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链接”的教学价值及实施策略

2021-12-22余潇潇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编者人文内容

余潇潇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一个新的内容叫“阅读链接”。它既是阅读,又是链接。编者并没有均衡编排,而是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应地编排在部分课文后面的课后习题中。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阅读链接”编排的位置不够醒目或者其他因素所限,导致许多教师对“阅读链接”的重视程度不够,或是让学生自行閱读,或是毫不在意,更没有对编者“阅读链接”编排的目的、教学指向以及其与课文的联系进行研究,导致“阅读链接”的教学价值未曾发挥出来。那么,怎样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出“阅读链接”的教学价值呢?

一、借助“阅读链接”,促进学生理解

教材中有一些课文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会有一定的难度,倘若教师能适时把“阅读链接”内容引入课堂之中,让学生利用“阅读链接”中的内容来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现象或者问题,则会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如《祖父的园子》(五年级下册)一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对祖父的怀念。在作者的笔下,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新鲜的、快活的。为了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就可以把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内容萧红的《呼兰河传》的片段引入课堂。通过阅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学生可以从中明白“我”与祖父是如何相处的以及“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相处的情形,尤其是“阅读链接”最后提到的童年的回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更是促进了学生对文本阅读主旨的把握。

有许多课文后面“阅读链接”中的内容都与文本内容密切相关,教师依据“阅读链接”与文本内容的联系,提出恰当问题来引领学生阅读,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借助“阅读链接”,落实编者意图

阅读教学倡导追寻作者原意,落实编者意图。“阅读链接”的编排隐藏着编者深深的教学意图。课堂教学时教师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找准“阅读链接”与课文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教学指向,揣摩编者意图,遵从作者原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样的精准教学,让“阅读链接”的教学价值真正释放出来,让其真正服务于学生。

如《桂花雨》(五年级上册)一文中的课后习题与“阅读链接”紧密结合,凝聚着编者意图,体现出了阅读教学指向。基于这点认识,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学完全文的基础上,结合“阅读链接”的内容来体会作者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为此,教师可依据“阅读链接”内容提出问题:“这个阅读片段中作者最忘不掉的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思乡之情的?”“读了‘阅读链接中的内容之后,你对母亲的话又有了怎样的感触与体会?”这样教学,延续了作者原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母亲的话的含义。

在《桂花雨》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单纯从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品读感悟,学生很难感受到作者母亲说的话中流露出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借助“阅读链接”中琦君的《留予他年说梦痕》则可以使学生的课内阅读走向课外,从而使学生由课内阅读中语言文字带给自己的意向与“阅读链接”中收获到的体验与提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三、借助“阅读链接”,开阔阅读视野

课标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以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就需要一定的阅读量作为支撑。那么,如何选择读物呢?“阅读链接”已经为学生的拓展阅读提供了明确的路径。统编本教材课后的“阅读链接”中有许多内容都与文本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依据“阅读链接”引领学生由此及彼、由篇到类进行阅读,以拓宽学生阅读边界,由于指向明确,更容易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如《威尼斯的小艇》(五年级下册)一文是美国著名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所作,着重描写了威尼斯的小艇作为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及小艇与人们密切的关系,赞美了威尼斯是一座迷人的城市。关于威尼斯,不同作家笔下的风貌是不同的,在这篇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中还为学生分别选编了朱自清的《威尼斯》和法国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让学生说说这三位作家在对威尼斯这座城市的描写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这样教学,可以开阔学生阅读视野,使学生对描写同一事物的文章可以采用不同风格、不同形式进行表达的方式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链接”中的内容不仅可以助力学生理解课文,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涉猎更多与课文具有类似特点的文章,教师借助“阅读链接”中的内容引领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可以使学生在从篇到类的阅读中拓宽阅读边界,丰富他们的阅读视野。

四、借助“阅读链接”,凸显人文主题

统编本教材中单元的设置大都是围绕着人文主题进行编排的。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些人文主题的理解,许多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中编排了相应的阅读内容,教师依据“阅读链接”内容的特点展开教学,可以进一步深化人文主题。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风民俗”,这单元也选编了几篇关于不同地区民风民俗的文章供学生阅读,以使学生对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在《北京的春节》一课后面的“阅读链接”中为学生选编了《除夕》,这个片段内容描写的是闽南地区过除夕之夜的习俗。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读完“阅读链接”之后说说自己家乡过除夕的习俗是什么,自己还知道哪些地区过除夕的习俗。这样引领学生学习“阅读链接”内容,可以使学生对“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进一步的感受与体会,真正受到人文主题的熏陶。

在“阅读链接”的教学中,教师应找准阅读内容与人文主题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人文主题的认识更加深刻,真正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处。

五、借助“阅读链接”,落实语文要素

统编本教材每个单元的导语页都会明确提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这些语文要素的落实方面仅靠课文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基于“阅读链接”内容与课文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借此来落实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普罗米修斯》(四年级上册) 一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与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这篇课文后面“阅读链接”中编排的内容是根据袁珂的《神话选译百题》改写的关于“钻木取火”的相关内容,在这个“阅读链接”的“泡泡提示语”中也写出“我从燧人钻木取火的故事中感受到了不同的神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依托本单元语文要素和“泡泡提示语”让学生说说钻木取火的哪些地方让自己感受到很神奇,读着这些文字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从而使学生对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象有进一步的感知,实实在在促进了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

在《普罗米修斯》一文的“阅读链接”中,教师基于“阅读链接”内容的特点,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提出适切问题,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可以使本单元语文要素“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与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课堂中得到进一步的落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统编本教材背景下,对于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揣摩编者意图,以凸显人文主题,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新塘小学)

责任编辑张艳

猜你喜欢

编者人文内容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Happiness Is Some Little Things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