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始于自身研究

2021-12-09李艾之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分数研究老师

李艾之

学校不同于军队,令行禁止,标准严苛。教育更异于驯兽,胡萝卜加大棒,威胁加利诱。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个性突出,棱角分明。教育的成功始于自身研究,得于自我教育。

不断研究自己——教师成长的路径

李镇西老师的一个观点,令我印象深刻:教师不应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工程可以被设计,而学生不能。但现实的情况是,老师总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学生。品学兼优呀,努力上进呀,听话懂事呀,最重要的设计当然是考试分数要高。似乎老师一旦踏上岗位,就金口玉言,站在了学识、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学生种种不良行为,斧斫刀砍,严格要求,浑然忘了自己的求学时代。对老师的行为产生过的不满或抵触,不思考,不反思,不自省,以为当了老师就成了毫无过错的圣贤,这显然是不对的。

教师不思考,不研究,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思想一旦僵化,就会目中无人,只有分数,一切为了分数教学,分数决定一切。素质教育的大旗虽然挥来舞去,但千帆过尽,分数仍是王道。教育需要分数,但不应该仅仅是分数。我们的研究思考应从哪里入手?从自己入手!研究学生,我们隔着生理年龄、时代背景;研究家庭,我们不太具备挨家挨户家访的条件;研究学校,政策、规章、制度,我们有心但却力量单薄;研究社会,包罗万象,命题太大。唯有研究自己,素材丰富,细枝末节,皆出于己。研究起来,自由随性,不受约束。能研究得更透彻、明白。自知自明,而后推己及人,指导实践。

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学生时代

我们都是从学校教育走过来的。求学十几个寒暑,一朝踏上教师岗位,角色马上转变。转变不是无根之萍,一定有迹可循。试回想,从乡村走出来的教师,尤其是男教师,孩童时代偷摘个果子,与同学摩擦打闹,磨蹭迟到,对电视的痴迷,对零食的贪恋,上课时的走神,捕鱼摸虾乐而忘返等等,此类情形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些经历都是我们今日走上教师岗位,专业成长的特殊养分。

是人就会犯错,知错能改,就是走向完善的开始。教育的力量绝不是生硬的扼杀孩子天性,而是在孩子犯错时,相机引导,避免小错铸成大错。想清楚这一点,在面对学生错误时,就能怀一颗宽容、慈爱之心,陪学生一路走过。不会再一味指责、抱怨,上纲上线,动辄铁口断言: “你这种样子,将来要吃不要钱的饭,住不要钱的房子。”研究自己的学生时代,站在现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不是迎合学生,是为了更加客观和冷静,生出教育的机智和睿智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灵魂的碰撞”,只有你更懂学生,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心灵。

查缺补漏——改正自身不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在学识、经验上自然远远超过学生,但我们就完美了吗?某日《道德与法制》课上讲到公共场所的禁令标志,盈丽同学激动地在下面嘀咕:“办公室门口那么大一个禁烟标志,老师还不是照樣站着抽烟!”心中猛然一震,学生犯了错,违反规矩,我们要批评教育。老师犯了错,谁来监督?谁来教育?因为我们是老师就可以明目张胆地不遵守规则吗?

我们经常教导学生要多读书,珍惜时间,认真听讲,好好学习,试问自己做到了吗?工作时固然辛苦,但抽点时间读点书,总还是可以的。少玩会手机,少躺到沙发上去无所事事,少两次聚餐应酬,学习阅读的时间挤挤就会有的。培训讲座时交头接耳,玩手机打发时光似乎是个正常现象,还会给自己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听了又没什么用,讲得太枯燥了。我们反思一下,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课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我们对自己要求松懈,对学生要求严格,这不就是典型的双标!

研究此类现象,当然不是要否定教师的劳动付出,抹黑教师职业形象,而是要以此为鉴,由己及人,在面对学生问题时,多些理解,多点理智,多点宽容。一身毛病的自己尚且走上教师岗位,璞玉般的孩子还有漫长的学习成长过程,一切皆有可能。对学生满含希望和期待,自然就会有真诚地爱,同时也能敦促自己改正进步。

铸就人生的砖石——成长经历

万里长城不是一天修好的,人也不是一夜长大的。有几个老师敢说自己从读书开始就一直好好学习,品学兼优,一路伴着老师夸赞,走到今天?至少我是不敢的。我当过优生,也做过差生,甚至成为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可人生就是会有许多奇妙的转变,我现在走进教室,似乎看到了一群曾经的、不同时期的自己。

自己能走到今天,从大处讲是党和国家的培养,往小处说则是自己审慎而行。我庆幸自己一直没有过早踏入社会,一直没有远离书本,让我在走了弯路时,让我在曲折迷惘时始终没有一蹶不振。我们似乎选择性地遗忘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只记住好的,以及最终结果。在教学工作中总想着今天制定班规,明天就收获一个班风良好的班集体,这也太急切了!教育的持续性,大家都不陌生,成长是需要时间的。自己不是这样过来的吗?学生一时没有转变,不代表永远不会转变。我们小学教育,不要总想着一日花开。我们的工作更多是在播种。播下爱,播下责任,播下担当,播下理想抱负,播下一颗未来合格公民的种子。至于什么时候开花、结果,静待就好。

关于自身的研究还有许多待发掘之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不可一概而论,但共性蕴含在个性之中。研究自己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自查、自省、自信、自强。研究自己可以平和平静地看待学生,看待自己的工作,看待教育。从我出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有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物。这对传授知识,立德树人,班级管理,德育工作都是极其有利的。研究自己,反思自己,及时纠错,就能做到专业成长,与时俱进,天天进步。从而,不断克服自身惰性,战胜自己,锻炼出坚强意志和强大的内心来,一举数得。教育始于自身的研究,老师们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分数研究老师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