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应把握独特视角

2021-12-22卢海林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阿妈段落品味

卢海林

统编本教材特别注重选文的经典型,尤其是一些名家名篇的作品在教材中更是比比皆是,这些名家名篇作品相较于普通文章来说蕴含着更多独特的文本意蕴与教学价值,阅读教学时教师从独特解读视角出发,引导学生品味这些经典作品,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把薄书读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精彩。

一、陌生处

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就文本陌生处探寻打磨,可以化陌生为熟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探究阅读中真正明白文本意蕴,凸显出文本的教学价值。

如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一文中“温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样的句子有许多,对于学生来说,“走过荒野”“吹着口罩”“放假”等等词语在他们的认知中是用来表示人的动作的,可是在这儿却用来表示物,这让他们感到既新鲜,又陌生,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就这些陌生处品读,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拟人句,了解拟人句在表达中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语言品味中自觉积累语言,为学生今后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

教材中让学生感到新鲜与陌生的地方还有许多,教师引导学生就文本陌生之处细读品味,可以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陌生走向熟悉,走向亲切,真正发掘出文本独特的教学价值。

二、反复处

有些文学作品为了更好地凸显出写作主旨与文本意蕴,常常会有一些语言出现反复,教师引导学生就文本反复之处揣摩品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文本情感,提升阅读教学价值。

如四年級上册《走月亮》一文中“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全文中出现了四次,这是一种反复的表现手法,作者为什么要连续几次来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呢?这几处中作者的情感与文本中隐藏的内涵是否一样呢?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把这几句画出来,并结合上下文思考:作者想借这句话来表达什么?经过阅读品味,学生们会发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的多次出现,看似重复,实际上则是贯串全文的行文线索以妙笔之处,它把作者和阿妈每次走过一个地方时那种无比幸福、喜悦与激动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人读来,会自然觉得这虽然是秋夜,但是让人心中涌起了浓浓的暖意,这就是反复的魅力。

教材中还有不少课文也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如《慈母情深》一文中“我的母亲”,《牧场之国》一文中“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就这些反复处品读,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更加深刻。

三、特别处

文本特别处就是指文本中不同于寻常之处。教师引导学生就文本特别处品读,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文本不一样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一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正是学习段落、了解段落组成的关键时期,一般来说应该以平常的段落形式为主,可是这一课中许多段落都是以父亲和“我”的对话展开的,而且还有好多段落都是一句话为一个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采取一句话独立成段的形式?编者为什么把这篇课文编排在三年级上期?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从这些特别的段落形式入手探寻作者意图,编者用意是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内容的有效突破口。学生们就文本中的段落品读会发现这些段落中的对话有的提示语在后面,有的段落没有提示语,就只是父亲的话,充分凸显了父亲对鸟的了解,对父亲话的重视,有着强调的作用。而编者把这篇课文编排在三年级显然是让学生对段落组成形式有更多的认识,即段落不仅可以由相关联系的几句话组成,也可以由一句话组成,丰富学生阅读认知,为学生今后的阅读与习作奠定基础。

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就特别处品读,可以化平凡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彰显出了文本别样的教学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从陌生处、反复处、特别处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本,可以使文本中那些被学生忽视地方的教学价值充分地凸显出来,从而使阅读课堂彰显出别样的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滨海县坎北街道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艳

猜你喜欢

阿妈段落品味
趣味•读写练 答案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蜡梅一树绽放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为了失去
阿妈·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