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实现辽宁粮储“后发赶超”

2021-12-13于衡

中国粮食经济 2021年1期
关键词:储备辽宁省辽宁

文/于衡

辽宁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守好‘米袋子’”部署要求,聚焦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职能,做好“十四五”顶层设计,推动实现辽宁粮储“后发赶超”。

一、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引领,锚定新目标,实现辽宁粮储“后发赶超”

一是必须深刻认识“十四五”全面加强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重大意义,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做好新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是深入贯彻“五个坚持”重要原则的集中体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手,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安全保障,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有效载体,必须树立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责任担当,提高履职能力,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奋进作为。二是必须深刻认识“大粮食”“大储备”安全观深刻内涵,树立科学的理念。牢固树立“大粮食”“大储备”安全观是国家在新时期赋予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是履行“配置资源保安全,发展产业活经济”两大使命的具体实践,也是辽宁省立足省情、立足市场、立足长远,突破瓶颈、主动作为谋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补齐短板、强化支撑、提升发展,努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三是必须深刻认识辽宁省既有的条件和基础,树立笃定的信心。辽宁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稻主产区和优质稻米基地,粮食产量已经连年实现丰收,这是“天时”优势;辽宁省地处东北四省交通枢纽,陆运网高度发达,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已经成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物流中心,这是“地利”优势;辽宁省工业门类齐全,加工体系完备,基础人才实力雄厚,这是“人和”优势。同时,也必须正视辽宁省营商环境不优、体制改革不畅、发展观念落后的劣势,补短板,强弱项,释放良好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二、实现辽宁粮储“后发赶超”,必须着眼“于变局中开新局”大势,守好“米袋子”,解决好固根本问题

一是聚焦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核心职能。围绕推动加快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好中央文件精神,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提高辽宁省管理部门服务宏观调控、调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绘制的蓝图,心无旁骛地将“十四五”规划“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推进到底。二是突出“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主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管方式、宏观调控手段、储备优化协同高效等方面深化改革,重点解决好各级储备发展不平衡、作用不充分,法规制度相对滞后、监管力量明显不足和方式单一,储备设施功能不尽适应、布局不够科学,规模品种不够优化、收储轮换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三是压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下,做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适时修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内容。以高新技术为着力点,以节能环保技术为切入点,强化从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消费全过程的节粮措施,减少粮食浪费和损耗,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三、实现辽宁粮储“后发赶超”,必须着眼建立有为政府,拓展有效市场,解决好稳预期问题

一是积极稳妥抓好调控储备,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巩固放大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认真执行稻谷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强化绿色储粮和智能储粮技术推广,加大储藏、物流、加工、检测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增强粮食科技创新能力。二是积极调动企业活力,搞活市场和流通。积极引导多方元素入市,充分释放市场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加强信息服务,定期发布粮食收购、市场价格等数据信息,为农民有序售粮、企业自主经营、粮食合理流通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针对热钱涌入玉米市场,做好市场调控,平衡市场供求,稳定玉米市场价格,防止价格出现大起大落。三是不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切实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加快完善应急保供网络,依托骨干企业建立应急能力储备,强化应急处置功能。建立完善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注重舆情引导。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加强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增强应急实战能力。建立救灾物资储备政府采购、紧急生产、定期轮换、调剂调用等制度。

四、实现辽宁粮储“后发赶超”,必须着眼补强弱项短板,壮大产业经济,解决好利长远问题

一是继续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突出“辽宁好粮油”品牌建设。继续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进“五优联动”,突出“三链协同”,提高粮食产后服务水平,强化质量安全检测保障,支持粮食加工技术升级,持续推动“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在辽宁开花结果。要加大“辽宁好粮油”品牌建设,推广放大“粮邮合作”成效,加大品牌创建和营销网络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提升服务行业效益。辽宁省粮食产业经济处于“后发”阶段,储备粮品种布局仍需调整,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仍显不足,要实现“赶超”目标,必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重点解决好粮食加工企业多而不强,产业链条短、融合程度低,粮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质量效益不高等瓶颈问题。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和行业队伍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行业队伍建设,推进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设施项目建设,全面落实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战略,补齐建成粮食产业强省短板,全方位服务行业改革发展。同时,积极主动落实省级物资储备工作,做好统计摸底和项目申报,推动建立统一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猜你喜欢

储备辽宁省辽宁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辽宁之光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