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2021-12-10厚继承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吉林省现代农业农业

厚继承

(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现代农业指的是智慧农业,是与工业4.0或后工业时代对称的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不同于农业产业化,也不同于农业工业化,而是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为主导、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的自动化、个性化、艺术化、生态化、规模化、精准化农业。现代农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赶超战略的根本途径。现代农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应用现代经营方法理论来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吉林省作为国内的农业大省,应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有所作为。

1 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劳均社会总产值等13项指标完成情况看,吉林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农村生态环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恩格尔系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都比较好,达到初步农业现代化达标率的75%以上。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劳均社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劳动力素质4项指标,仅在35%左右,反映出吉林省经济指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经济呈现负向增长,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层次低,农业生产效益差,县域经济欠发达,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等主要问题。如何加快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突出重点,进行布局调整,抓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搞好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抓好优质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1.2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

1.3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

1.4 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1.5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

加快农机具推广步伐,建立农机发展多元化投入的新机制。

1.6 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1.7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引进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吸引人才,扩大招商引资,开拓国际市场。

1.8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

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农村工业),放开发展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1.9 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2 吉林省当前农业发展中科技的应用

农业科学技术主要是指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等方面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在一些领域形成了局部优势。近年来,吉林省农用机械拥有量全面增长。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继续回升,小型拖拉机发展势头不减;收获机械连续几年都有较好的发展,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突飞猛进,农机装备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在现代生物技术方面,依托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组织实施了一批优质良种产业化工程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种子质量监控和技术服务体系。同时,吉林省还建成了“农友网”、“吉林省农业经济信息网”等涉农网站,构建了吉林省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利用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开展了农作物栽培、土壤墒情监测、灾情预报等工作;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节水灌溉、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反季节农产品生产等领域。

3 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分析

3.1 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愿景

根据吉林省对农业发展的定位和目标,进行前期文献研究,并结合实地调研对照前期文献分析结论及调研,经行业专家咨询论证再次确认,去掉技术重要度、技术发展水平较低但产业化成本高的因素,得出吉林省在“十四五”期间现代农业发展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质量标准制定技术,玉米种植的量化技术,尽快出台优质生产补贴及农业保险等扶持政策。吉林省应该在中期(5~10a)优先发展的技术为遗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良种产业化繁育技术、新品种选育的基础研究、新品种选育的分子育种技术、病虫草害快速监测技术(包括应用卫星光谱等先进手段)、多靶点治疗机理研究、杂草防治新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农药减施技术、肥料减施技术、病虫菌害防治技术。除此之外,在远期吉林省还应该在产品的推广营销上提前布局,重点发展。

吉林关键技术发展路径可分以下几类,自主研发,主要是选择吉林省科研基础好,相关创新资源充分且并不急于解决的技术问题;自主研发与联合研发的选择,这类技术主要是对于时效性要求较高,目前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需要通过技术引进解决,这类技术吉林省并无科研创新储备,而且对于技术需求的要求较高。根据专家讨论和技术预见的结果,吉林省关键技术的实现时间集中在2021—2027年期间。但总体上,多数技术的实现还需要8~9a左右的时间。依靠吉林省相关发展规划,建议未来吉林省可以在质量标准制定、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产品综合开发方面增加科技立项支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3.2 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

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农民政治思想水平不足。当代农民要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较强的学习能力、主动学习的态度以及一定的创新精神,这些都是一直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所不具备的。在现代农业的建设中,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农业的信息化发展。现代农业主要是应用信息化农业生产工具促进农业生产的一种发展模式,其显著的特征是农业生产环境资源数据的信息化、农村社会经济状况的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农业科技教育的信息化以及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化5个方面。有研究显示,现代农业有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农产品的竞争力等作用。中国的农业整体上正处于从农业电气化向农业自动化过渡的阶段,而现代农业则是这个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农业的过程一般由以下3个阶段构成:农业电气化,其标志就是技术上可实现的农业生产绝大多数环节实现电气化;农业信息数字化,其标志是包括运输销售等农业生产的全流程数据信息数字化;农业智能化,也就是建立能够自动完成农业信息的处理,提供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必要科技情报。

4 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4.1 大力推广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模式

引导企业通过合同契约、投资入股、资产参与等多种形式,鼓励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和帮助小农户进入专业程度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带动脱贫,增加经济收入。

4.2 试点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

如,吉林、通化优质水稻生产基地、长白山区的食药用菌生产基地、松花江两岸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白城地区的小杂粮生产基地以及延边的优质苹果梨生产基地等,通过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建设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拳头产品,促进产业集聚,转变发展方式。

4.3 在农业高新技术领域重点开展技术研发

实现传统农业的技术升级,优先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的高科技并实现其产业化,力争在应用作物新品种选育、生物反应器技术、基因工程研制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逐步形成农业高科技产业化。

4.4 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把义务教育和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结合起来,整合农业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广泛运用现代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扩大培育对象覆盖面,努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4.5 依法保护耕地、水资源和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调节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方向,实施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不断扩大农业的保险面,提升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农民财产损失。探索建立符合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政策性支持和保护体系。

4.6 完善和健全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

吉林省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出台《吉林省现代农业管理办法》地方性法规,利用充足、完善的法规政策来扶持或规范现代农业的发展,解决生产、加工、产品开发、市场流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用法律手段约束各行政管理机构和部门,明确目标、职责与分工,完善行政运行机制,使各部门有章可行。

猜你喜欢

吉林省现代农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