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薄壳山核桃育苗及丰产造林技术

2021-12-27丁颖平

南方农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砧木

丁颖平

(潜山市林业局,安徽潜山 246300)

薄壳山核桃是世界性的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其果实营养丰富、口感较佳,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薄壳山核桃的生命周期长,成果期在50 年以上,在盛果期每667 m2的产值可达8 000~9 000 元,是经济效益极高的经济林树种,也是安徽省适种地区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1 育苗技术

薄壳山核桃一般在造林后第4 年开始结果,8~10年逐步进入盛果期,经营周期较长。培育健壮的优良苗木,是薄壳山核桃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础。目前,育苗主要采用实生苗育苗和嫁接育苗两种技术。

1.1 选择良种

安徽省境内多数地区均适合种植薄壳山核桃。经过多年栽培实践,安徽省内主要的适宜栽植和高产品种有波尼、马罕、威斯顿、金华等。在育苗时,要优先选择优良品种,才能确保后期丰产稳产。

1.2 培育实生苗

1.2.1 大棚建设

实生苗可露地培育,也可设施培育。露地育苗忌连作,对苗圃地的长期利用影响较大,因此,有条件的地方推荐设施育苗。育苗大棚应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有水源、有电源、交通方便的地方建设。推荐采用脊高3 m、跨度8 m 的活动式单栋钢架拱圆形棚,长度视育苗量和地形而定,但不宜建设超长大棚。棚内土壤要整理平坦,做出1.5 m 宽的容器苗床,每个苗床之间留30 cm 宽的步道。

1.2.2 配制营养土

育苗可使用直径16 cm、高28 cm 的无纺布育苗袋。营养土需要提前配制并消毒。配方为5 份壤土、2 份火烧土、2 份稻壳、1 份充分腐熟农家肥,混合拌匀后,每立方米营养土均匀混入5 kg 熟石灰。消毒使用等量的70%五氯硝基苯粉剂与80%代森锌粉剂混合,按每立方米营养土加入100 g 混合药粉,搅拌均匀进行灭菌处理。将营养土装入育苗袋,土面距袋口上缘1 cm[1]。然后采用摆一行空一行的方式整齐摆放在大棚里,用土壤填实两行之间的空隙,待播。

1.2.3 播种育苗

选择优良品种的种子,要求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大中粒种子。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30 min 进行消毒。消毒后捞出种子并用清水反复冲洗。用砂床催芽,待种子胚根破壳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时用尖木棍在育种袋中央插出孔洞,深3~4 cm,放入种子。种子平放,各袋所播种子的种尖要朝向同一方向。播完后覆土,喷淋一遍清水,再扣上小拱棚以利于增温。

1.2.4 播后管理

1)适时浇水。营养土含水量要保持在60%以上,缺水时及时喷水。大棚内湿度保持在70%左右,以利于幼苗生长。2)查苗补苗。幼苗大量出土时,要及时检查是否缺苗。如遇缺苗可补植幼苗,或补种经过催芽的种子。3)控制温度。幼苗出土前,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 ℃。幼苗出土后,棚内温度控制在30 ℃以下,必要时及时揭膜降温。4)肥料管理。幼苗出土前不必施肥。幼苗出土展叶后,追施3 次复合肥。每个育苗袋施肥量为:5 月中旬施10 g,6 月中旬施12 g,7 月下旬施15 g。同时,每15 d 叶面喷施1 次浓度为3.6 g·L-1的硫酸锌溶液。播种当年立秋后停施复合肥。9 月中旬开始,每隔15 d 喷施1次0.2%的磷酸二氢钾。

1.3 培育嫁接苗

1.3.1 砧木选择和接穗采集

采用枝接法嫁接,砧木选择2 年生、地径2 cm 以上的薄壳山核桃本砧,要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接穗选择前述优良品种培育的采穗圃或优质母树上采集。为减少接穗贮藏时间,可在春节后10 d 左右开始采穗。选取生长健壮、髓心较小、无病虫害的枝条,剪取长8~10 cm、粗1 cm 左右的接穗。接穗上要有2~3 个饱满的芽。接穗要进行低温冷藏或湿沙贮藏。贮藏的最佳温度为0~5 ℃,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2]。

在嫁接前15 d 以内,要对接穗进行剪截和蜡封处理。先在接穗上部第1 个芽上方1 cm 左右将接穗剪短;再用加热熔化的石蜡液,快速蘸一下接穗两端,使两侧剪口被薄薄的蜡膜封住。

1.3.2 嫁接方法

嫁接可在3 月中旬至5 月初,即树液开始流动至开始展叶期进行,建议在4 月上旬至5 月初进行。嫁接时,先在砧木接口下方用刀削刻长2 cm、宽2 mm 的缺口,使砧木汁液从伤口处流溢出。之后取出贮藏的接穗,在室外放置2 h,打破接穗的休眠状态。

嫁接时先在离地面10 cm 处剪断砧木,沿砧木东南方向一侧1/3 处竖切一刀长约2 cm 的切口,要求切口略带木质部。接穗下部两侧分别削出长2.5 cm 和1 cm 的斜削面,形成楔形。之后立即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使接穗的长削面少许露白,并使两者形成层紧密对合。再用塑料薄膜带自下而上绑紧,高度为只露出接穗主芽。

1.3.3 接后管理

嫁接好的苗木在浇水、追肥时要防止碰撞,以免劈裂嫁接口。嫁接后20 d 左右,如砧木上萌发幼芽,要及时抹除。嫁接后14 d 内禁止灌水、施肥。当新梢长至10 cm时,可结合松土除草,每隔10 d 喷施1 次0.5%的复合肥溶液。新梢长至20 cm 时,可在苗木旁边插一根木棍,用绳子把新梢和支棍连接起来,固定新梢。

1.4 病虫害防治

薄壳山核桃在苗期的主要病害是根腐病,可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进行防治。主要虫害有蛴槽、地老虎,可用浇施50%辛硫磷乳油防治。

1.5 苗木出圃

当苗木高30 cm 以上,嫁接苗的嫁接口上方苗径达到0.8 cm 时,可以起苗。起苗前7 d 灌1 次透水,使苗木吸足水分。选择枝条健壮、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的苗木,起苗时苗根保持在40 cm 左右并保护好侧根。出圃过程中要保持苗木湿润,防止风吹和冻害。

2 丰产造林技术

2.1 选地整地

薄壳山核桃生长要求土层深度1 m 以上,土质疏松,通透性良好,pH 值保持在6.0~8.0。应选择符合条件的平原或山区丘陵缓坡地带,坡度最好<15°。要有良好的灌溉和排水设施,有条件地建设喷灌或滴灌设施。

整地可采用全垦或块状整地。平地或坡度较小的林地采用机械全垦,坡度稍大的林地采用块状整地。之后挖80 cm×80 cm×80 cm 的栽植穴,每穴施入混合均匀的腐熟有机肥20 kg、钙镁灰肥1 kg、硫酸锌0.5 kg。施入基肥后回填40 cm 深的表土待栽。果用林密度为120~150 株/hm2,果材兼用林密度为4 m×5 m 或4 m×6 m[3]。

2.2 移栽

为达到丰产稳产的目的,每片果用林要配置花期基本一致的2~3 个品种,可分行配置,也可混杂配置。

2 月中旬至3 月造林。栽植时把苗木放在穴中央,回填10 cm 松土,轻提苗木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再轻轻踩实,然后继续填土。填满栽植穴后及时浇一遍透水,再在苗木基部覆土,做成高出地面10 cm 的馒头状土台,覆盖地膜或作物秸秆;之后用管状薄膜套住苗木枝干,以利于苗木根系和枝干保湿。

2.3 抚育管理

2.3.1 施肥

新造林春季不建议施肥及整形修剪。冬季每株可施腐熟有机肥2 kg。造林第2~5 年,春季追施速效氮肥,秋季追施腐熟有机肥。造林8 年后,每株追施腐熟有机肥20 kg 以上,并配施复合肥0.5 kg。在生长季节,可以在叶面上喷洒3~5 次0.1%~0.3%硫酸锌,以提高产量。

2.3.2 浇水

根据自然降水情况适时浇水,抓住3 月中旬、8 月中旬和封冻前3 个缺水时间节点浇水,保证充足的水分,促进营养积累和花芽、根系发育。做好开花、结果期的浇水工作,满足果树对水分的需求。

2.3.3 松土除草

薄壳山核桃造林间距大,应每年松土除草2~3 次,并逐年扩展树盘。造林3 年后,为提高土壤肥力和经济效益,可在林间种植豆类、部分薯类作物。

2.3.4 整形修剪

当苗木长至1 m 以上时,定干高度60~100 cm,以培育丰满树冠,促进早产丰产。最终将主干控制在1.8~2 m。适时在秋季和春季剪枝整形,培育主干疏层形、二层开心形、三层挺身形,每层分别培育3 条、3 条、2 条主枝。此外,还应在主枝上刻痕,刺激隐芽形成枝条,以提高产量。

2.4 病虫害防治

薄壳山核桃的病害较少,主要病害为根腐病。薄壳山核桃的主要虫害有核桃叶甲、星天牛等。

对于核桃叶甲,可在林间设置黑光灯诱杀;也可喷施1.8%阿维菌素4 000 倍液[4]。对于星天牛,可在每年入冬后,用80%敌敌畏乳油喷施在树干基部,再用稀糊状黄泥涂在树干基部50 cm 处,用薄膜捆绑压实以毒杀幼虫;或喷施绿色威雷(一种含有8%氯氯菊酯、4.5%高效氯氯菊酯的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常规喷雾稀释300 倍,超低量喷雾稀释100~150 倍[5],分别于当年天牛羽化出孔时和两次羽化高峰期,在地面以上树干、大枝和其他天牛成虫喜出没之处喷药,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薄壳山核桃砧木
不同砧木对设施葡萄果实硒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研究*
薄壳山核桃种植现状与发展策略
薄壳山核桃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加工应用
山核桃
桃砧木耐涝性研究进展
安徽庐江:山核桃成农民脱贫“致富果”
鸡蛋与薄壳建筑
松鼠的山核桃
蔬菜嫁接育苗技术
薄壳核桃育苗嫁接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