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政府管理下的艺术品市场

2021-12-25侍行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1年11期
关键词:场所艺术品货币

□侍行

汉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其艺术品市场在秦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与魏晋以后较为宽松的艺术品交易环境相比,汉代的艺术品市场呈现一种理性的特征。以下笔者从汉代艺术品市场产生、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汉代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原因,以及呈现理性艺术品市场的表现,从而对汉代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说明。

一、汉代艺术品市场产生的原因

1.货币与国家的统一。秦国在商鞅变法前,各地货币不统一,为加强管理,商鞅对货币进行了改革,统一了货币。秦始皇横扫六国,保留了商鞅变法的传统,使得六国货币统一。秦二世而亡,高祖刘邦开辟新朝汉,汉代开始了前后400年的统治。虽然汉代对货币的管理极为严格,但是汉初,部分地区或者郡县可以私自制作货币,使得货币市场极为混乱,这也催生了一批私自制作货币的豪民,他们对汉代的商品交易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整个国家的商品市场打击很大。汉武帝时期,货币统一由中央政府制作,这条措施使得汉代的货币市场比较稳定。汉代的五铢钱成为汉代400年稳定的标准货币,为汉代艺术品交易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统一的货币是汉代艺术品市场的一大前提条件,货币的统一使得汉代交易更加稳定通畅。

2.统治阶级的推动。统治阶级渴望“永生”,幻想着死后的世界可以与生前一样繁华,追求墓葬的华丽。汉代历代君王在世期间都为自己修建陵墓,如汉武帝即位的第二年,便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前后共用了53年。尽管他的墓葬被盗掘,但仍出土100多件文物。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文物达2000件,其中金缕玉衣上的玉片共计4248片,皆属上品。“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金缕玉匣,檽梓楩楠,多埋珍宝偶人车马,造起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务崇华侈。”[1]如此兴盛的厚葬之风气,使得中层的社会成员开始追求以各种艺术品为自己墓葬的用品。汉代的豪民拥有大量货币,他们在市场上挥霍,使得市场开始逐渐升温。随后,下层社会成员也开始对艺术品进行追求,只是他们追求的主要是晋升地位的“举孝廉”丧葬艺术品。

3.汉代经济实力复苏。汉初统治者听从“黄老神仙”之说,实行“无为而治”,使得汉初的经济快速复苏,到汉武帝时期达到巅峰,其间还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汉代的社会可分为3个等级:上层是王侯将相,中层是豪民,下层是普通百姓。中层阶级实行了上文提到的货币的制作,同时扩大自己的土地,使得中层阶级迅速扩大。有豪民乐于收集稀奇古怪的物品,汉代的艺术品或者图书市场因此而兴盛。下层则更多关注于阶级的跃升,通过“举孝廉”成为官吏。更多的人对死去的亲人实行厚葬,因此不惜用家财购买厚葬的用品。但总体来说,汉代的艺术品市场在前代的基础之上进行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经济的发展。此外,随着汉代的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一些从事农业、手工业买卖的商人,也积聚了大量的货币,对汉代的艺术品市场开始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汉代理性的艺术品市场的表现

1.市场交易场所受国家掌控。广义上的交易场所包括即时交易场所和所在城邦。狭义的交易场所只包括即时的交易场所。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继承秦代的政策,再次将关东六国迁入京师以及临邑。从而造成关中地区交易物品的快速集中,购买群体扩大,购买力增强。《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当时的交易物品包括“玉石、犀牛角、珠玑等”[2],可以说关中地区的艺术品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热闹的工艺品交易活动中,长安等地出现了以上层士大夫为主体、以文化艺术品交易为主流的场所——槐市。槐市中有槐树,因此得名。槐市的建立以及管理,严格按照政府的规定执行。结合广义的丧葬品交易场所和狭义的丧葬品交易场所,可见汉代政府对于交易场所的限制是极其严格的。

2.政府严格管理市场的交易时间。汉代虽然打破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但不可否认的是,古代的商人,具体地说汉代的商人在汉代的地位极低。从“士、农、工、商”的排名可知。魏晋时期艺术品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但社会上对艺术品仍然不认可,认为其功用性不强。汉代对艺术品交易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如槐市只在初一、十五两日开市。槐市的艺术品市场的交易时间因之受限。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其交易时间、场所,都是在政府的管理下,呈现理性也是正常的。春秋时期,时人追求以“恂”为美,“买椟还珠”的例子就可说明这个观点。汉代的理性艺术品交易有什么体现呢?笔者认为,从统治者开始,社会上对艺术品的追求是一种以功利性为主的交易行为。追求“长生不老”“举孝廉”等,从上至下都是汉代理性的艺术品交易的具体体现。功利性的艺术品交易,并不是像宋、元、明、清时期的艺术品交易那样,是为了审美。“理性”的汉代艺术品市场追求功利性,缺少艺术的精神体验。

三、汉代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在汉代,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随着政府实行一系列的有利于贵族阶层的政策,汉代的贵族、豪民聚集了大量财富,市场出现了畸形的繁荣景象。日益奢侈的贵族、豪民开始极度挥霍,导致市场上的奢侈品比重增加,民生用品比例日趋减小,加上整个社会浮夸之风的盛行,导致汉代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笔者下文从两个角度对汉代艺术品市场类型进行说明。

1.丧葬艺术品市场。汉代民间资本的壮大,使得当时艺术品市场的种类随之增加。厚葬的社会风气,催生了符合社会需求的丧葬艺术品市场。丧葬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从事丧葬品工匠规模的扩大、社会艺术品市场的建立以及销售市场的稳定。出土的汉代的画像石(砖)、玉器、帛画、金银器、玉器等,显示了汉代丧葬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汉代厚葬之风蔓延,形成了一整套丧葬流程,同时出现了较为完善的丧葬品市场。汉代丧葬习俗大致包括招魂、沐浴、饭含、入殓、铭族、出殡等一套完整的程序。如此复杂的丧葬习俗,所用器具仅主家搜寻或制作难以完成,因此形成了一定的贸易市场。丧葬的用具,有固定的购买地点。槐市作为最早的书肆,在汉代也充当了艺术品交易的场所。《三辅黄图》载:“仓之北为槐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记、笙磬乐器,相与买卖……”[3]除槐市外,还有充当各种交易场所的直市、狱市、肉市、草市、官市、关市等,汉代经济空前发展,丧葬艺术品市场的作坊为满足厚葬之风,生产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器具。汉代的丧葬艺术品,包括画像石、帛画、壁画等,但是这些制作工匠的姓名,遗留下来的较少。汉代的工匠地位较低,有文字记载者更是寥若晨星。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提到,历代画作留名者,汉代仅12人。记载显然忽略了大量民间的石工石匠。但仍然有一些名匠的姓名留了下来,朝鲜平壤市市中心的乐浪汉墓出土了大量的精美漆器,并附有“画工长、画工广等”画工姓名。关于汉画像的石匠或者石匠集团,材料留下较少。但是遗留下来的各种器物表明,汉代的丧葬艺术品已有较大的市场。

2.金属器皿艺术品市场。随着经济的复苏,汉代统治者开始打着“神”的旗号而奢侈起来,铜器制作因此产生了很大变化,既注重实用又强调审美。商周时代所崇尚的礼器减少了,其他器皿也由漆器、陶器所代替。铜器的装饰也不像战国时代那样注重繁多的花纹装饰,而流行素器,或仅有简练的弦纹或铺首,比较华贵的饰品则不惜工本施以鎏金或金银错,使其呈现出金碧辉煌、高雅华贵的风格,以至形成汉代青铜工艺一个明显的时代特征,促进了青铜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扩大生产,追求更高的利润,很多金属工艺品匠人和商人还不惜利用种种手段来宣传和推销自己的作品。例如,在1972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发现的一些铜器上,明显提示了宝器购之于市的信息,其中一件铜器铭文称,“中山内府,铜锅一,容三斗,重七斤五两,第四十五,三十四年四月,郎中定市河东,贾八百四十”,不仅标注了容器的体积以及用途,还标明了制作的时间、地点、价格等。另外,笔者观察到不少汉代的铜镜上有表明自己广告宣传标语的铭文,显示出汉代的金属器皿的市场开始初具规模。

综上所述,由于汉代货币的统一、经济的复苏、政府的推动,汉代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艺术品市场。汉代的艺术品市场在政府的管理下,对于交易的场所、时间的控制,以及社会上把艺术品看作功利性产品,形成了“理性”的汉代艺术品市场。汉代的艺术品市场有其时代的特殊性,汉代社会追求厚葬的社会风气,各种用于丧葬的艺术品开始引起时人的疯狂追求,表现在丧葬艺术品的盛行上。金属器皿的铭文显示了汉代的金属器皿市场的发展。汉代的艺术品市场为后来的艺术品市场做了良好铺垫。

猜你喜欢

场所艺术品货币
如果垃圾变成艺术品,你还舍得丢弃吗?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古代的货币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古代的货币
艺术品
艺术品被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