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小说的文本类型维度与英译策略探析
——以《毒妻在上》为例

2021-12-22李稳敏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译语网络小说译文

李稳敏,贺 凯

(陕西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710021)

一、引言

网络小说指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的,借助超文本连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网络小说有以下几个特点:创作主体平民化、自由化;创作过程快速性、交互性;表现形式多样化。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作为大众的文化果实,作为广大青年作家抒发情感和想象的载体,网络小说以文字为源泉的主体性从来没有改变。近年来,我国众多网络作者自觉、自发、自愿地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又吸收西方奇幻文学元素,因而其与生俱来地带有跨文化传播的特质,大批优秀网络小说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讲述中国故事,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名词。

笔者参与了《毒妻在上》小说24―140 章节的翻译工作。《毒妻在上》的翻译是学校翻译实习基地承接的工作任务,该任务来源于公司的客户稿件(天津酷阅),该网络小说属于连载,英译本每周都会上交给客户,翻译过程中可以随时收到客户以及译语读者的反馈,译文最终发行在http: //www.tapread.com ,并以4.5 的评分位居排行榜前列。笔者以此翻译实践为材料,采用赖斯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探究本网络小说英译策略。

二、《毒妻在上》简介

《毒妻在上》是由知名网络作家鲜仙编写的重生类型小说。重生类型小说是描写主人公保存记忆回到若干年前重新过一遍自己的人生的小说。全书围绕女主角苏漓的前世以及今生的轮回展开,以大苏镇为故事发生的中心。其中故事情节包括各家族之间的利益之争,如苏家、金家、吴家为了争取生意上的利益相互之间明争暗夺;家族内部之间亲人的迫害,如苏漓二娘对她的各种迫害、陷害,想把她赶出苏家,赶出大苏镇;各大门派之间的江湖之争。全文的主线是女主角苏漓的复仇之路。原作者以线索为题,“毒妻”是作者为了吸引译语读者而巧用的一种比喻的说法,为了给译语读者制造一种好奇心理,引发译语读者的阅读兴趣,实质上指苏漓,前世她被人迫害致死,今生她转世为苏家小姐;“在上”一方面指的是苏漓今生的身份高高在上,另一方面暗指的是苏漓今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复仇。题目的翻译至关重要,为了让译语读者能清楚地看到小说的主旨,还要注重英译题目的简洁性,经团队协商以及与客户的沟通,最终采用意译的翻译策略将题目翻译为:Lady Su’s Revenge。

三、文本类型理论

1971 年赖斯借鉴了德国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符号学家布勒对语言功能的分类,在《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中首次提出文本类型理论。赖斯文本类型理论是对以前学者相关文本研究的进一步探究和完善。20 世纪60 年代,西方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关注翻译研究,如实用性文本、科技文本、圣经文本、文学文本、古代文献文本等(Kade,1964、Jumpelt,1961、Nida,1964、Kloepfer,1967、Ralph Rainer Wutheno,1969)。赖斯认为以上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研究结论是唯一的、通用的翻译标准。

也有学者萨斯坎德(W. E. Suskind)提倡应用文和文学翻译的分类。西班牙学者希亚莱丽(Elsa Tabernig de Pucciarelli,1964)提出三分法;学者布朗(Brang,1963)借鉴苏联有名的翻译理论家费德洛夫(Fedorov)的理论也主张三分法。针对以上分类法,赖斯做出了如下总结:(1)尽管对于文本的分类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文本分类是决定不同翻译标准和批评标准的依据;(2)以上的各种分类都不尽人意,理论依据不充分。她认为,译者和批评者必须具有相同的分析基础,而语言是一切文本的表达手段,分析语言的特色和功能以及它们在各种类型文本里的表现形式是进行客观翻译和客观批评的基础。

赖斯将文本分为:表达型、信息型、操作(呼唤)型以及听觉媒介(视听型)型。莱斯的理论后来成为她的学生弗米尔所提出的“目的论”的基础,而且对整个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张美芳,2009)。信息型文本主要表现事实、信息、知识、观点等,语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文本注重于文本而不是形式,翻译时应该以简朴明了的语言传递与原文相同的观点与信息;表达型文本用来表达信息发送者对人和物的情感和态度,语言具有美学特征,文本重点是信息发送者以及以何种形式发送信息,翻译时应该用仿效法,以使译文忠实于原作者或原文;操作(呼唤)型文本重在感染或说服译语读者采取某种行动,关注于译语读者或所产生的效果,语言通常具有对话性质,翻译时采用编译或适应性方法以达到感染译语读者的目的;听觉媒介(视听)型文本是写出来让译语读者听的,经常伴有语言之外的媒介,如音乐、画面等。赖斯认为,翻译理论的探索总要区分文本的类型,而目前不存在适合用于所有文本的翻译理论,要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制定具体的翻译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文本类型决定译者的翻译方法;文本类型是影响译者选择适当翻译方法的首要因素(李谧,2008)。她认为大部分的文本应该属于复合文本,不同的功能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在文本的不同阶段出现,但即使符合类型文本也总以某一功能为主导。据此她提出文本功能说,即翻译中的忠实不是对形式或内容而言,而是对文本功能而言(胡作友,2008)。网络小说通过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来引发译语读者的共鸣,属于典型的呼唤型文本。

四、网络小说的文本类型维度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识别文体及其功能的基础(何三宁等,2009)。文本类型是不同的文本题材。不同的文本类型具有不同的语言功能、文本侧重、译文目的以及翻译方法。赖斯在将文本分类型四分的基础上强调:信息型文本注重传递信息;表达型文本注重形式;呼唤型文本注重感染译语读者,使译语读者做出预期的举动,以实现译入语与译出语在效果上的动态对等,该类文本在翻译时追求译文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孙瑾,2016);视听型文本则是以听觉为媒体的文本。网络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会加入作者本身的思想和情绪,会传递出作者对于故事中的人和物的特定的感情和态度,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的描述,向译语读者传达一种强烈的情感呼唤,进而引发译语读者的共鸣,让译语读者有一种身历其境的阅读感受。此时网络小说注重的是作者本身或作者以何种方式传递信息,翻译时应该忠实于原作者或原文。网络小说在其创作、传播、翻译的不同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语言和交际功能,因而也就具有不同的文本类型维度,因此在英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作者的特定感情和态度、译语读者的心理预期及感受以及文化方面的差异,根据不同的交际和语言功能的需要,界定其文本类型维度,从而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网络小说辞藻不论多么华丽,故事情节多么跌宕起伏,它的重点就在于引起译语读者强烈的共鸣,让译语读者在情感层面与故事中的人物有感同身受的体验,进而引起译语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网络小说在功能层面以呼唤型维度为主。

五、网络小说《毒妻在上》英译策略

(一)语音层面:拟声词对译策略

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小说主要用语言来讲故事,拟声词在小说故事发展过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采用拟声词对译,不仅可以体现出小说故事发展的音律美,还能从侧面体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例1 原文:官路上,马车一路奔驰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苏子佩抱着表面还有些许温热的叫花鸡,低垂着头,双眼中的嫉恨几乎要将理智烧灭。

译文:On the official road, the carriage drove all the way, making “squeaky” sound. Su Zipei was holding Beggar’s Chicken that was slightly warm,lowering head, and the jealousy in her eyes almost burned out her reason.

视频里,雪依然在下,有一群环卫工人正在奋力除雪,天蒙蒙亮,马路上有不少来往车辆徐徐前行。忽然,有人从一辆豪车里扔出包早餐的袋子。有一位环卫工人看见,赶紧扔下雪铲,跑过去捡拾。豪车不知为何停了下来,司机过了一会儿也下车了,那位环卫工人正在和他理论,司机似乎很激动,直接将环卫工人推搡在地。幸亏工友们及时阻止,将司机拉住。那位司机指着倒在地上的环卫工人骂了一会儿,驾车离去。

分析:此处的上下语境是女主角苏漓成功制作出了招牌菜叫花鸡,得到了众人的赏识,尤其是自己父亲的认可,苏子佩是苏漓的同父异母的妹妹,由于嫉恨,所以设计想让苏漓在众人面前出丑,更想要父亲将其赶出家门,结果却弄巧成拙,苏漓因高超的厨艺一鸣惊人,更赢得了众人和父亲的信赖。此处“嘎吱嘎吱”的拟声词与周围的寂静环境形成强烈的反衬,同时也与苏子佩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波动相呼应。那么,翻译过程中该选用什么英文词汇才能营造与汉语语境相似的英语语境呢?“squeaky”一词的英文释义为“making a short, high sound”,即发出短促而尖利或者刺耳的声音。原文中“嘎吱嘎吱”英译为“squeaky”,这样的拟声对译符合译语语境,起到呼唤译语读者情感共鸣的效果,使译语读者能够体会苏子佩的心情,从而更加了解苏子佩的人物形象,此处拟声词的对译是整个句子的点睛之笔。

例2 原文:“当!”方渊面无表情地敲响锣鼓,众人顿时惊醒。

译文:“Clang!” Fang Yuan knocked on gongs and drums expressionlessly, and everyone woke up immediately.

分析:此处女主角制作叫花鸡,众人前来观看制作过程,当苏漓提出用泥巴制作时,众人都觉得可笑至极,因而对其制作过程失去信心,都开始昏昏大睡,等着看苏家最后出丑。原文中“当”是敲击锣鼓发出的响声,此时酒楼中异常安静,为了使众人从昏睡中醒过来,方渊此刻敲响锣鼓,起一个强调作用,在听觉层面给读者营造一种神经刺激感。锣鼓的声音越响亮,说明众人的昏睡程度越高,越能体现出众人对苏漓用泥巴制作叫花鸡的失望。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找到对应的英文表达呢?“Clang”英文释义为:a resounding metallic noise. 因此此处将“当”英译为“Clang”, 不仅从语义层面可以达到交际效果,而且从语境层面也很贴切。

例3 原文:“啪!”白瓷茶杯碎裂一地。

译文:“Pa!”A white procelain teacup cracked into pieces.

分析:女主角因为月供钱被父亲误会,认为她贪得无厌,当她向父亲说明情况,父亲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对苏子佩母女二人的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行为感到异常气愤。随手就将白瓷茶杯扔在地上。原文中“啪”描绘的是茶杯摔在地上发出的声音,书房中原本较为安静,只有苏漓和父亲交谈的声音,画面较为平和,“啪”此处为了渲染一种氛围,给读者营造一种阅读的波动感,引起读者情绪的变化,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紧跟故事发展的脉络,真切地感受到茶杯摔在地上这样的画面感。如何将这种画面感在英译过程中直接有效地呈现在译语读者的面前?“Crack”英文释义为:to break or cause to break with a sudden sharp sound, 即伴随着突然传来的尖锐的声音某事物被打碎,将“啪”对译为象声词“Pa”+“Crack”,不仅能切合此处语境所营造的画面,而且还能体现出茶杯摔在地上那种动态性,可以让译语读者直接感受到原文所描绘的意境。

以上三个拟声词对译的过程中,本文作者分别用形容词、名词以及象声词加动词的形式,不仅符合语境所营造的意境,而且充分说明了英文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二)文化意象层面:拼音加注、意译及直译策略

文化意象大多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在各个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寓言、文学作品中,慢慢形成一种文化符号,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因此在网络小说翻译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国文化,更好地使译语读者达到认知上的感召,采用拼音加注、意译及直译。

例4 原文:更何况今天早上夫人还跟他说,二丫一人坐拥锦苑,居然还去账房闹事,想要一个月500 两例钱,这个数比清皓子佩二人加起来都多!

译文:What’s more, First Madam,who was in charge of the home affairs,told him that Erya, master of the Jinyuan, went to the counting house to make trouble. She wanted monthly money of 500 liang (a unit of weight for silver or gold, about 31 grams), larger than the sum of Qinghao’s and Zipei’s.

分析:例4 原文中“夫人”和“两”都具有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在中国古代,大户人家的老爷都会有不只一个妻子,所谓三房四妾。“夫人”意指老爷的第一个妻子,通常为正房太太,其余妻子为妾,称为姨太太,正房太太管理家事包括其他妻子。因此意译为“First Madam”,为了全面传递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文化内涵,在译文First Madam 之后补充注释,即:First Madam, who was in charge of the home affairs。其次“两”是中国古代的银质或金质钱币单位,蕴含着中国古代特色币值单位文化,如果只是简单地采取音译策略,表面看似在传递原语文化,实则由于该原语文化在译语文化中的缺位而造成译语受众的理解障碍,无法实现文化传播效果。从语言功能角度看,如果采取拼音+注释的翻译策略,将“两”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金银的重量单位,一“两”约等于31克。经过以上两个文化知识点的补充说明,便可使译语读者在文化认知层面获得感召。此外,翻译过程中,原语中的“多”被灵活地译为“larger”,形象准确。在古代的金银钱币体系中,币值的多少取决于其体积大小,而不是数量上的多少,“larger”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国特色币值文化内涵。

当然对于锦苑的翻译,笔者认为Jinyuan Garden不但能够通过Jinyuan 这样的拼音形式感召译语受众熟悉中国名物,也能通过Garden 这样的意译形式让受众感知锦苑所表达的中国古代大家族住宅的庭院风格。

例5 原文:苏漓弯下身,轻轻合上拜托李管家从苏子佩房间拿回来的《大函通字》,莲步清迈间往主院而去。

译文:Bending down, Su Li gently closed Dahan’s History from Su Zipei’s room and walked lightly toward the main courtyard like a fair maiden.

分析:看到书名《大函通字》,团队成员大都误以为是一本关于大函国的字典,因此团队最初的英译为:The Dictionary of Dahan,最后稿件上交客户,客户反馈说这样的翻译有误;实质上这里所说的《大函通字》是一本关于大函国历史的书籍,有关大函国的内容也在前文出现过,所以为了帮助译语读者理解译文,这里用拼音+语义翻译策略,国名“大函”用拼音,“通字”其历史用意译,将《大函通字》翻译为“Dahan’s History”。这样译文与原文在内容的传递上达到了准确对等,译语读者在认知上就更加清晰,避免了对《大函通字》认知上的偏差,唤起译语读者对于知识层面的正确认知。原语词汇“莲步”中的“莲”字意指中国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莲。莲步指女子因脚小而走步小,因此步态显得轻盈而优雅。译文中意译+比喻意象的手法为译语读者构建与原语相同或相似的文化意象,使得译语受众获得与原语受众同等的感觉体验。

例6 原文:苏焕礼一头雾水,越听越迷糊,忍不住质问道。苏漓仿佛吓了一跳,抬起头露出梨花带雨的脸,仿佛清晨沾满露水的白色花朵。

译文:Su Huanli was confused. The more he listened, the more confused he became. He couldn’t help but ask. Su Li seemed to be startled and raised her head, showing a fair face full of tears like white flowers with dew in the morning.

分析:“梨花带雨”是一个富含中国文化的成语,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楚楚动人的样貌。后来用以形容年轻女子哭泣时面部呈现出的凄楚之美。英汉语言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原译文中梨花带雨的脸被意译为“fair face full of tears”。以便营造完整传递中国文化的语境。译语读者就会将女主角的年轻貌美、眼泪以及清晨的露珠完美地组合成一幅画面:美人白皙的脸上挂满如清晨露珠般的泪水。内心的怜爱之情便油然而生。

例7 原文:藤蔓遮盖的绿荫下,苏漓手中拿着书册正细细研读,最近修炼第四重鬼谷冥经虽然顺利,却有诸多感悟无法消化,因此她只能暂缓修炼进度,用读书来消化灵感。

译文:Under the shade covered by vines, Su Li was studying a book carefully. Although she succeeded in practicing the fourth hurdle of Ghost Valley Meditation recently, she still couldn’t digest much of it.Therefore, she had to delay the practice of her practice and digest the inspiration by reading.

分析:这句话中的“鬼谷冥经”指的是武功心法,上下文语境说的是这个武功心法是苏漓多年寻觅无果,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的。翻译时,为了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的文化信息,给读者带来新奇感和新鲜感,进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此处直接翻译为“Ghost Valley Meditation”。从原文层面来说,也符合这本小说的体裁,符合重生类小说的特点,译文也更进一步保留了新奇元素,能从根本上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语

网络小说因其独特的新奇性、文化杂糅性、易传播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海外译语读者的喜爱,成为呈现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通道。全球化时代及中国5G时代更加助推了中国网络小说的翻译和对外推介。本文以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从网络小说的呼唤型维度探究语音层面的拟声词对译策略,这不仅体现了网络小说的音律美,更能映衬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使译语读者在认知层面受到感召;文化意象层面采用拼音加注、意译和直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也使译语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呼唤起译语读者心理层面的情感共鸣,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大舞台。

猜你喜欢

译语网络小说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大学生网络小说成瘾的干预策略浅析
弟子规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弟子规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网络小说变身影视剧身价猛涨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