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透过流动资产周转率研判企业基本面

2021-12-23马永义教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北京101312

商业会计 2021年22期
关键词:积压周转率存货

马永义(教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北京 101312)

在企业财务报告分析过程中,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通常作为流动比率分析的辅助性手段,借此对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做出更加稳妥的研判,且在分析应收账款或存货周转率时,通常用次/年或天/次来表示其周转质量的高下。各类财务报告使用者,除了将前述两项财务指标的分析要领烂熟于心外,能否进一步开阔思路进而挖掘出更多的能够反映企业基本面的硬核信息呢?

一、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所代表的经济含义剖析

一年周转多少次或周转一次需要多少天是业界分析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常用表述标识,且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各自“约定俗成”的经验检尺。笔者认为,如果能够进一步识别出这两个指标背后所代表的经济含义,就可以进一步挖掘出更多的有助于评判企业供产销基本面的硬核信息。

(一)存货周转率所代表的经济含义剖析

透过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透视出该指标背后所代表的经济含义,一言以蔽之,该指标所揭示的就是当期新增存货与当期销售存货的相互数量关系。

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的分子为销售成本,在每一会计期间销售成本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如果当期新增加的存货超过了当期销售的存货(以下简称“情形一”),本会计期末的期末存货就一定大于期初的存货,反之,如果当期新增加的存货小于当期销售的存货(以下简称“情形二”),本会计期末的期末存货就一定小于期初的存货,进而导致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的分母(本期存货的平均余额)存在差异,即“情形一”的本期存货平均余额大于“情形二”的本期存货平均余额,进而导致“情形一”下的存货周转率就慢于“情形二”下的存货周转率。

需要指出的是,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的分子(销售成本)代表的就是本期减少的存货,该数值可以从利润表中直接获取,然而本期新增加的存货在财务报表中是无法直接获取的,但通过适当算法是完全可以推算出来的。由于从资产负债表中可以获取期初的存货余额和期末的存货余额,通过下述算式就可以推算出当期的新增存货:

当期新增存货=期末存货余额+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余额

通过上述方式分别获取各期新增存货金额后,通过进一步比较各期间新增存货和销售存货(减少存货)的相互数量关系,就可以对该企业产销基本面做出研判。如果近期企业各年度均呈现出新增存货大于销售存货的迹象,就有必要关注其存货不断增加所可能产生的风险。反之,如果近期各年度均呈现出新增存货小于销售存货的迹象,则表明企业产销衔接得比较顺畅。

此外,通过计算近年来各年度末存货余额占流动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并加以纵向比较,也可以进一步对企业存货的产销组合趋势做出研判。如果存货占流动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不断上升,就意味着企业存货增长占用资金过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将增大,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而言,则需要进一步强化存货的管理和销售工作。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当推算出各期新增存货的金额后,通过构建适合的算式,还可以对各年度期初存货的沉淀金额做出推断,所谓期初存货的沉淀金额指的是各年期初存货沉淀到当年年底的金额。从理论逻辑和实务惯例中我们不难判断,各年度的期末存货要么来源于期初存货,要么形成于当期新增加的存货,通过下列算式就可以推算出各年度期初存货的沉淀情况:

期初存货的沉淀金额=期末的存货余额-当期新增存货额

通过上述计算就可以推断出各年度的期初存货沉淀到当年年底尚未对外出售的最低金额,借此对企业存货积压的成因做出基本性判定,进而进一步检讨过往生产决策的适当性。

(二)应收账款周转率所代表的经济含义剖析

透过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识别出该指标背后所代表的的经济含义,一言以蔽之,该指标所揭示的就是当期销售与当期回款的相互数量关系。

应收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的分子为销售收入,在每一会计期间销售收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如果当期回款额小于了当期销售额(以下简称“前者”),本会计期末的应收账款就一定大于期初的应收账款,反之,如果当期回款额大于当期的销售额(以下简称“后者”),本会计期末的应收账款就一定小于期初的应收账款,进而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的分母(本期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存在差异,即“前者”的本期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大于“后者”的本期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进而导致“前者”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就慢于“后者”的应收账款周转率。

需要指出的是,本期回款额在财务报表中是无法直接获取的,但通过适当算法是完全可以推算出来的。由于从资产负债表中可以获取期初的应收款项余额和期末的应收款项余额,通过下述算式就可以推算出本期回款额:

当期回款额=期初应收款项余额+本期销售收入-期末应收款项余额

通过上述方式分别获取各期回款额后,通过进一步比较各期间销售收入和回款额的相互数量关系,就可以对该企业销售与回款的基本面做出研判。如果近期企业各年度均呈现出销售额大于回款额的迹象,就有必要关注其应收款项不断增加所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反之,如果近期各年度均呈现出销售额小于回款额的迹象,则表明企业货款回收能力在不断增强。

此外,通过计算近年来各年度末应收款项余额占流动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并加以纵向比较,也可以进一步对企业货款回收趋势做出研判。如果应收款项占流动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不断上升,就意味着企业货款回收不够理想、企业受第三者的制约在增强,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而言,则需要进一步强化货款的回收工作。

(三)存货与应收账款周转的组合剖析

根据上文剖析得出的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所分别代表的经济含义,将两者结合起来还可以透视出企业生产、销售与回款组合状况的更加重要的硬核信息。如果企业近期呈现出新增存货多、销售存货少,销售多、回款少的迹象,则表明企业产销及回款的基本面令人堪忧,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而言,则需要认真审视存货生产、销售及回款的相关政策的适当性及其有效性。

二、企业存货积压状况及成因的深度剖析

笔者曾接受某企业的委托,对其财务指标层面是否具备IPO条件进行初步研判。由于企业申报IOP需要提供“三年加一期”的财务报告,为了确保论证结论的相对可靠,笔者索取了该企业四年加一期的财务报表,相关报表项目整理后如表1所示。从中不难判定,第4行次与第2行次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撇开20×0年度的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各年度的主营业务成本大约为1 500万元、各年度期末存货余额大致为6 000万元(笔者建议:财务人员应该尽量培养自己具有看大数本领),由此不难判断该企业的存货存在较大问题,即依据其“三年加一期”的平均销售进度,其存货需要大致四年的时间才能销售完毕。

表1 单位:人民币 万元

大致发现其主要问题后,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深入剖析:

(一)对主营业务毛利率的分析

由表中第1行次和第3行次的数据,我们不难计算出该企业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0×0年度39.7%、20×1年度42.1%、20×2年度42.3%、20×3年度46.7%、20×4度前10个月50.5% ,由此可以断定该企业产品销售的毛利率还是很高的,表明产品的附加值相当可观。也大致感受到了该企业欲IPO的底气所在!

(二)对各年度新增存货金额的推断

承上文所述,由表中第2行次和第4行次的数据,我们不难推理得出各年度的新增存货金额:

各年度的新增存货金额=各该年度期末存货金额+该年度的销售成本-各该年度的期初存货金额

以20×1年度为例,该年度的新增存货金额=6 862+1 555-7 595=822(万元)。同理,可分别计算得出:20×2年为849万元、20×3年为1 241万元、20×4年前10个月为1 231万元。由此可以发现,各年度的新增存货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表明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在逐步增强。

(三)对各年度新增存货金额占各该年度销售成本比例的分析

推算出各年度的新增存货金额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计算出20×1年至20×4年前10个月的各该年度新增存货占各该年度销售成本比例分别为53%、60%、77%、86%,四个年度的平均值为69%,即从“三年加一期”的平均值来研判,每年除了能够将当年新增存货全部卖掉外,还有近3成的销售实质上是在消化前期积压的存货,“三年加一期”的产销形势均呈现出健康状态。分析至此,我们仍然尚未发现其申请IPO的明显不利信息。

(四)对各年度存货周转情况的分析

上文已经提及,该企业的销售成本与存货余额之间存在倒挂现象,以20×1年为例,如果按照正常的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该年度的存货周转率为0.215次/年,毫无疑问,该指标的“画面感”是较差的。为了能够对该企业的存货周转情况尽可能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笔者将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的分子和分母进行了倒置,依此计算出20×1年度的存货周转情况为4.65年/次,同理可以算得“三年加一期”的平均值为4.3 年/次,即存货周转一次需要4.3年,这足以揭示出该企业的存货积压情况相当严重,但究竟有多少存货处于积压状态尚无法获悉。

(五)对各年度期初存货沉淀金额的推理分析

笔者在上文中建言应尽量设法对各年度期初存货的沉淀金额做出推断,具体计算方法为,期初存货的沉淀金额=期末的存货余额-当期新增的存货额,照此可以分别计算得出如下数据:20×1年度为6 040万元、20×2年度为5 450万元、20×3年度为4 688万元、20×4年前10个月为4 503万元。不难看出,该数值呈现出逐年递减的态势,这与前述每年大约有3成的销售是在消化积压的存货形成了相互印证。由此可以断定,该企业存货积压的成因一定源于20×1年度以前的盲目生产。

(六)企业存货实际状况的揭秘

上文复盘了笔者当年的研判过程,在此提请读者一定要搞清楚,截至20×4年10月末,4 503万元的积压存货是如何推断出来的。

笔者在推断出该企业有4 500万元存货处于积压状态的情况下,与董事长进行了第一轮沟通和交流:尝试性询问近年来企业的供产销活动是否正常进行?该董事长当即反问道:“如果近年来企业的供产销情况不能正常进行,我还有必要考虑申请IPO吗?”笔者以坚定的语气回复到:“我个人认为公司的存货存在严重的积压现象,如果依照近年来的年均销售水平,公司的存量存货大约需要4年时间才能卖掉,且大约有4 500万元的存货处于长期积压状态。存货是IPO审核过程中重点关注焦点之一,您看对于目前处于积压状态的存货,是否需要进行深入追查?”“对于这个问题我不好过于武断和主观,集团高管层有必要开会研究一下,等消息吧。”董事长略加思考后回答道。

集团高管层开会研究后认为,“对于存货就没有必要进一步追查下去了,但是如果可以在账务处理上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操作建议,集团还是欢迎的!”

得到该董事长的明确指示后,财务负责人明确表示将积极予以配合,并遵照笔者的意见一同前往存货现场。在仓库中,面对堆积如山的存货,询问得知其账面价值为2 000多万。但对另外2 000多万元的存货去向,该负责人明确表示并不知情。

笔者择机进一步向该董事长询问,董事长表示也并不知情,但提出笔者可以专程赴深圳向该集团常务副总裁进一步了解相关具体情况。从该常务副总裁处获悉,当年沈阳一家知名保健品生产企业倒闭后,该企业的销售人员几乎整建制投靠到该集团旗下,销售队伍短时间内人员剧增,但因管理失控致使销售人员纷纷携带结算的货款离职(笔者注: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为具有保健功能的器械,当时通常直接收取现金且无需开具发票),由于财务部门没有收到货款,致使该部分实质上已经销售的存货一直虚挂在存货项目中。从该常务副总裁的解释中,我们可以将这账面价值2 000多万元的存货界定为已经销售但尚未入账。

简言之,该企业处于非正常状态的账面价值为4 500多万的存货中,有2 000多万处于长期积压状态,另外2 000多万的存货已经出售但尚未入账,如果点库就会出现盘亏现象。

(七)针对企业处于非正常状态存货的账务处理建议

承上文所述,该企业有4 500多万元的存货处于非正常状态,其中2 000多万处于长期积压状态,另外2 000多万实质上已经盘亏。同时,需要提及的是,该企业几乎每年都在缴纳企业所得税,但读者需要综合考量和定夺的是,该企业每年是否应该选择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

笔者向该企业提出如下具体建议:建议该企业每年将利润总额掌控在1万元以内,具体实现路径是结合每年实际实现的盈利情况来倒推需要申请报废处理的存货。但财务负责人对笔者的建议持坚决反对的态度,理由是如果申请存货报废处理就要发生增值税的进项税转出,进而导致多交增值税,实质上是换汤不换药!

鉴于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并无保质期,在每期申请报废处理时,对于实际销毁的产品数量是可以做技术性掌控的,借此就可以通过申请存货报废处理的路径,将实质上处于盘亏状态存货的账面价值加以技术性核减。由于该企业的毛利率水平相对较高,其所得税税负与增值税税负大体相当,如果按照笔者的建议来加以处理,在不增加企业整体税负的情况下,就可以将实质上处于盘亏状态的存货账面价值加以逐步核减。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税务征管部门到该企业来实际盘点存货,对于实际处于盘亏状态2 000多万元的存货是存在较大的涉税风险的。对于盘亏的存货,税务部门完全可以依据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将其认定为视同销售,如果再综合考量罚款罚金或滞纳金,该企业就将面临数额较大的涉税风险。

此外,从经济实质上而言,当纳税人发生进项税转出事项时,实质上就相当于纳税人从政府那里获取了一笔无息贷款,纳税人已经获取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财务人员不宜也不应对进项税转出秉持本能的排斥态度。

总而言之,结合文中案例企业的具体剖析,读者应该可以感悟到透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背后所代表的经济含义,就可以挖掘出企业产品购、产、销及回款等环节的组合性趋势信息,此举对于企业基本面的研判,可以提供非常有用的硬核信息。

猜你喜欢

积压周转率存货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波音的烦恼
统计学在企业解决存货问题中的应用
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积压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于提高电力库存常规储备物资周转率的研究
存货周转率分析中一个容易出错现象的解析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存货管理办法的研究与实践
应收账款的优化管理
试论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谈企业物资积压的防范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