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文歌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1-12-22祃思齐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习者汉语语言

祃思齐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541000)

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交流媒介,用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它以声音的形式出现,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本身就具有音乐性。而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是由音调、节奏、动态、音色等多个部分构成,它的表达是有意义、有目的的,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手段[1]。

语言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是以声音为媒介,可以用来表达情绪、抒发情感、传递信息的系统行为,两者都是人类思维的结果。但是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即使语言不通,国别不同,听众还是可以从歌曲中感受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因此把中文歌曲作为辅助材料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中文歌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积极影响

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化都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把中文歌曲融入对外汉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汉语语感,巩固汉语知识点,还可以简化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和教学的效率。

(一)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习者对汉语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效果。歌曲作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的文化知识深深吸引着汉语学习者,因此用中文歌曲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可以让学习者有更大的学习热情。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歌曲中,很容易引起听众情感的共鸣,从而受到汉语学习者的喜爱。传统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容易感到无趣。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由于情感对输入的信息起了过滤作用,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语言输入都会被吸收,学习的目的性,学习者的性格和焦虑状态等都会影响学习者对输入的语言信息的吸收,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速度和质量[2]175。因此把中文歌曲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降低焦虑感,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减弱情感的过滤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有利于培养语感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能力强,就可以靠直觉、潜意识运用语言,可以敏感地发现语言形式中的错误,也可以在阅读时快速抓住有效信息,了解语义,体会情感,甚至感知言外之意。而语感能力弱的人在接触语言时往往无法立刻领会,难解其意[3]。语感的培养需要大量可理解的语言材料的输入,中文歌曲就是理想的语言输入材料,符合克拉申的“i+1”原则,它的旋律优美动听,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歌词大都简单易懂,有许多重复的词语和段落,主要是表达创作者的想法,有一定的意境,可以让学习者产生共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语言水平选择难易不同的中文歌曲,并适当增加难度。

(三)有利于提升记忆能力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左半球主管逻辑思维,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利用中文歌曲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符合视听教学法的理论,歌曲旋律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利用图片、视频等讲解歌词的含义可以调动视觉感官,从而实现左右脑的共同协作,提升记忆力。此外,多元智力假说认为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更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4]。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当学习者听到歌曲时会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舞蹈,多种感官共同协作,调动语言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等多种智力,而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强化大脑的记忆,使学生对汉语有更深的印象,而且优美动听的歌曲容易激起学生的想象,当所学的歌曲再次出现时,学生就会对歌词进一步记忆、理解,对词语的印象更加深刻,把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储存在大脑中,减少遗忘。

(四)有利于简化教学手段

歌曲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储存和播放的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使用。其次,歌曲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不高,不像简笔画教学需要教师在短时间内画出清晰且符合教学内容的图案。而且,相对于乐器、舞蹈等教学形式,歌曲的教授和学习更为容易,耗时更短。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歌曲设计各种有趣的练习,如歌词听写、歌词接龙、以歌曲为主题展开讨论并写作等,这样的练习更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也能让他们记得更牢。

此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入中文歌曲还可以改善学习者的语音语调,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强化语法知识,扩大知识面,了解汉语修辞和中国文化,提高听力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中文歌曲的选择原则

从古至今中文歌曲浩如烟海,但并不是所有歌曲都可以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在选择歌曲的过程中必须遵守趣味性、实用性、适度性、规范性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速度的效果。

(一)趣味性

教师选择中文歌曲首先要考虑趣味性的原则,一首有趣的歌才能让学生保持极大的热情和注意力,从而保持对汉语,对语音、词汇、语法等的热情。教师可以选择歌词比较朗朗上口的歌曲或者叙事性强的歌曲,比如《数鸭子》,歌词押韵,读起来轻快愉悦,还可以学习数词,一举两得;《同桌的你》歌词简单易懂,表达的情感也十分鲜明,可以让学生唱给同桌听。此外,教师也应该避免选择一些远离生活、脱离时代潮流或者歌词含蓄的歌曲,如《天路》《坐上火车去拉萨》等有关青藏铁路的歌曲,虽然在中国人听起来激情澎湃,但外国学习者却难以理解这种情感;《江南》在表达爱情这个主题时用词含蓄,意境朦胧,但外国学习者可能不知所云,也就提不起兴趣。

(二)实用性

在课堂中教授中文歌曲最主要的是为了让学习者学习汉语,所以在歌曲的选择上要重点关注歌词中是否包含本课教学所需的知识点等,比如《歌声与微笑》中“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等句适合练习字句;《稳稳的幸福》中的“伸手(sh nsh u)”“抵挡(d d ng)”“双手(shu ngsh u)”等可以学习双声词。其次,选择的歌曲应该符合时代的潮流,歌词应该是在平时生活中可以用到的,如《生僻字》这首歌就不适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它的歌词有一大部分是生僻字,如“魃魈魁鬾魑魅魍魉”“燚”“叕”等难认难学难写,连许多母语者都不认识,平时更是用不到。此外,教师选择中文歌曲时还应该贴近生活,选择可以在不同节日表演的歌曲,比如在过年时唱的《新年好》《新年快乐》;在生日时唱的《生日快乐歌》,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汉语知识,也可以在过节时演唱。

(三)针对性

教师在选择中文歌曲时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不同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歌曲,对于初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可以选择生词较少,词意简单,歌词和旋律重复率比较高,发音清楚的歌曲,比如《宁夏》《好想你》等;对于中级班的学生可以选择生词较多,句式较复杂的歌曲,比如《一个像秋天一个像夏天》《山丘》等;对于高级班的学生,在教授汉语的同时可以加入更多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因此可以选择《滚滚长江东逝水》《断桥残雪》等由古诗词改编的歌曲。教师还要根据教学重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歌曲,如教授量词时可以选择《量词歌》,教授“r”这个声母时可以选择《让我们荡起双桨》。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年龄选择不同风格的中文歌曲,教授年纪较小的学生时可以选择旋律欢快,歌词有趣的歌曲,比如《两只老虎》《哈巴狗》等儿歌,而年纪较长的学习者则更适合《我们都是好孩子》《听妈妈的话》等歌曲。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取学习者适合并感兴趣的中文歌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规范性

作为对外汉语教学辅助材料的中文歌曲一定要符合规范。首先,歌词要符合汉语语法规范。一些歌曲在创作过程中为了歌词的押韵或旋律的和谐,把歌词进行了适当调整,这对于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无关紧要,甚至许多人都不太注意,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些歌曲就是不可取的。比如《风云决》中“等待了你,誓言了我”,“誓言”是一个名词,后面不能加“了”;《水手》中“这片海很流浪,等待风起催我起航”,“流浪”是普通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其次,演唱者的发音也要规范,要以规范的普通话为标准。有些歌手唱歌时不太注意,一些字发音不准确,这会给学习者造成错误的示范,如孙燕姿唱《逆光》时,把歌词“离开释怀,很短暂又重来”中的“zàn”唱成了“zhàn”,王力宏唱《一首简单的歌》时,把“这世界很复杂,混淆我想说的话”中的“xiáo”唱成了“yáo”。因此教师在选择中文歌曲时一定要反复确认歌词和语音的正确性。

三、中文歌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音、词汇、语法、文化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中文歌曲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无味,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丰富,也更容易提高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

(一)中文歌曲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汉语语音有其独特性,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这对于母语没有声调的学习者来说很难,而母语有声调的学习者也因为划分不同望而却步,此外声母和韵母也是汉语特有的,与其他语言不同。利用中文歌曲正好可以激发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练习听说。

(45)籍師:上清三洞經籙太極執法真宰靈寶領教真人都天大法主嗣漢四十三代大師張守初。(《太上玄天真武無上將軍籙》,《中华道藏》30/584)

1. 中文歌曲中的声韵母教学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中文歌曲进行教学,比如在教授“zh、ch、sh、r、z、c、s”时可以选择《小苹果》。在听歌、学歌、学习生词、学习语法的过程中,重点讲解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教授并进行示范,然后练习“终于(zh ng yú)”“春天(ch n ti n)”“果 实(gu shí)”“日 子(rì zi)”“种 子(zh ng zi)”“灿烂(càn làn)”“金色(j n sè)”“生命(sh ng mìng)”“收获(sh u huò)”“升起(sh ng q)”等词学习声韵拼合,了解声调对汉语字义的影响,最后让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注意这些词的读音与自己的差异并反复跟唱练习,从而提高汉语语音水平。再如以儿化音为教学重点时,教师可以选择《依兰爱情故事》,重点讲解儿化音的发音方法和“老妹儿”“等会儿”“美女儿”“一对儿”“消消气儿”“信儿”“办事儿”“墙根儿”“小曲儿”“媳妇儿”“眼泪儿”“滋味儿”等词语。这样,教师可以在教唱歌曲的同时教授声母、韵母和声调,还可以利用歌词设计更多有意义、有趣的练习,反复操练,让学生在听歌和唱歌的过程中着重听这些词语的发音,从而更好地练习所学声母、韵母和声调。

2. 中文歌曲中的押韵现象

押韵又称为压韵,是一种诗文创作的修饰技巧,就是将韵腹相同或相近(如果有韵尾,韵尾也要相同)的文字放在诗文的句尾,使其读起来就十分顺口、悦耳[5]54。诗歌中有很多押韵现象,而不少中文歌曲也都是押韵的,相同的韵母反复出现有利于强化学习者对韵母的记忆,也可以更方便地学习、巩固声母和韵母的搭配组合,如《两只蝴蝶》中,每一句歌词的韵脚“飞(f i)”“瑰(gu)”“嘴(zu)”“最(zuì)”“水(shu)”“随(suí)”“回(huí)”“悔(hu)”“美(m i)”“堆(du)”都是押“ei”韵,这样学生就可以加强对“ei”的认识,及其与不同声母的组合,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声调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习者的听 说 能 力。再 如《红 豆》中“受(shòu)”“候(hòu)”“抖(d u)”“柔(róu)”“手(sh u)”“丘(qi )”“后(hòu)”“头(tóu)”“透(tòu)”等 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押“ou”韵,教师可以在教授韵母“ou”时选择这首歌,强化学生对“ou”及其与声母搭配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用带有押韵的中文歌曲学习韵母和声韵拼合,学习者也可以在听歌时,重点注意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巩固、加强汉语发音。

3. 中文歌曲中的双声、叠韵、叠音现象

双声叠韵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声韵现象,恰当地使用双声叠韵会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双声是指一个双音节词中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是指一个双音节词中的两个字的韵部相同。叠音又称叠字,就是把相同的音节或字重叠在一起,是汉语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恰当地运用叠音词,可以突出词语的意义,加强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增强音乐美感[5]206,207。创作者在写中文歌曲时也会在歌词中加入不少双声、叠韵和叠音词语,使歌曲的旋律更加和谐,加强听众对歌曲的记忆。如《虫儿 飞》中“流 泪(liúlèi)”是 双 声 词,“玫 瑰(méigu)”是 叠 韵 词,“黑 黑(h ih i)”“亮 亮(liàngliàng)”“星星(x ngxing)”是叠音词;《龙的传人》中“遥远(yáoyu n)”“澎湃(péngpài)”是双 声 词,“长 江(chángji ng)”“看 见(kànjiàn)”“宁静(níngjìng)”“汹涌(xi ngy ng)”是叠韵词,“永永远远(y ngy ngyu nyu n)”是叠音词;《声声 慢》中“蹉 跎(cu tuó)”是 双 声 词,“辗 转(zh nzhu n)”是双声叠韵词,“袅袅(ni oni o)”“寻 寻 觅 觅(xúnxúnmìmì)”“冷 冷 清 清(l ngl ngq ngq ng)”“点点滴滴(di ndi nd d)”“零零碎碎(línglíngsuìsuì)”是叠音词。双声、叠韵以及叠音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利用中文歌曲进行教学会相对容易一点,让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了解双声、叠韵、叠音并体会它们的韵味和在歌曲中的表达效果,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中文歌曲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5]200。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运用中文歌曲进行对外汉语词汇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和理解歌词的兴趣,也可以通过重复听歌加深他们的记忆,此外,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可以减轻学习词汇的负担,还可以加深对词汇意义和感情色彩的理解。

1. 中文歌曲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

同义词是指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同义词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精确、严密、恰当,使句子生动活泼,也可以加强语势。而反义词就是两个词的意义相反,处于对立位置,学习其中一个词语后,可以联想到它的对立面,使词语的学习和理解更加轻松。歌曲中经常会出现同义词和反义词,如《单身情歌》中的“找一个最爱的深爱的想爱的亲爱的人”和“一个多情的痴情的绝情的无情的人”两句歌词,“最爱的”“深爱的”意思相近,都有感情深厚、关系密切的意思,而“绝情的”“无情的”意义相似,都是没有感情、没有情义的意思,这两组又可以作为反义关系来记忆,“这首真心的痴心的伤心的单身情歌谁与我来合”这句歌词中“真心的”与“痴心的”是意思相近的词语,而“伤心”又与“快乐”意义相反;《最熟悉的陌生人》中“今后”和“后来”,“最初”和“当初”两组词语意义相近,“离开”和“回”,“熟悉”和“陌生”意思相反,“心碎”和“悲哀”是表达负面情绪的词语,而“激动”是表达快乐情绪的词。通过中文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词语,通过近反义词的对比,更好地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也在反复听歌曲的过程中加深对词语的印象。

2. 中文歌曲中的新词新语和口语化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事物不断地涌现,认识不断地更新,现代汉语新词也在不断地产生。中文歌曲的创作贴近生活,歌词中自然包含了很多新词新语。如《好嗨呦》中的“好嗨呦”是近年来很火的网络用语,实际上是“好嗨呦,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高潮,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峰”的省略,用于表达很高兴、很兴奋的状态;《你懂得》中的“你懂得”也在实际生活中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年经人的口语表达中经常出现。通过这类歌曲的学习,可以让学习者在理解这些新词的时候更加轻松容易,在运用的时候更加贴切,也让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加有趣。

歌曲大多是抒发感情,经常会有大量的语气词和感叹词的出现。如《我们的童话》中的“烦恼和寂寞全都忘了吧”,“说好的永远还有多远啊”;《斑马,斑马》中的“是否也是个动人的故事啊”“你来自南方的红色啊”“我是强说着忧愁的孩子啊”“我只是个匆忙的旅人啊”“你还记得我吗”“你睡吧睡吧”“你不要睡着啦”;《伤心童话》中的“看马路上的雨伞下是你们吧”“是别人吧”“谁能回答幸福的结局存在吗”“是不是应该放下走吧”“请忘了爱好吗”等都是一些非常口语化、生活化的表述,有利于学习者汉语口语的练习。

(三)中文歌曲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语法点纷繁复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既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如果只掌握词汇,不会语法,也无法达到交际的目的,但传统课堂教学在教授和练习语法点时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对汉语失去兴趣。而中文歌曲中包含了许多语法知识点,且在同一首歌中反复出现,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对歌曲的趣味性学习反复操练语法点,达到熟练的程度。

1. 中文歌曲中的句式、句类和固定短语

汉语的句型有“把”字句、“被”字句、双宾句、兼语句等,句类有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固定短语则更是数不胜数。中文歌曲中自然也包含了这些语法点。如,《猜一猜》中的“你路过还是定居”“你逃避还是入侵”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还是”这个虚词,“你愿不愿意来光临我的心底”“要不要对你表明”“能不能感应”“有没有我的踪迹”“会不会太过主动”这几句歌词可以加强学生对正反问句中“V 不V”格式的学习;《越长大越孤单》中的“每颗心都脆弱都渴望被触摸”“也不得不看梦想的翅膀被折断”可以练习“被”字句,“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则可以学习固定短语“越……越……”;《勇敢的心》中的“我不是一块石头”“也不是一滴眼泪”“我不是一粒沙子”“也不是一声轻叹”“我只是一个孩子”“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这几句歌词都包括“数词+量词”的固定搭配,这可以加深对数量短语的训练。中文歌曲中的这些语法点都是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也可以很容易记住这些知识点。

2. 中文歌曲中的修辞格

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6]。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汉语中十分常见,作曲者在创作中运用比喻、拟人、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段使歌词更加生动,更加具有感染力。如《追光者》中除了有“如果”“不管”等关联词,还出现了表示比喻的修辞格,如“你是海上的烟火”“我是浪花的泡沫”“我是追逐着你的眼眸”“你是夏夜的萤火”“像影子追着光梦游”“有的爱像阳光倾落”“有的爱像大雨滂沱”,包含“……是……”和“……像……”这两种描写比喻的形式,教师可以把两者对比着进行讲解练习;《暖暖的小时光》中的“爱是雨滴化作糖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快乐在耳畔啰嗦”“青春笑出了酒窝”这两句歌词把“快乐”和“青春”拟人化,赋予人的特征,使感情的抒发更加自然,也显得更加亲切;《我怀念的》中的“我怀念的是无话不说,我怀念的是一起作梦,我怀念的是争吵以后还是想要爱你的冲动”“我记得那年生日,也记得那一首歌,记得那片星空”“谁爱得太自由,谁过头太远了,谁要走我的心,谁忘了那就是承诺”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歌词节奏和谐,感情更加强烈。通过学习中文歌曲,在不经意间领会汉语修辞的魅力,提高学习者汉语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中文歌曲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二者不可分割,语言蕴含着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要习得或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学习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要真正理解或研究一种文化,就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符号的语言[2]122。中文歌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者通过对中文歌曲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就了解了歌曲中所表现出来的中国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地理风貌等。

1. 中文歌曲中的民族特征和风土人情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征。此外,中国还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征和文化。这些都在民歌中有所体现。如《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何仿采汇编整理而成。歌曲描写的是茉莉花开时,满园飘香,“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等歌词,把少女们爱花、惜花、怜花,想采又舍不得采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平和,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性格,并且在多个重要的场合演奏,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陕北信天游,曲调明亮,旋律优美,描述的是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恰逢山丹丹花开满山野的美丽情景,歌词“热腾腾油糕哎咳哎咳哟摆上桌哎咳哎咳哟,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咿儿呀儿咳哟,围定亲人哎咳哎咳哟热炕上坐哎咳哎咳哟”等展示了革命时期陕北人民的生活画面,以及朝气、乐观的精神面貌;《歌唱美丽的家乡》是苗族飞歌,曲调高亢、嘹亮、明快,非常具有感染力,歌词虽短,但句句透露出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对这些歌曲的学习,学习者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环境、口语方言以及民族风情等。

2. 中文歌曲中的中国历史和古诗词

许多现代歌曲都引用或借鉴了古代诗词和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利用中文歌曲教授古诗词,让学生对汉语有更多的兴趣。如《曹操》就是林俊杰以三国故事为灵感创作的,歌词“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等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曹操不啰唆,一心要拿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的淡漠”是对曹操的描写;《西厢》是后弦引用古典著作《西厢记》创作出来的,描述了十二年前的书生在西厢偶遇小姐时的情窦初开,十二年后金榜题名回来时的人去楼空,这样一段经典的古代青涩的爱情故事,“百花还在人去已楼空,那花儿长开人难留”又表现出爱情的凄美;《但愿人长久》是根据苏轼的古诗词《水调歌头》改编的;《念奴娇》由周杰伦谱曲,伊能静填词并演唱,是根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白居易的《长恨歌》改编的,不仅有诗词原文,还加上了作词者自己的理解。学习者在学习中文歌曲的同时,更要了解歌词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了解的汉文化越多,越有利于汉语的学习。

结语

把中文歌曲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培养汉语语感,增加词汇量,巩固所学的汉语知识。但所有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中文歌曲教学亦然。并不是所有外国学习者都喜欢听歌,喜欢中文歌曲,而且不同的学生对歌曲的类型有不同的喜好,教师无法顾及到所有学生。其次,歌曲中也会存在歌手发音不符合普通话规范和歌词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情况,会给学习者造成错误的示范。同时,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对汉语知识的学习,利用中文歌曲容易本末倒置,变成音乐课。因此,教师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的课型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学习者汉语语言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语言是刀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