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茱萸膏药病防治技术

2021-12-15余聪慧王小吉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3期
关键词:山茱萸波美膏药

●余聪慧 杨 浩 王小吉 李 婉

(1.西峡县经济林试验推广中心 河南 南阳 474500;2.西峡县林业局 河南 南阳 474500)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山茱萸属的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又称枣皮树,花黄色,果实红色,果肉是名贵的中药材,其性味酸涩,入肝、肾经酸涩收敛,有滋补肝肾、治贫血心脏衰弱和增强体质等功效,是“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材料。其树形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已成为城市绿化的新宠。近年来,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山茱萸的生长,本文重点介绍山茱萸膏药病的症状、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1 发病症状

山茱萸膏药病(Septodasidum pedicel-latum)是由真菌中的一种担子菌引起的枝干病害。真菌菌丝在成年山茱萸枝干的皮层上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厚膜,覆盖在被害枝干的表面;发病初期为白色,表面光滑,随后逐渐变成灰褐色至黑褐色,形似膏药状病斑,紧贴树皮,其边缘为白色或灰褐色,中间呈淡茶褐色或深褐色[1]。

2 危害特征

山茱萸膏药病主要危害山茱萸的枝干,多发生在老产区50 年以上的中老龄植株上。病斑多发生在枝干及枝杈处,严重影响山茱萸的生长发育、花芽的形成和树干的美观,造成果量逐年减少,树势退化,甚至枯死。

3 发病规律

山茱萸膏药病通常以介壳虫为传播媒介。介壳虫多隐藏在膏药状的菌丝膜下面,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多在5~6 月和9~10 月发病。

病斑主要发生在山茱萸的枝干、枝杈处,在隐蔽潮湿的地方发病较多。在干旱、脊薄、密度大、土壤湿润、通风透光差、排水条件差的地方,树势较弱、枝干上有介壳虫为害的植株易患膏药病。病菌以介壳虫的分泌物为养料,寄生在受害部位,栎霉盾蚧是传播病菌的主要媒介,当温度15~28℃、相对湿度75%~85%时,病菌发展较快。单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劣质品种和衰老树容易感病,活枝、死枝均能感病。新挂果园、初栽植园及垦抚管理好的老园发病较少。

4 防治措施

山茱萸膏药病的防治方法有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物理防治也称人工防治或农业防治。

4.1 物理防治

培育实生苗或保护利用野生树苗,需科学布局,合理配置株间距,建立通风透光,抗病能力强的实生苗园地。及时用刀刮去感病部位的病膜,砍去感染的膏药病植株、枝干和长势较弱的衰老植株,集中烧埋,防止再次感染,对园子进行合理更新。

4.1.1 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修剪后树高控制在3m 以下,每株树不同角度保留3~4个主枝。剪去密集的大枝、交叉枝、重叠枝;回缩先端下垂的衰弱骨干枝,利用背上枝来提高角度,恢复涨势;对结果母枝要去弱留壮,适当回缩,剪去徒长枝,培养结果枝组;对生长衰老的中型枝组要及时修剪、回缩,更新衰老枝。剪去重叠、过密的内膛徒长枝,并及时进行拉枝,促进花芽分化,逐步培养成结果母枝;除去根蘖苗,减少养分损耗,减轻树体负担,防止因结果过多而引起树体衰弱和大小年现象。及时剪除发病的枝干和植株,并进行焚烧,减少病菌来源[2]。

4.1.2 加强园地管理,增强树势对园地进行垦抚、加强施肥、合理修剪、科学布局行距、及时灌溉等措施,增加通风透光面积,促使树木健康生长,增强山茱萸的抗病能力,减少有害生物的侵蚀。如可施入复壮的磷钾肥和微肥,施肥方法和用量因树因肥而定[1]。

4.2 化学防治

冬季,用刀刮去发病树干上的菌丝膜,在树干上或树枝上涂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石灰乳,灭菌消毒,防治菌丝蔓延。

三四月份发病初期,在涂石灰乳或石硫合剂的同时,注意观察树上的介壳虫,在介壳虫幼龄期时用0.5~3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雾防治。发病初期喷1∶1∶100 的波尔多液进行保护,温度越高,浓度越小,每隔10d 喷施一次,连续喷3~4 次,即可防治病菌感染[1]。

病菌与介壳虫伴生,以介壳虫的分泌物为养料,6~7 月份在介壳虫发生期喷施4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冬季喷施8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消灭介壳虫传菌媒介。可用90%增效柴油乳剂30~50倍液涂刷病部,同时兼治栎霉盾蚧,以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3]。

5 小结

西峡县技术人员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结论,防治山茱萸膏药病用单一的方法效果不明显,采取多种方法同时使用效果明显,能达到较好的防治作用。西峡县林业技术人员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对山茱萸膏药病进行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切实可行,值得在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山茱萸波美膏药
山茱萸的炮制及药理研究进展
山茱萸营养枣片配方优化
要吃好蜂蜜 就找张有义
山茱萸真空干燥特性研究
要吃好蜂蜜 就找张有义辽西锦州囤蜜点专卖店的好朋友
要吃好蜂蜜 就找张有义
山茱萸的资源分布及开发应用现状
要吃好蜂蜜 就找张有义
小膏药,大学问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