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护理安全前馈控制对侧卧位长时间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2021-12-15何艳颜伍慕华张月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9期
关键词:侧卧位压疮体位

何艳颜,伍慕华,张月爱

(江门市江海区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 529080)

0 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现阶段针对多种疾病均可展开手术治疗,并且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而侧卧位作为手术常见体位之一,该种体位在手术治疗中会增加患者对肩部、髋部、足踝两侧、双膝两侧等骨隆突处的压迫。并且随着手术时间增加该种压迫就会导致压疮的形成,进而会导致术后安全隐患的发生,并且不利于患者术后舒适度及康复速度的提升[1]。因此,要采用合理的护理干预加强对侧卧位长时间手术患者的压疮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本次纳入研究行侧卧位长时间手术治疗患者80 例及护理人员10 名,并于2019 年1 月2020 年2 月开展医学研究,着重分析护理安全前馈控制的应用效果及对手术压疮发生率的影响。现将详细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将80 例于2019 年1 月2020年2 月期间在本院行侧卧位长时间手术治疗患者纳入研究,并根据本院护理安全前馈控制干预开展时间将患者均分为A 组(实施前)与B 组(实施后),且均签署知情文件。同时排除年龄≤18 岁、沟通及精神异常、手术禁忌证、恶性肿瘤晚期、术前皮损患者。其中A 组男女比例23:17,平均年龄(40.65±3.54)岁,平均体重(61.28±4.09)kg,平均手术时长(224.97±30.54)min。B 组男女比例21:19,平均年龄(40.15±3.61)岁,平均体重(61.49±4.11)kg,平均手术时长(230.12±29.03)min。对比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纳入相同10 名护理人员参与本次研究,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均值(30.18±3.40)岁,本科7 例,大专3 例。

1.2 护理方法

予以A 组常规护理,术前展开健康教育及压疮风险评估,术中注重生命体征监测,并正确安置患者体位,同时使用相关防护用具对压疮进行预防,术后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并展开后续护理。B 组展开护理安全前馈控制干预,详细为:(1)提升护理人员综合能力,通过定期科室培训的方法来加强护理人员手术室压疮管理能力,使其可以正确的对患者展开术前风险评估及术中护理能力;同时注重护理人员责任心的培养,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2)术前压疮风险评估,术前需对患者营养状态、手术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及汇总,然后由护理安全前馈控制小组进行综合评估,以明确患者压疮风险等级,然后制定针对性、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进行贯穿及落实;(3)术中护理,首先要确保手术创伤的床单干燥、整洁,若术中出现浸湿现象,需及时更换;同时选择体位垫对患者肩部、髋部、足踝两侧、双膝两侧等骨隆突处加强管理力度;术中也可在不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帮助患者放松约束,并对压迫部位进行按摩护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术中注意患者肢体保暖,并对所用补液进行加温处理(35-37)℃以维持血液循环的畅通性;手术切口处要放置好接引袋,避免术中患者皮肤受潮;(4)术后护理,术后检查患者皮肤状态,并对形成压疮的部位进行相应评估,然后完成与病房护理的交接工作,并叮嘱病房护士相应注意事项及重点护理内容,以使护理工作更具完成性,并避免更为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3 指标观察

将两组患者以下指标进行对比:(1)根据患者术后皮肤表现评估压疮等级,同时统计例数,以淤血红润期为Ⅰ度,以炎性浸润期为Ⅱ度,以浅度溃疡期为Ⅲ度,以溃疡坏死期为Ⅳ度;(2)评估10 例护理人员压疮风险管理能力评分,包括压疮风险评估、体位摆放技能、防护用具使用及压疮基本知识掌握,各项均为满分制,分数越高管理能力越强;(3)以NSNS 量表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满意≥80 分、基本满意60-80 分、不满意<60 分;(满意+基本满意)/40×100=总满意度[2]。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

在压疮发生率对比上,B 组低于A 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n(%)]

2.2 对比护理人员压疮风险管理能力评分

在压疮风险管理能力评分对比上,护理安全前馈控制实施前护理人员管理能力评分低于实施后,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护理人员压疮风险管理能力评分[(±s),分]

表2 对比护理人员压疮风险管理能力评分[(±s),分]

时间 例数 压疮风险评估 体位摆放技能 防护用具使用 压疮基本知识掌握实施前 10 89.05±3.51 90.95±2.16 88.15±3.86 90.03±3.67实施后 10 95.12±3.46 95.25±2.43 94.18±3.42 96.45±3.84 t 3.895 4.182 3.697 3.822 P 0.001 0.001 0.002 0.001

2.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在护理满意度对比上,A 组为80.00%(32/40),B 组为95.00%(38/40),对 比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χ2=4.114,P=0.043)。

3 讨论

手术压疮会给患者身体造成很多的影响并且呈进行性发展,首先部分患者会因为压疮而感觉皮肤麻木,甚至疼痛[3]。而浅部皮肤受到损害,皮下组织就会失去屏障,进而导致皮肤部位的隔离功能降低,导致抗感染能力差,使细菌直接进入血液内,在伤口周围形成脓肿,并加速坏死,进而导致局部感染,甚至会引起败血症的出现。如果压疮进一步的发展,也会对神经功能产生危害,使治疗时间拖长或难以恢复。此外压疮发展到骨骼,可能引起骨坏死[4]。不仅不利于患者康复速度的提升,同时还会加重患者痛苦,使其承受身心双重打击。

侧卧位长时间手术治疗亦会增加压疮的发生率,而有临床医学研究指出,通过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术中压疮的形成[5]。通常情况下在术中压疮是可以通过避免长时间地保持同一个体位,适当的按摩来进行预防的,大约每两小时在不影响手术进展的同时可以翻身一次,并进行局部按摩。同时要注意观察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并及时更换浸湿的手术巾确保皮肤干净、整洁可降低术后压疮的形成[6]。同时合理地使用防护用具可确保患者在术中保持侧卧位,使用体位垫及海绵抱枕可支持身体空隙处,使支持的面积增加使压力分散,进而起到减压局部减压的作用,从而可显著减低压疮的发生。尽管以上预防措施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护理中,会因为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差异性,而导致压疮风险管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进而不利于患者预后质量的提升[7]。

护理安全前馈控制又被称之为事前控制,是针对某些并发症进行预防的一种护理管理措施,其可以通过术前分析患者相关风险因素并进行护理措施制定,然后在手术中及手术后进行实施,以此来减少相关风险因素的发生,并确保治疗效果,同时也可满足患者快速康复的需求,属于现阶段应用频率较高的护理管理措施[8]。而本次将其应用到侧卧位长时间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结果显示B 组患者手术压疮发生率为2.50%低于A 组的15.00%,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A 组80.00%。且护理安全前馈控制实施后护理人员压疮风险评估、体位摆放技能、防护用具使用及压疮基本知识掌握评分分 别 为(95.12±3.46)分、(95.25±2.43)分、(94.18±3.42)分、(96.45±3.84)分 均 高 于 实 施 前 的(89.05±3.51)分、(90.95±2.16)分、(88.15±3.86)分、(90.03±3.67)分,且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安全前馈控制干预可降低侧卧位长时间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并对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将护理安全前馈控制应用到侧卧位长时间手术患者的压疮预防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且实用性较高,可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并促进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提升及认可,值得被推广。

猜你喜欢

侧卧位压疮体位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实习护生压疮相关知识及预防态度的调查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孕期睡觉取左侧卧位好处多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