据,基于市场供需结构,科学合理地调整农作物种植的种类及数量,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减少农产品的滞销。

2 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2.1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将信息化灵活运用于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能够健全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根据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制定高效、切实可行的经营机制,与此同时,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户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加强了与农产品企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拓展延伸农产品营销的渠道及市场[4]。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实现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为其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推动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由最初的资源型转变为知识型,越来越多的先进理论知识及技能技巧被灵活运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利用现代化的技能及管理模式,对传统的生产经营理念进行革新优化[5-6]。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传统农业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经济管理活动,切实推动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2.3 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

经济市场信息不流畅、传递滞后等问题一直是传统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其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农产品的滞销,导致农户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数据的延迟造成的农产品滞销会极大程度地打击了农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愿意再参与到市场活动中。基于此,利用信息技术能够立足于市场基础导向,创设科学合理的农产品种植体系,切实为农户增收,提高整体经济水平[7-8]。

2.4 培养农业信息化优秀人才

农民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及主导力量,为了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价值,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针对性地增加农业教育资金资源的整体投入,利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及渠道途径加强农户对农业知识的掌握。同时,有针对性地向农户传递信息化技术的重要作用,使其在后期从事农业经济管理活动时,能高效利用信息化技术获取经济利益,推动产业发展。高水平、高素质的农业经济人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正确看待人力资源的作用,根据现实需求搭建起高效的、科学的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

3 面临的主要困境

3.1 信息化成本较高,农村覆盖率低

从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因为使用成本较高,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农户不愿意使用网络平台。因此,信息化在农村的覆盖率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农业网站的访问量不断下降,农业信息无法快速在农村地区传播,农民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农业信息,直接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大多数农户缺乏系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不会使用网络平台及互联网技术。

3.2 信息数据单一

目前,社会相关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尚未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搭建起完善的、高效的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导致信息数据缺乏系统性、可靠性,无法满足农户发展的实际需求。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缺乏对农业经济信息的重视、资金资源有限、没有根据现实需求搭建起农业数据库、信息系统开发较为缓慢、资源来源渠道过于单一、信息缺乏特色、传播渠道固定化等。

4 应用策略及措施

4.1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

新农村建设是目前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将农业信息化管理纳入到战略目标中,将其作为首要问题进行重点突破,有效梳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步骤,基于不同部门、不同行业领域的划分,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切实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及质量,逐渐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前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并没有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寻求上级部门的帮助,给予农业发展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对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从根本上实现资源节约,规避贪污腐败问题出现。在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方面,政府也可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制度,吸引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到农业信息化产业发展体系的构建中。与此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切实解决目前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满足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对于人力资源的实际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搭建起健全完善的保障机制,基于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工作内容,保障赴农村大学生的权益,充分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4.2 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信息数据库

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整体上较为落后,相关职能部门应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根据现实需求搭建起以县、乡等基层单位为载体的、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数据库。具体而言,相关部门必须对国家专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同时根据数据库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配置高素质、高水平的计算机优秀人才。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及高效性,而在信息数据库的使用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可以深入分析、探究农作物种植管理的具体流程和工作内容,为农户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利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有效规避风险,降低经济损失。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信息数据库中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原始材料进行有效的录入。

4.3 搭建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机制

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利用市场宏观手段和微观手段切实指导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应强化农村地区的自主建设能力,基于自身发展的现状及需求,主动进行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使之成为农业经济创新及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及工具,不断扩大信息化技术的农村覆盖面。

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实效性、可靠性。具体而言,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搭建起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将网络信息与传统媒体有机整合起来。由于大多数农户不会使用计算机,可以发送手机短信向其传递相应的农业信息,使其第一时间了解国家出台的农业政策,分析农业市场的具体走向,切实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4.4 加大对农业信息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注重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及对信息的使用情况,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可以积极组织多元化的实践培训活动,提高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效率及水平。具体而言,当地的基层政府单位可以利用远程教育及岗前培训等相关活动,强化信息技术人员的能力,以此帮助工作人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有效联系信息技术及农业生产。

5 结语

要想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价值,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信息数据库,搭建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对农业信息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猜你喜欢

农户信息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