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毕业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及矫正措施

2021-12-27王国英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

王国英

[摘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更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必须引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视。本文笔者通过对本校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及与教师、家长、学生进行访谈,分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并从改变学生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改进学校教育方法两个方面提出了诸多小学毕业生心理问题的矫正措施。

[关键词]小学毕业生;小学心理教育;心理问题;矫正措施

笔者曾听到附近学校发生了一件令人不快的事情:一名男生与同学发生冲突,害怕家长责罚而离家出走。这件事惊动了派出所,某电视媒体也做了报道。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最终在半年之后找到该学生。这仅仅是众多事件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事件。在学校常规纪律检查中,笔者经常发现一些学生早恋、泡网吧、厌学逃课,在学校厕所乱涂乱画,在网络贴吧里胡言乱语,甚至还有学生打架斗殴、敲诈勒索。另外,笔者通过媒体获知,自杀、出走、犯罪等现象有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非常关注。国内的许多对当今在校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情况的调查也表明:15%-20%的中小学生在心理上都有问题。特别是身处城市郊区暂住的人口,这一问题更为突出。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同时也向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出了挑战,更为重要的是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我校也非常重视这一问题。通过本校毕业班学生的心理问题调查及对教师、家长、学生的访谈,笔者对小学毕业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争取使毕业班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矫正。

一、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

1.不良嗜好:通过笔者的调查了解,小学毕业生中存在的不良嗜好有早恋(早恋可以说是不良嗜好吗?存疑)、另类打扮、看不健康书籍、打架、言语污秽、网聊打游戏等。

2.学习问题:因学习压力过大而疲劳、焦虑、苦闷、压抑……导致厌学、逃学以及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学习每况愈下,并自暴自弃,恶性循环。

3.自卑心理:看不到自身的长处,不愿与他人接触交流,整日忧心忡忡,闷闷不乐。

4.青春期心理问题:发育普遍提前,由于缺乏相应的生理心理知识,有的产生恐惧,有的陷入早恋……

二、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受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因素影响。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1.家庭因素:本校在校生中暂住生所占比例达65%以上,这些学生多是从各地来的务工子女。父母对学生寄予厚望,但本身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教育学生的智慧和耐心,不是唠叨,就是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从而使学生产生烦躁、苦闷、自卑、逆反等一些心理问题。

家访和对学生的调查表明,尽管许多家长都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但也只是限于满足吃好、穿好、有零花钱用,家务活不让干(少数农村的女孩家务又做太多,以致正常学习时间被挤占)。家长这么做觉得已经尽到了一个好家长的职责,也就希望自己的子女用好成绩来回报自己。一旦孩子的成绩不令人满意或者遭到教师的投诉,他们对孩子就施以“紧箍咒”或“竹板炒肉”的教育方法,根本谈不上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缺乏相互间的交流,对孩子的心理需求不予理会,家长成才观念陈旧,一味强调文化成绩,忽视子女其他方面的成长,形成对立冲突的局面,严重损害了子女的身心健康。

性教育观念的落后和误解,使得部分家长谈性色变,严格约束子女同异性的交往,生怕子女误入歧途。这样做其实适得其反,使得孩子对异性产生神秘感和好奇心,这就使得一些不良书籍影碟乘隙而入;另一部分家长又恰恰相反,过于开放,对子女在性认识方面不进行正确引导,听之任之。这两种极端都有可能使得子女走上性认识和性行为的误区。

2.学校因素:社会竞争在加剧,韶关建设和经济已不断提升,外来工以能在韶关有立足之地为荣,因而家长将这一愿望寄托于子女身上,导致小学生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教师的期望。虽然学校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很多学校以考取名校(一中、北中)等为招牌,家长也一心想将孩子送进这样的学校。教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仍采用应试教育的标准。为了追求这种效果,有些学校给部分优秀学生“吃小灶”,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没有吃上小灶的同学又自暴自弃,认为自己没有希望考上好学校,这种局面使小学毕业生的心理极度紧张,狂躁,导致他们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我们一直提倡德育为先,但是却总以学生并不喜欢的活动来代替心理辅导。我们不否认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快乐,但是,如果只注重形式,只凭某班交了多少活动资料为评价依据,那么为了应付这些需要上交的资料就够教师和学生忙活了,谁还有空去关注活动到底带给了学生什么?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因太多“公事”而没有心情去关照学生,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总是对学生的所作所为表示不满甚至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心理又会迁移到学生与学生的交往,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为了顺应上级指示,有的学校专门设立了“知心姐姐”信箱,想法很好,希望有情绪有想法的学生向“知心姐姐”求援,从而及时得到心理疏导,但是在许多学校这仍是“聋子的耳朵”,根本就是虚设。

3.社会因素:信息时代悄然而至,信息传播瞬息万变,人类社会骤然加快了前进的步伐。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趋于残酷。小学生,浸染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无法逃脱这种即将加诸自身的压力,但他们幼小的心靈难以承受这种重压,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加上社会环境的复杂,各种腐败现象和不健康的东西肆意泛滥,一部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低下,享乐主义思想的滋生,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这些影响不容忽视。

4.自身因素:任何问题的形成都有内因和外因。小学毕业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此阶段的心理很微妙:面临毕业、身体进入青春期,大脑机能尚未发育成熟,人格特征还处于初步的形成过程中,整个心理发展也还处在幼稚和不稳定时期。因此,小学生特别容易受到外界有害刺激的伤害和影響。在这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下,有的学生经受住了考验,有的则不能游刃有余。这与自身的修养和抵制外界侵扰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正措施

1.改变学生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

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学生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班全体学生的家庭基本状况;

(2)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邀请部分学生家长来校与毕业班班主任、学校主管领导以及部分骨干教师进行座谈,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具体措施;

(3)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集中培训,并与家长进行不定期的电话联络,或者利用家校通及时反馈信息,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

(4)向家长推荐一些好的家教专家,以供家长咨询,介绍一些好的家教书籍杂志让家长从中学习。

2.改进学校教育的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1)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邀请一些心理专家、公安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及法制教育;推荐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影片;通过学校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健康的心理知识;校医为毕业班的男女生分别做生理讲座……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

(3)期望值适中。不让学生感到目标“可望而不可及”,也不让他们丧失积极性。教师为学生设定的期望值在比自己的实际水平略高的地方,通过自身努力,达到一种状态,从而使小学毕业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

(4)加强人际交往教育。教师帮助学生学会人际间的交往与合作,做到人与人之间理解与宽容,增强人际协调性,从而减少人际冲突。

(5)重视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学校加强教师的品德修养,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健康的人格魅力。良好性格的教师,才能起到言传身教的示范导向作用,学生的心理因此而收到积极的熏陶。

(6)建立健全心理辅导站。学校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布置得很温馨,且安排在一个远离教学区的地方。心理教师由专门培训并通过B证的教师担当。学生有的悄悄地向心理教师递交纸条;有的主动找教师聊天;还有的利用网络将自己的烦恼困惑匿名提交……教师收到信息及时给予回复开导。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行,网络匿名交流得到大部分同学的青睐,收到一定的效果。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
让爱燃起希望
新媒体时代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与思想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产房助产专业实习生的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