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地番茄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2021-12-15刘道广山东省费县大田庄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临沂273403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3期
关键词:保护地线虫病斑

●刘道广(山东省费县大田庄农业技术推广站 山东 临沂 273403)

1 番茄主要病虫害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1.1 侵染性病害

1.1.1 病毒病

1.1.1.1 发病症状及特点植株上部叶茎生长迟滞,顶部新叶和新芽矮小、多褶皱、扭曲,叶片微黄、边缘向上卷缩、畸形,花叶与叶柄矮化,茎蔓细弱,逐渐出现黑褐色坏死条纹斑。该病一般由蚜虫传播,在管理不当,气候、环境干热,杂草多的田块中,病毒病易流行传播。

1.1.1.2 农业防治及时铲除田间杂草,避免与十字花科菜田接壤种植;加强中耕,增施有机肥,培育大龄苗、粗壮苗,增强植株抵抗力;及时灭蚜。在育苗期,用防虫网、遮阳网防止蚜虫、白粉虱、蓟马入侵,阻断传播媒介,或通过蚜虫的驱避性特点,用银灰膜避蚜;降低棚温。

1.1.2 灰霉病

1.1.2.1 发病症状及特点灰霉病主要危害番茄叶片、花、茎秆和果实。发病后,子叶和番茄茎秆发黄,并出现褐色或暗褐色病斑,随着病程增长,病斑上会长出一些霉菌层,并向果柄扩展,导致番茄果实腐烂。该病发生时间较长,棚内温度20℃以下和80%高湿环境下,会导致病原菌侵染,暴发灰霉病。此外,在每年番茄定植20~25d 后(第一次结果后),4 月至5 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

1.1.2.2 农业防治降低棚内湿度,确保通风透光,并覆盖地膜、高垄栽培;加强肥水管理,在晴天上午浇水,减少浇水点和浇水量,可选用滴灌设备浇水,防止番茄植株早衰;对已染病的植株,及时摘除病花、病果、病叶,并集中处理焚烧;采用熊蜂、蜜蜂或振荡器授粉,降低灰霉病烂果率。

1.1.2.3 化学防治苗期可喷洒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百菌清粉剂;坐果期可选用寡雄腐霉可湿性粉剂和施加乐悬浮剂均匀喷果。

1.1.3 晚疫病

1.1.3.1 发病症状及特点发病初期,病斑首先出现在番茄中下部的叶片、叶尖或叶边缘处,为墨绿色或浅绿色的斑点。随着田间湿度的增大,或遇阴雨、湿冷天气,叶片背部会逐渐出现灰色霉层,并扩散到叶的主脉、叶柄和茎部,植株呈湿腐状。

1.1.3.2 农业防治避免连作种植,减少病原菌数量,提高抗性;减少种植密度,及时修剪植株,摘除中心病株,加大通风和透光性;避免偏施氮肥和施用过量,合理补充微肥,避免植株贪青旺长,并提前挖好排水沟,合理控制浇水量和浇水次数。

1.1.3.3 化学防治可用喹啉铜、多抗霉素、嘧菌酯、氟啶胺等进行喷雾防治。

1.1.4 根结线虫病

1.1.4.1 发病症状及特点结线虫属于杂食性植物病原线虫,危害性广泛,易传播真菌性与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番茄地下根部,其卵和幼虫主要寄居在0~20cm 深土壤中越冬。一般情况下,温度在20℃以下,根结线虫活动力较弱,但植株定植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周围环境和条件适宜时(温度25~30℃),根结线虫活动加快,7~10d 发生根结线虫病,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幼虫,入侵番茄嫩根和伤口。根结线虫幼虫口针会分泌唾液,增大被害细胞,形成根瘤,阻碍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

1.1.4.2 生物防治可通过蘸根的方法进行防治,在番茄定植时,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蘸根,定植覆土,可有效抑制和杀灭根结线虫卵和幼虫;或用阿维·噻唑膦水乳剂随滴灌一起灌根,可充分发挥药剂的高效性、长效性和内吸传导作用,增强防治效果,减少灌根劳动量。

1.2 非侵染性病害

1.2.1 日灼果

1.2.1.1 发病症状与病因当受到阳光直射,果实向阳面会出现脱色变白的病斑,病斑表面有一定的光泽度,呈透明革质状凹陷;随着病程的增长,病部稍变黄,并逐渐干硬,最终变成黑褐色块状。引发番茄日灼果的原因,一是部分露水珠受到太阳光直射,通过聚光和吸热的原理,将番茄果肉灼伤;二是在定植过程中,因过稀栽植,或摘叶、摘心、整枝过多、过重,使果实暴露在叶、枝外侧,受到阳光直射而被灼伤。

1.2.1.2 防治措施通风的基础上避免过度整枝和过密定植,整枝、摘心和摘叶后,确保穗果上部留有3~5 片叶,杜绝齐果打顶。在此过程中,要确保表层土壤湿润不积水[1]。

1.2.2 脐腐病

1.2.2.1 发病症状与病因脐腐病又称蒂腐病,主要开始发生在幼果期,同一花序会同时发病。发病初期,幼果脐部有水渍状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大至果实顶部,变色、变硬,最后形成黑色霉状物包裹果实。番茄脐腐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植株和土壤中钙含量不足,若植株根系无法正常吸收土壤中的钙质,将导致番茄细胞膜崩解、坏死。此外,若土壤中镁、钾离子浓度过高,也会抑制植株对钙离子的吸收。

1.2.2.2 防治措施过量氮肥导致的钙流失时,适量施用硫酸钙,适时均匀灌水,避免土壤忽干忽湿,保持土壤长期湿润;药物防治时,叶面及果实可每隔5~7d 喷1次氯化钙溶液,果实须连续喷2~3次。

1.3 螨虫

1.3.1 发病症状螨虫一般在土壤和保护地内越冬,主要危害植株生长点和嫩刺部位,并在茸毛下产卵繁殖,高温干旱条件下(温度20~35℃和相对湿度45%~70%),虫口密度较大。发生虫害后,番茄叶片会增厚僵硬,随着病程的增长,叶面背部会逐渐变为灰褐色,叶缘向下扭曲。

1.3.2 防治措施及时清理植株残叶、病枝,集中焚烧或掩埋,或喷洒杀螨剂、灭虫灵、虫螨光、螨虫清等进行防治。

2 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原则

结合病虫发生的初始来源,从病虫源头控制,与各生产阶段的各项防治技术措施有机结合,实现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2]。

2.1 种植前

2.1.1 种子处理在拌种时消毒处理,催芽时用低浓度稀盐酸溶液浸种,并对育苗基质进行消毒。

2.1.2 换茬清理对棚膜、生产工具、土壤进行消毒,并彻底清除保护地各种植株残体和生产废弃包装物,清除杂草,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切断根结线虫、疫病、枯萎、溃疡病等各类病虫害的传播途径。

2.2 栽培期

2.2.1 控温保温采用滴灌方式保持土壤湿润,起到排水、防涝、降湿的作用;控制高温、干旱等不适环境条件的发生,可使用稻草覆盖畦面等措施来实现种植畦降温保湿。

2.2.2 减少病源及时清理保护地杂草,减少虫源和菌源附着。

2.2.3 增强抗病性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增强植株抗病性。

2.2.4 诱杀虫害在虫害高发期,利用害虫趋性,可设置50 目防虫网双网覆盖,防止烟粉虱和蚜虫传入。

3 小结

综上所述,保护地番茄发展速度较快,种植区域广泛,但因栽培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病虫害多发,为提高番茄产量,充分提高经济收益,各地应积极开展番茄保护地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使番茄种植成为当地农业新兴主导产业,推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猜你喜欢

保护地线虫病斑
夏季蔬菜换茬期线虫防治要注意
潍坊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及整合优化对策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抗逆性分析
化学合成杀线虫剂的分类概述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重叠关系分析
基于OTSU算法的苹果果实病斑图像分割方法
线虫液体培养和监测过程关键参数的实验研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