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中小练笔的设计与分析

2021-12-22许海珠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爬坡层级习作

许海珠

统编本教材以课标为主要依据,结合多年来的教学成果,制订了一个能力培养的序列,每一册都有一个独立的习作单元,在每一个习作单元教学中,都提供了清晰的“训练点”,这些训练点之间呈递进关系,旨在有系统地让学生进行习作要素的训练。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习作单元的习作要素,依托课文后面出示的“小练笔”板块,落实“初试身手”,充分利用“习作例文”,让学生在小练笔练习中逐步掌握习作要点,提升表达能力,推进学生习作能力的爬坡式提升。

一、小练笔在习作训练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小练笔是习作教学的有效训练途径,也是习作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爬坡式小练笔的展开,能充分发挥其内容集中、篇幅短小、材料真实的优势,降低习作的难度,激发儿童的创作激情。

1.小练笔为习作突破难点

小练笔是教材中的小版块,形式多样,可以是对课文中词语、句式、框架结构的仿写,也可以是习作单元中初试身手的练写。但其目的性非常强,旨在一练一得,能够根据课文特点,随时、随文灵活地选择练笔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对习作教学中的难点进行分解,并逐一突破,为进一步的习作练习打下基础。

2.小练笔为习作建构梯度

谋篇布局是习作练习的重中之重,一篇好的习作当然少不了框架的搭建。小练笔练习不仅可以对课本内容进行仿写,还可以学习课文的谋篇布局,学习如何借助词串,链接成句,再构成段落,最后通过巧妙地框架将段落悄无声息地架构成篇。让儿童能够从词——句——段——篇地进行练习,进一步完善习作的爬坡式生長。

3.小练笔为习作提供素材

学生的习作资源多来自于生活,但现实习作练习中,学生很难回忆起与习作要求相关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留心每一次的小练笔,储备学生的优秀练笔,逐步形成小练笔资源库,以学生练笔唤起有共同经验的其他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以“优秀”促“优秀”的习作生长,为习作教学提供可写的素材。

二、教材“习作”的巧妙编排

习作教学的编排具有梯度性的特点。三年级习作单元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四年级的习作单元就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写作,五年级则是着重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有效的写作手法将习作写生动。

1.从点到面,层级递进

三年级起,教材有意识地在课文、习作例文、初试身手中层级递进地进行训练,让儿童习作能力能够进行爬坡式提升。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是让学生学会留心观察、细致观察,能够运用五感法将看到的事物写下来。四年级的习作则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将事情写生动,比如在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的学习中,就要学会“看到的+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能够将事物写生动的方法;而且要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比如学习《海上日出》的时间顺序,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游览顺序。三年级到四年级习作要求,就是从简单的观察递进到如何谋篇布局,最后写生动的过程。

2.集中训练,步步落实

四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集中训练了如何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使学生学会从段到篇的谋篇布局。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就有目的地让学生关注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在课后题目中让学生将作者的路线图补充完整;在《初试身手》这一板块,则是让学生能够依托示意图,动手画一画参观路线,再按照所画的地图,介绍自己的参观路线,是对课文中习作要素教学的进一步升华,是将课文中作者的游览路线,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参观路线。示意图的规划,让学生对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再到后面习作例文《颐和园》的赏析,根据书旁边的批注,进一步补充丰富关于游览顺序变化的词汇,让段落的衔接变得更加地巧妙,促成了学生习作能力的爬坡式提升。

三、习作教学中的“小练笔”推进策略

1.多形式参与,助力习作选材构思

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模式还是发散的,习作教学就需要利用思维发散性的特点,运用多种形式进行选材构思。

图式是“人们在了解世界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知识结构网络”。统编本教材的习作中出现了不少的图式,教师可加以利用,帮助学生进行写作。比如在四年级下册习作一“我的乐园”中,就运用了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帮助学生厘清思路,选择写作的重点;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习作二“我的奇思妙想”时,就让学生绘制一张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迅速做出选择,梳理出所发明物品的样子和功能,梳理出文章的脉络;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习作五“游”时,也让学生运用画图的形式,先绘制出游览路线,再按照游览路线图将整个游览过程串连起来,完成从段到篇的谋划……图式是表达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工具。多种形式的图表运用,可以将学生思维形象化、条理化,助力学生的习作选材构思。

2.多层级仿写,提升习作生动表达

教材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最权威、最重要的资料,更是学生习作的范本。对于小学生来说,选择教材中独特的语言进行模仿会更加的容易。

“每教一篇课文,教师都应尽可能设计写作训练,使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内容运用到习作中去,使他们的读与写的能力都得到增强。”在教学五上《月迹》一文时,我抓住文中对月光和桂树描写的叠词“玉玉的”“银银的”“粗粗的”“疏疏的”,让学生试着也运用叠词仿写乌云和雨点的样子,学生一下子就上手了,“黑黑的”“亮亮的”“透透的” 等描写天空颜色和雨水外形的词语跃然纸上。待描写外形的词语仿写完成后,再让学生仿着文中描写月光句子的方法进行表达。学生就有了如下描写:黑黑的云朵飘了过来,天空变得暗沉沉的。不一会儿,豆大般的雨点落了下来,透透的,亮亮的。学生关注文中词语的仿写后,对景物的描写变得更加细致形象了,关注了文中句子的仿写后,句子也变得尤为生动。

从词到短语,再到句子的多层级仿写既能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又能让学生的习作语言的表达能力迅速得到提高,促进了习作的爬坡式生长。

3.多角度练写,实现习作细节突破

教学习作时,教师往往要让学生将其写具体,写生动,但很多学生在表达时却显得非常枯燥乏味。这样的现状源于学生缺乏观察的细致性和记忆的完整性,很难将观察到的细致准确地表述出来。为了让学生能够精准地表达,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眼、耳、口、鼻、手等多种感官,结合自身的现实体验,通过多角度地进行多次小练笔,助力儿童习作能力提升。

在统编本五年级上册习作七“即景”的教学中,孩子对于景物或自然现象的描写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眼睛所看到的。“我们应适时洞察学生在习作表达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从而提出针对性的练笔要求。”基于此,在教学前,我让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练写:用上合适的词语对雨点形态、声音、动作进行描写。学生很快就能用词语将雨点的多方面特点精准地描述出来:亮亮的、透透的、豆大般的、珍珠般的;滴答滴答、淅沥淅沥、啪嗒啪嗒、哗哗哗;落到、砸在、跳跃、翻滚……在多角度的观察练写到位后,学生对于下雨时候的情景描写就变得非常情境化了,景物的细节描写这个难点也随之突破了。

4.多素材读写,库存习作优秀资源

丰富的习作素材是学生习作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当然也是这样,如果缺乏习作素材,有再高的习作技巧也是枉然。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习作素材的来源很广泛,可以是对课文中经典文章段落的阅读积累,可以是对教师所出示习作范文的阅读积累,更可以是儿童“伙伴语言”的积累。“认真倾听每个儿童的低语或沉默,才能获得教学的立足点。”每个儿童生活场所不一样,就决定了儿童知识领域的不同,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伙伴的发言,发现伙伴“优秀”的表达方式,将同伴间的“优秀资源”储备积累起来。最终实现以积促写,为学生建立一个优秀习作素材资源库,让学生能够直接选取,迅速融入自己的小练笔之中,形成以“优秀”促“优秀”的良性循环发展。

习作教学要充分利用统编本教材层级递进的特点,让学生在小练笔的助力下,进行多形式参与,多层级仿写,多角度练写,多素材读写,一步步实现儿童习作能力的爬坡式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艳

猜你喜欢

爬坡层级习作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层级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爬坡过坎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2014—2016贵州英语学考、高考学生认知水平分析
爬坡的魅力上坡入门书
习作展示
小乌龟爬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