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茶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21-12-12翟有为曹广伟

福建茶叶 2021年7期
关键词:茶叶一带一路生产

翟有为,曹广伟

(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1 茶经济发展理论概述

我国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的历史,也拥有着长远的茶叶饮用的历史,这为我国古代茶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相应的发展环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茶经济发展才有了不断壮大的机会。

1.1 我国古代茶经济发展的通道

中国古代的茶经济主要通过三条对外的商贸通道得以实现,一条是始于汉唐的销售茶通道即茶马大道,其次是始于公元7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最后一条是始于明朝的古丝绸(茶叶)之路。这些通道的出现使我国古代的茶叶产业的交易有了可以交易和流通的渠道。汉朝的西南地区盛产茶叶,地理位置优越,土壤肥沃,而且到了夏季雨水充足,这为当地的茶叶的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北方是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有很多的权贵喜欢饮茶,尤其是当时的文人墨客。因此,茶大多数销往北方地区。始于公元7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大海运输的方式,顺应了当时对外交往的经济发展的潮流,把我国南方地区产的龙井茶、铁观音茶等输出海外,经过马六甲海峡,可以最远到达欧洲地区,特别是当时的大英帝国,对来自中国的茶叶和瓷器比较喜爱。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区也对中国产的茶叶十分喜爱。在整体丝绸之路的视野下,一方面,明代云南大理是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的重要节点,是中国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的汇合点。在当时的明朝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相当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手工作坊式的茶叶生产已经出现。分工比较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合作去完成茶叶生产的任务。这样的手工作坊式的茶叶的生产方式,大大的提高了茶叶生产的效率,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茶叶生产的成本。

1.2 我国古代茶经济发展的历史

我国茶经济发展的历史悠久,有很多的历史资料可以考证,历史书上也有相应的文字记载。从汉朝时期的陆上的丝绸之路,把我国南方地区产的茶叶,远销出口到国外地区,西域地区的的国家对来自中国的茶叶十分的喜爱。唐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盛世,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到达了一个当时历史时期的顶峰。因而,与国外的很多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外销商品就是茶叶。不仅西南地区的茶叶受到国外的喜欢,而且产自信阳地区的茶叶,也受到了十分的喜欢。到了三国时期,由于当时的战乱频繁,诸侯割据的现状,对外贸易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国内的茶叶经济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停滞不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的状况有所缓解,人们开始利用和平的有力条件来恢复生产,茶经济有所发展。到了宋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对外贸易发达,正是在这一时期,我国的茶经济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 我国茶经济发展现状

2.1 发展概况

在我国南方等地区的茶区以及北方地区的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我国经济走出去。沿海地区的茶叶种植区逐渐行动起来,响应号召,组织对茶叶的生产和加工。福建茶叶生产区、海南茶叶生产区、以及比较有名的信阳茶叶生产区都积极的进行出口。茶叶产业经济有了恢复和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稳中向新,成为整个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稳压器”、“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定海针”。五年来,粮食连年丰收,产能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肉、禽、蛋、奶、水产品供给充足,百姓舌尖安全更加保障有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成绩斐然,去年全国化肥使用量首次接近零增长;农民持续增收,人均年收入迈上1.2万元台阶;我国的茶叶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新的成就。

2.2 种植现状

我国的茶叶种植面积在不断地提升,像安徽的黄山、福建的安溪、山东的日照、湖南的安化、云南、四川、江西等这些地方都盛产茶叶,从全国来看,茶叶种植面积200多万公顷,向着300万公顷的种植面积突破的趋势发展。目前我国的福建地区种植茶叶的范围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安徽黄山、信阳地区的茶叶种植面积也在提高。

2.3 经营方式

我国的茶叶产业的经济发展方式依然处于粗放式的发展阶段,阶段性特征是以家庭承包为单位的茶叶经济为基础,辅之以茶叶企业专门的经营公司和茶叶连锁机构。需要指出的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茶叶生产经营的成本比较高,从而使得茶农的生产积极性有所降低,没有形成比较大的规模。

2.4 销售渠道

我国的茶叶销售经营主体基本上以线下销售为主,线上销售为辅。比如在各商业街存在的茶叶专卖店、茶叶特产店、茶叶连锁店等。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不少茶农和茶叶专门的经营主体也都开设了线上的销售网店,茶叶销售的电子商务化比重在不断地提高。

2.5 生产成本

由于我国的茶叶种植基本上是在山区,没有便利的机械化工具来提高采摘的效率,基本上依靠人工的方式去采摘。农村劳动力外出背景下,农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2019年雇佣1个劳动力采茶平均需要支付150元/d,最低需要支付80元/d,而最高的需要支付400元/d。因此,生产成本并不低。

3 “一带一路”背景下茶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3.1 种植、生产、经营方式粗放

我国是一个茶叶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许多地区的气候和环境适宜茶叶的种植,有着天然的的茶叶种植的优势,同时也是不少当地居民的生活的主要的收入的来源。然而,许多地区的茶农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原来的观念,种植的方式呈现出粗放的状态。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种植的茶叶的之间的间距过大,造成了相应的土地资源的浪费,土地的利用效率偏低;二是种植的茶叶的肥料使用过度,远远超出了茶叶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肥料的浪费。生产的方式也是粗放的,茶叶原材料的利用效率低,生产过程中的粗加工,生产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从而导致了加工的成本高昂,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当地的茶叶产业的发展。经营方式的粗放,突出表现在茶叶经营者思想的守旧,没有顺应现代经营思想、营销方法的升级,依然是传统的粗放式的经营模式,竞争力下降,成本过高。

3.2 行业标准无序、混乱、不科学

我国茶叶在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竞争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自己的全国的行业标准,在跟国外的竞争过程中,出现了无序竞争的情况。为了争取来自国外的订单,全国的各地的茶叶生产区,自降标准,混乱竞争,没有科学的、合理的行业规范难以获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认可。从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是不利于我国的茶叶产业的发展的。

3.3 品牌知名度、含金量、附加值较低

说起我国的茶叶,产茶叶的地区和加工茶叶的地区比较多,然而,耳熟能详的知名的茶叶的品牌比较少。最知名的品牌有龙井茶、普洱茶、铁观音、大红袍、信阳毛尖。武夷山茶等。这些茶叶的知名度比较高一点,销售的价格也就贵些,除此之外,其他的茶叶,不仅没有品牌的知名度,茶叶的生产的质量也没有保障,品牌的附加值比较低,市场的吸引力就低一些,含金量也不高。

4 促进茶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 集中进行种植、生产、经营的培训

为了解决在茶叶茶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种植、生产、经营的粗放式发展的问题,有必要联合各省、各地区的茶叶的协会,集中对我国的茶农进行相应的种植方面的培训,提升节约资源,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意识;对茶叶加工企业进行培训,提升茶叶加工的规章制度的了解,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提升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加工的可持续的运营;最后,对经营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现代化管理和经营的理念,适应现代化的茶叶竞争模式。

4.2 全面统一全国的茶叶行业标准

由于我国的每个省、每个地方的茶叶生产经营都有自己的地方的标准,没有形成全国的统一标准,这就需要建立全国的统一的茶叶生产的标准,有利于推动我国茶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竞争,汇聚更多的竞争优势。从基地种植、青叶采购、生产加工、产品检测到包装销售各个环节制定质量规范,指导茶农、工人严格按标准规范发展茶叶生产,规范企业严格按标准规程拓展茶叶市场。

4.3 提升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高附加值

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低附加值的品牌和不知名的茶叶品牌比较多,知名度高的、含金量高的、附加值大的国际的知名茶叶品牌偏少。因此,需要联合政府、市场和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附加值高的、含金量高的高端的茶叶品牌。低附加值的茶叶生产,获得的利润偏低,本身由于质量不好,没有能力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端茶叶品牌进行竞争,从而失去市场。因而,打造高端、知名的茶叶品牌是必然的选择。

猜你喜欢

茶叶一带一路生产
《茶叶通讯》简介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香喷喷的茶叶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