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语文要素用好“交流平台”

2021-12-22闫冬梅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交流平台要素交流

闫冬梅

统编本教材“语文园地”的第一个栏目都设置为“交流平台”,旨在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对每一单元的学习收获进行梳理和总结,并适当进行拓展和提升。“交流平台”的内容与单元首页出示的语文要素相呼应,形成与“导读、选文”共同发展的序列,帮助学生将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下面以四年级上册为例,谈谈如何关联语文要素,用好“交流平台”的策略。

一、交流切磋,共同进步

每一个“交流平台”的内容都与本单元安排的导语、语文要素以及选文有关,四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使用“交流平台”进行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关注“交流平台”是如何与单元要素相关联的,并就自己的真实阅读体会进行交流。

第一单元紧紧围绕“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这一语文要素编排课文。学生在以前已经接触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所以在学习时对《观潮》中潮来潮去的壮丽画卷、《走月亮》中静谧清幽的夜景、《秋晚的江上》倦鸟归巢红霞满天的美景、《花牛歌》中花牛自由自在活动的场面、《繁星》中满天繁星的情景都能进行丰富的想象,在静态的文字中感受到了动态的美。“交流平台”中提示学生在学完一单元以后及时交流所学到的方法,因此,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此栏目中三位同学的对话以后,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谈体会,如利用视觉去想象钱塘江潮由远处浩浩荡荡飞奔而来形成的巨大水墙,似乎可以看到这些浪潮要比学校的教学楼还要高;利用听觉去想象村庄里月夜下潺潺流动的溪水声、树叶在风中摇动的沙沙声;利用嗅觉闻到草地上的野花香和泥土的气息……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我们可以利用眼睛、耳朵、鼻子等感官去想象阅读的画面,使自己得到更加丰富的阅读感受。适时让学生运用所总结的方法去延伸阅读与教材配套的《补充习题》中的短文《水乡行》,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非常美妙的体验。

由此可见,“交流平台”的确是一个基于教材进行个性化交流学习方法的平台,通过这个栏目,学生既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又从别人的经验中得到启发,在交流切磋中习得阅读方法,共同进步。

二、统筹规划,落实运用

“交流平台”虽然呈现在语文园地里,但是由于其内容与整个单元里的课文都有关联,所以在单元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就应该对“交流平台”的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将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的学习中。

第二单元是一个围绕“提问”编排的策略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交流平台”中则是从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在教这个单元之前,教师就根据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内容设计了一张“单元学习卡”发给学生,让他们将学到的提问策略一一记录下来。“单元学习卡”采用表格式,分成“篇目、针对什么提问、我的发现”三栏,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将自己所提的问题写在书上,每学完一篇课文后对自己的学习经验作一个小结,并按要求填写在“单元学习卡”上。如通过整理阅读《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产生的问题,发现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提出的,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出的;借助《夜间飞行的秘密》的问题清单,发现可以从课文的内容、写法、启示等方面提出问题。通过筛选《呼风唤雨的世纪》中所提的问题,發现找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会使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综合前面三课的方法去学习《蝴蝶的家》发现大胆提问可以使阅读更深入。一单元学完以后,组织学生根据“单元学习卡”进行总结性的交流,使交流的效益取得最大化。

教师提前备课制定规划,让“交流平台”由终为始,在本单元的课文教学中得到及时渗透与落实。这样虽然拉长了“交流平台”的学习时间,但是学生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既夯实了阅读经验,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学以致用,巩固知识

“交流平台”大多都是以活泼开放的对话方式展开,留下了许多可以挖掘利用的空白点,这就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展示余地。让学生及时运用“交流平台”总结的方法,进行延伸学习,可以更好地内化和迁移“语文要素”。

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交流平台”中提出“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的要求。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两篇精读课文的写作顺序。《麻雀》叙述的是一只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起因是猎狗想要攻击小麻雀,经过是老麻雀竭尽全力拯救自己幼小的孩子,结果猎狗被吓得退缩了;《爬天都峰》描写的是“我”和爸爸在假日里爬天都峰的事,课文按照爬山前、爬山过程中、登上峰顶的顺序来写的。学生通过复习,再次体会“按一定顺序写”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读一读书上“交流平台”的四个板块,明白把事情写清楚的具体要点。接下来就把“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紧密联系起来。“初试身手”的第一题展示的是学生在运动会上参加跑步比赛的场面,让学生同桌互相交流怎样表达才能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的方法。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先是想一想自己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再想象图中的人物接下来的动作是什么,他们会想些什么;假设自己就是图片中的一个人物,此时会听到哪些声音呢?最后让学生按这样的顺序完整地说一说图片中的内容,在实践运用中逐步学会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这个教学环节是通过“交流平台”中给出的写作方法,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学以致用,及时巩固了单元语文要素提出的要求。

四、前后勾连,渐进提升

仔细研读统编本教材,就会发现教材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综合把握“交流平台”在编排上的特点,注重阅读方法的前后勾连,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建立在第四单元的学习要素“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的,是对学生提出的进一步的要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由于本单元通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两篇课文只介绍了一种方法——先弄清楚每件事情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情连起来,“交流平台”中就引导学生梳理学习本册教材中的课文所使用过的方法。进行交流时,学生先是在小组内畅所欲言,举例说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 并由小组长进行汇总统计,形成一份简单的汇报单。然后在班级中交流各小组总结的方法,如《观潮》《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通过题目就可以大体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走月亮》是通过借助文中四次反复的句子知道课文主要描写的四幅月夜图;《蟋蟀》是通过将课文分为“住宅特点”和“修建住宅”两个部分,概括段意并合并起来;《普罗米修斯》《麻雀》是通过厘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让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的对话,与自己的学习收获进行对照。当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不管用哪种方法,理清文章讲了什么才是把握主要内容的关键,切不可投机取巧。

统观所有的“交流平台”内容,可以发现“交流平台”是通过一个一个“碎片”的形式来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因此教师应遵循教材的编排规律,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前后勾连,循序渐进地给予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交流平台”的设计是完全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究“交流平台”的特征,找准它与语文要素之间的有效关联点,助推语文要素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化、迁移和运用,让“交流平台”发挥出最大的教学价值。

(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市立新小学)

责任编辑刘妍

猜你喜欢

交流平台要素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交流平台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