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言语实践发展学生思维

2021-12-22郭玉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形象性言语文本

郭玉

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语言是现实的思维,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外壳又总是包含着思维的内容。言语实践是一种需要语言与思维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教师依据文本内容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在质疑问难中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对问题的不断提问、追问、解答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也会更加明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思维张力的问题,以让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教师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样子,地球上各个地球动植物的生命形态,使学生初步对地球上的资源与物种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我们所处的地球是怎样的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投入到阅读教学之中,在这个学习活动中,学生以朗读,默读等形式参与课堂学习。然后教师进行追问: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是自己想要知道的?你对保护地球家园有哪些建议?学生通过阅读对地球的“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受到了地球易碎性的特点,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九大行星资料的过程中对地球的唯一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就这样,在学生质疑问难中他们对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从小要树立环保意识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文本内容提出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具有学习张力的问题,启发学生探究质疑等等,可以有效避免语文课堂问题过多过于琐碎等现象的产生,为学生展现出了更加开放、灵活、自由的学习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在条理表达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阅读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表达无序的现象,而这一切都是与学生思维的不够缜密脱不开关系的。教学时教师从引导学生有条理有章法表达入手,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的回答问题显得完整而又缜密。

如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的课后习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许多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想到哪说到哪,有的说如果父亲是猎人,那么对鸟儿来说就是一场灾难,有的说我不想让父亲是猎人等等。这时候教师可这样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找出文中关于父亲对鸟儿熟悉或者了解的句子品读,想想自己从父亲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然后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进行表达。同样,对于课后习题中“你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说说你的理由。”这个练习在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句式:我同意,因为……所以。我不同意,因为……所以。比如对于“父亲很善于观察”这个句子的判断,在教师句式的引导下,有学生回答:“我同意,因为父亲用鼻子闻就可以知道鸟的多少,看到树叶在动就知道鸟的地方,鸟的味道是什么样的等等,所以说父亲很善于观察这个看法是正确的。”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表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条理性与缜密性。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范例与样本,文本语言的规范性、缜密性等是作者独具匠心表达的体现,教师依托教材文本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在丰富表象中发展学生思维的形象性

思维的形象性就是指学生在阅读时言语能够触发在脑海中形成的鲜活形象。阅读教学时教师借助文本中描述的事物来丰富学生的表象认知,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积淀语言,再借此来启发学生想象,可以使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得到有效培养。

如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中主要通过大量形象鲜活生动的语句来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妙的声音。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所描写的大自然声音的美妙,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风、水等表象思考一下文中是怎样把它们的声音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的。在风的吹动下,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大家找出相关句子,仔细读一读感受一下。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1)当风翻过树叶,树叶不一样、声音不一样、季节不一样、声音不一样。(2)微风拂过,声音像喃喃细语,风的声音很温柔。(3)狂风吹起,森林激动,声音充满力量,风的声音具有威力。就这样,教师从学生的感官与想象出发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悉心体味感受,可以使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得到发展。

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是有限的,教师采取多种形式触发学生的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生表象丰富了,阅读课文时也自然能够随文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关的画面,让学生在走进语言、触摸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让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更加丰富。

四、在合理猜想中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猜想作为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猜想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有着一定的依据凭借的,教学时依据文本内容的特点,鼓励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猜想,可以使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得到提升与发展。

如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这篇民间故事对于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的非常清楚。教学这篇民间故事的时候,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可让学生猜想:当海力布得到那块宝石之后对他的打猎会带来哪些便利?当海力布听到鸟说这里的大山会被洪水淹没之后,他会把这消息告诉乡亲们吗?这样的猜想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而且在猜想阅读,验证猜想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猜想阅读的乐趣。需要指出的是在猜想阅读过程中,当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依据说一说。在这样的言语实践训练中,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得到了发展与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依据文本内容,教师适时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语言实践训练中,使学生在表述自己猜想的过程中发展逻輯思维能力。

五、在想象创编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阅读教学应以文为本,但也不能亦步亦趋地依赖于文本,教师要善于依据文本内容特点引领学生走进去,走出来,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基于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表达自己观点或者说话写话的机会,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独特感受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如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课文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为结尾,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和这句诗的意思教师可让学生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说说自己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有学生说:“读着这样的句子,我好像看到了虽然已经是夕阳西下,大家都舍不得离开,蒙古人们和作者一行的手紧紧地握住,作者一行说欢迎到我们那游玩,有的蒙古人民说下次来这儿,我们再来一次摔跤,玩个尽兴……”就这样,在想象中,学生的眼前浮现出了许多画面,表达自己想象的过程也是进行扎实言语实践训练的过程,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训练,可以契合学生的语言需求,让学生的思想任意驰骋,在不吐不快中,在表达自己想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言语实践,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思维与语言的不断碰撞中真正激活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徐庄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刘妍

猜你喜欢

形象性言语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小学一年级看图说话的形象性写作策略指导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说理也需要“形象性”——以《我有一个梦想》教学为例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