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伟大社会革命的基本特征

2021-12-23孙武安刘修发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论文集 2021年0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革命

孙武安 刘修发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伟大社会革命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1)习近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伟大社会革命的丰富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而纠正关于革命的种种误解和错误观点。关于革命的基本特征,已有观点包括暴力性、群众性、突发性、强制性、整体性、不可抗拒性等。(2)林贤治:《革命寻思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6—36页。至于习近平总书记伟大社会革命重要论述,有学者把理论彻底性、问题导向性、人民中心性等视为基本特征。(3)时玉柱:《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社会革命重要论述的思想意蕴》,《邓小平研究》2019年第1期。这些观点自有其特定意义和价值,但是,从回应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有效性,进而消除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伟大社会革命的种种误读和误解看,仍缺乏针对性,有必要将研究引向深入。

一、社会变革与发展进步的统一

有个别人宣称: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古老的中国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是以落后对先进,保守对进步”(4)周清泉:《中国近代史应当提到近代世界历史范围内研究》,《成都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是对历史潮流的抗拒,指责革命使“20世纪的中国长时期地陷入民族主义误区”(5)马勇:《重寻近代中国》,线装书局2014年版,第70页。。他们的逻辑是,中国革命维护保守落后,没有进步性,是错误的,而殖民侵略反而有功,是正义的。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伟大社会革命的根本属性,为什么说是正义的进步的伟大社会变革呢?

首先,资本主义制度的相对先进不能掩盖侵略和掠夺弱小国家与民族的罪恶,更不能否定反侵略革命战争的正义和进步。国家民族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应相互尊重,先进强大不能也不应成为侵略控制、殖民和奴役的理由。这是人类共生共存、命运一体的普遍原则。因此,世界各国各民族应充分尊重发展道路的不同及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友好交流、相互借鉴、包容谅解中合作共赢、和平发展,反对任何形式的武装侵略、殖民掠夺及强权霸权。武装侵略、殖民掠夺及强权霸权的本质是丛林规则,是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生存权及发展权的肆意践踏,是违反国际法的非正义的罪恶行为。被侵略被殖民被压迫被掠夺的民族和国家,有权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家园,捍卫自己的生存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反侵略反压迫、争独立求自由的民族革命斗争从来都是正义的、进步的,是不容置疑的伟大事业,什么“侵略有功”“民族主义误区”,都是掩盖侵略、殖民美化罪恶的无耻谎言。

其次,马克思主义伟大社会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最广泛、最深刻、最进步、最伟大的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运动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遵循这一客观规律。革命即质变,具体到人类社会是指社会的根本变革。人类社会的总趋势是向前向上发展的,但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螺旋上升的,有波折有后退,甚至有倒行逆施的复辟和反动。“变”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属性,但“变”还不足以揭示社会革命的根本性质。因为“变”可能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文明进步,也可能是倒行逆施的复辟,如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战争、西方国家导演颜色革命、策划暴乱政变等所谓“变”,其结果是社会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这些当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社会革命。

再次,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负起了中国的伟大社会革命,并带领人民完成了站起来,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进步和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才逐步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迎来了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也赢得了被世界各国普遍尊重的国际地位。党和人民的奋斗历史就是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为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大成果,并强调我们党将一以贯之继续领导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他满怀信心地说:“当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建成现代化强国时,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6)人民日报评论员:《必须准备付出更加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1月9日。其历史意义表现在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和平与发展。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

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伟大社会革命不是简单的社会变革,更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所谓的“肮脏”和“邪恶”。至于反对帝国主义的中国革命,不是维护保守和落后,也不是抗拒历史潮流,而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够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义的重大社会变革,是社会变革与发展进步的统一,是不容置疑和亵渎的伟大事业。

二、被动反抗与主动斗争的统一

论及近代中国革命的发生,有个别人认为“革命的条件并不充分具备”“完全是革命志士鼓吹、争取的结果”“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环节”,(7)马勇:《重寻近代中国》,线装书局2014年版,第163—164页。而是纯粹偶然的事件。此类观点往往借辛亥革命说事,由此及彼,否定整个20世纪的中国革命。他们无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无视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的发展和激化,进而否定中国革命的正义性和合法性。

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碍了这种要求得到满足。诚如毛泽东所言:“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特别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有的。”“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中国人民,只有起来斗争,用革命来改变自己的命运。(8)《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1—632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对前来取经的外宾回忆自己曾经只是想做个教员的理想,革命是被“逼上梁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人,从前并不会打仗,甚至连想都没有想到过要打仗,可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强迫我拿起武器。”(9)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564—565页。共产党人参加革命是这样,孙中山等国民党人参加革命也是这样。

历史表明,一切反动派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你不打它就不倒。统治阶级拥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一定要做一切可能的垂死挣扎。新的社会制度和美好生活不可能从天而降,革命党要领导和团结民众进行有效斗争。而民众是需要宣传、动员、组织和武装的,要使民众明白为什么而斗争、为谁而斗争、如何斗争,由盲目自发的斗争上升为自觉自为的斗争。这种斗争性质的上升和转变,其实质就是由被动反抗转化为主动斗争。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在于领导民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党,党要坚强有力,能够审时度势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行动纲领,否则革命斗争就不能成功。马克思主义伟大社会革命的主动性,还表现在党领导的自我革命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建设是关系伟大社会革命成败最重要的伟大工程,这项伟大工程搞不好,革命事业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现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保持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的勇气,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解决自身问题”(1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90页。。

就革命,特别是政治革命的发生看,革命具有明显的被动性;从革命发展和推进看,革命又具有明显的主动性。特别是在党取得政权以后,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一切社会改革与建设工作,基本都是积极主动的革命实践。当然,被动的革命实践也必不可少,如国防及军队建设的现代化,对颠覆国家政权、分裂祖国、危害国家统一及一切敌对势力和分子的倒行逆施,都必须依法采取革命行动。这方面的工作虽然不能用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却是保卫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根本保证。总之,被动反抗与主动斗争的统一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又一基本特征。

三、阶段推进与长期奋斗的统一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革命”简单理解为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认为革命应该告别,只要搞好经济社会建设,巩固社会制度就可以了。必须指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伟大社会革命的极大误读,对于党领导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危害极大。

首先,马克思主义伟大社会革命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涵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诸领域各方面的重大社会变革。恩格斯指出,社会革命“比任何其他一种革命都更加广泛,更有深远影响。人类知识和人类生活关系中的任何领域,哪怕是最生僻的领域,无不对社会革命发生作用,同时也无不在这一革命的影响下发生某些变化。社会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政治的和哲学的革命必定通向社会革命”(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26页。。有的人把政治革命混同于社会革命,甚至对立起来,马克思当即指出:“社会主义不通过革命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只要它的有组织的活动在哪里开始,它的自我目的,即它的灵魂在哪里显露出来,它,社会主义,也就在哪里抛弃政治的外壳。”(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5页。政治革命是通向社会革命的第一步,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但也“仅仅属于社会革命的一部分”(13)徐景星:《论马克思“社会革命”概念的深刻内涵——兼评哲学教科书对“社会革命”概念的误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其次,马克思主义伟大社会革命是不断发展的,是阶段推进与长期奋斗的统一。我们“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14)马克思:《资本论(纪念版)》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0页。。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1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1页。全国革命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数次提醒全党:过去的二十八年,“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16)《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好像是一出长剧的短小的序幕。……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17)《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页。。不难看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是伟大社会革命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其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用改革开放、现代化和建设代替或否定革命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再次,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和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须处理好当下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牢记伟大社会革命的长远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思维,注重顶层设计,进行整体谋划,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要善于牵住“牛鼻子”,有重点分阶段有步骤地促进各项工作,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不断向前发展。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我们党有过“毕其功于一役”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冒险,也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分“两步走”的成功实践;有盲目坚持“城市中心论”的深刻教训,也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建立小块红色政权到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成功经验;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空想,也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事求是。把阶段推进与长期奋斗统一起来是伟大社会革命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告诉我们:伟大社会革命永远在路上,民主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发展阶段,虽然任务不同,但都是向着最终目标不断前进的。

四、暴力摧毁与和平建设的统一

历史上,当统治阶级能够利用国家这个暴力工具进行有效社会管理的时候,社会是和平的、向前发展的;当阶级矛盾尖锐对立、发展到你死我活阶段的时候,暴力就是必要的、最后的也是最高的斗争方式。

一般而言,政治革命就是用革命的暴力摧毁反革命的暴力,砸碎旧的国家机器。马克思说,“每一次革命都破坏旧社会……都推翻旧政权”“一般的革命——推翻现政权和破坏旧关系——是政治行为”。而社会主义不通过革命是不可能实现的。社会主义需要这种政治行为,因为它需要消灭和破坏旧的东西。(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5页。伟大社会革命首先要破坏腐朽落后的旧政权和旧的经济关系,进而夺取政权。当腐朽落后的旧政权旧社会及其生产关系已经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桎梏时,这样的国家机器和生产关系当然是要破坏和打碎的。

马克思主义主张暴力摧毁旧政权,并不意味着崇尚和迷恋暴力与破坏。无产阶级被迫使用暴力,但从不排斥和平方式,即便在武装夺取政权的政治革命阶段,在暴力这一主要斗争方式之外,也不乏协商谈判等和平手段和方式。恩格斯在讨论“能不能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时,曾明确表达了采取和平斗争方式的愿望,他说:“共产主义者当然是最不反对这种办法的人。”(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04页。毛泽东也曾指出:“就我们自己的愿望来说,我们连一天也不愿意打。”(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192页。“因为我们的敌人不给中国人民以和平活动的可能,中国人民没有任何政治上的自由权利。”(2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5页。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不得已而采取的主要斗争方式,即便如此也必须“同其他许多的必要的斗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包括经济战线、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形式。(2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9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深知国民党不能代表工农大众的根本利益,但大敌当前依然主动与之进行了两次合作。中国共产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一致对外,共同对敌。

恩格斯指出:“迄今所发生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9页。那种只是破坏和夺权而不保护或建立新的经济关系的暴力,只能叫政变和暴动。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过程,不仅要破,更要立。“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接着“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5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还列举了若干具体措施,如按照总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等等。无产阶级革命要“按照自己的面貌”来改造社会、改造世界,(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页。“整个共产主义宣传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实际指导国家建设”,(26)《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09页。要组织社会主义生产“充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27)《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18页。。

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28)《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民主革命时期,不仅有军队建设、武装斗争,也有制定完善土地法、根据地建设、政权建设及经济文化建设工作。取得全国政权后,中国共产党更是把经济、政治、文化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及时提出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伟大社会革命从来不是简单的暴力和摧毁,而是有破有立,破立统一。新社会是从旧社会的母体中孕育并逐步成熟起来的,革命前期主要是摧毁旧的国家机器,但同时有建设,获得政权后的工作重点是建设,但也要破除一切腐朽落后丑恶的东西。总之,暴力破坏和摧毁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必要手段,和平建设才是伟大社会革命的目的。

五、激情投入与理性选择的统一

历史虚无主义者为了否定中国革命,把革命激情和革命精神污蔑为“幼稚疯狂”,抹黑成“情绪化”的“政治浪漫”,称这种“对革命的崇拜”图一时痛快,“主要是想把国家和社会困境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简单化”。(29)袁伟时:《昨天的中国》,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49页。在他们看来,整个20世纪所谓“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的革命模式,“在本质上只是一种政治浪漫主义的幻想而已”(30)马勇:《重新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72页。。这是对无数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的严重亵渎,也是对伟大革命事业的恶毒攻击。

伟大社会革命的理想是关系人类美好未来的伟大事业。越是美好、崇高、伟大的东西越是需要奋斗、付出和牺牲,越需要有“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31)《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页。。这股劲儿、这股热情就是革命激情、革命斗志、革命意志和革命精神,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在历次革命斗争中,共产党员总是英勇而坚决地冲在最前线,愿意也能够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流出最后一滴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各种革命精神,这些精神的本质就是奋斗、奉献和牺牲。面对新时代如何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32)《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版,第170页。务必“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33)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6月1日。。

必须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激情和精神源于科学的理论武装,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坚定信仰是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精神支柱,所谓“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正是科学信仰与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人深知:没有科学理论武装,空有激情将导致盲动蛮干。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魏特林用宗教式的感情激起人们狂热的盲目的空想的密谋行动,也批判了企图通过密谋的方式“进行某种革命的突袭,能够通过最初的若干胜利把人民群众吸引到自己方面来,就能取得革命胜利”(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版,第294页。的布朗基主义。革命者不能单凭激情创造革命。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革命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机械革命Code01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中国的出行革命
我给小鸡起名字
抉择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人民出版社
见与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