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负提质”新认知

2021-12-09李本聪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减负提质学校教育

最近学习了国家和我们省里的“双减”政策举措,对“双减”有了新的认知。

什么是过重课业负担

这个问题涉及正反两个方面。正的方面,学生在校学习需要负担,需要压力。如果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不唯读书学习,从事任何工作都是这样。如果松松垮垮,稀稀拉拉,那就办不成事情,学不好知识。学生学习负担来自五个方面: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预习、复习属于自我行为,听课受纪律约束,是有严格时间管理的集体行动,这三个方面不存在过重,可以排除在“减负”之外。剩下的就两个方面,作业和考试。

学生要做作业,要考试,这没有什么好说的。问题是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老师、学生、家长、社会结成了高度统一的战线,多做作业,多考试,才能出好成绩;多做作业,多考试,才能考上好学校。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可单一从考试成绩上看,不可否认,确实存在好的学校,次好的学校,后进的学校。

奋力竞争,考上好学校,这是老师、学生、家长的共同愿望。在这种巨大推力作用下,学生的学习负担外界加码、自我加码,层层加码,越来越重。三更灯火五更鸡,时间加汗水,杀鸡用上宰牛刀,不管不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简化到最后只要智育了;智育简化到最后,只要考试出成绩了;考试成绩简化到最后,上名校,毕业出来当官发财。这就严重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损害国家民族甚至个人长远利益。这当然不行,必须坚决纠正。

教育督導检查,特别注意学校是否把“阳光体育”课落到实处。这是一个关键点,我把它看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学生每天的“三操”,每周两节体育课,节假日休息。如果学校指导思想正确,真正为学生身体健康负责,这门课程就会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来做,这意味着学生课业负担不重。可传统做法中有一种误导,以为体育课是玩的课,学生玩就是不务正业。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读书和运动要有一样在路上,我的观点是两样都要在路上,唯有这样才能造就出合格的接班人来。如果非要减去一样,我宁可减去读书,也不减去运动。毕竟健康第一,身体是工作的舟车,革命的本钱。

为什么要减负

减负就是减负呗,还问为什么。不,这个问题没有那么简单,要搞清楚。据说韩国学生的肥胖率是很高的,可能信息不确,看韩剧中那些女演员,一个二个苗条漂亮。我经常在农村学校走动,给学生讲课,培训教师,直观感觉是,这些年“胖墩”学生越来越多,眼镜学生越来越多,这和官方公布的学生身体素质检测数据是相符的。

青少年肥胖,将来最容易染上“三高”。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如果教育把青少年的健康弄成这个样子,国家战略就受到损害,说严重点是核心利益受到损害。当然不能任其发展下去,一定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德育是统帅。可如果让智育、让考试成绩做大,一花独放,只要考分好,就什么都好,一好遮百丑,这绝对不是中国教育的福音。现在这种情况颇令人担忧,私立中学、名校附设,蓬勃兴起。高考加工厂不断产生,教育产业化回潮,考试成绩优秀学生被“掐尖”,分层教学,潜力班、实验班、精英班、清北班大行其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口号盛行,县中模式在教育竞争应对中招架乏力,还手之功更是谈不上。一方面是乡村中产阶层兴起,另一方面是教育的两极分化出现。党的政策是共同富裕,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精准扶贫,八千万贫困人口脱贫。可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仅在收费上就出现了巨大的差距,不但造成学生负担,还制造出家庭负担、社会负担来,制造出教育致贫来,这不符合健康发展大计。为了人民利益,当然要推行减负政策。

今天我们追求的德最主要的是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党和人民费尽心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破坏和谐,更不能制造动乱,成为异己分子。嵇康是晋朝大名士,他和司马氏集团尿不到一壶,被抓捕后,太学里的学生组成浩大请愿团,可司马氏并不手软,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减负的城乡差别

中国地域之广,学校差别之大,是客观存在。我身处农村,深深地知道,现在农村学校其实学生负担并不重,重的是城区学校。农村学校早8点上课,中午11∶20放学;下午两点上课,5点放学,学生在校时间6小时。寄宿制学校因为要上晚自习,其学习时间为8小时。20世纪80、90年代,考试竞争异常激烈,身在其中,为了做研究,我统计过,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高达11个小时。早6点学生到校,晚上9点下夜自习,中间除去午餐和晚餐时间。节假日补课,双休日不休,老师学生连轴转,拼的就是那个考试分数。

城区学校,仅就在教室里上课时间看,学生学习任务也不算重。问题是家长把放学后的时间变为第二课堂,比如学校周边的明补习班、暗补习班,只要把钱交给补习班老师,学校一放学,老师就把学生接到补习班来,供餐后,辅导作业。到了节假日,家长就送学生去培训学校补课。我遇到一位家长,她给上三年级的儿子报了五个培训班,让老师在那里调配上课时间。我的感慨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艰难。我们小时候遭遇“三年困难”时期,吃不饱穿不暖,这一代人是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尽的培训班。“头悬梁、锥刺股”也不过如此。

因学习压力太大而引发的师生矛盾,家校矛盾层出不穷,逐渐演化成教育领域里的顽疾。所以,教育减负的重点是城区学校。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进行统筹设计,考验的是教育管理者的智慧。

减负提质的问题

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要减轻,可我们心里总是有一块石头放不下,教学质量怎么办?如果减负把教育教学质量也减下来,那就不是政策的初衷了,学校恐怕对任何一方面都不好交代。在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没有教学质量,没有好的考试分数,社会底层向上层流动的通道就堵塞了,教育就找麻烦了。所以每一次减负,政策都强调说,减负不减质。甚至还进一步,减负增效,云南叫“双减”“双升”。这符合学生的根本利益,符合学校的根本利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减负提质反映的是一个教学专业问题。在这方面,我的研究发现,最主要的是教师专业水平要提高,教育教学要创新。这些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下大力气抓国培、网培、继续教育培训,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是这个。把学生的课业量减下来,把学生的学习时间节约下来,教师可腾挪的空间就是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改革来适应减负,来提高教学质量。在现有教材、现有统考制度不变的情况下,这是教师的“必选动作”。比如说,统编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古诗文是76篇,通常教学需要76个课时,事实远不止这个课时量投入。如果改革,利用无意注意,每周写两首古诗文在后黑板上,早晨花一分钟高声朗读一遍,中午学生来花一分钟高声朗读一遍,放学再重复做这件事,背诵默写一周内可以完成,投入时间约20分钟。再花20分钟给学生讲解,教学任务完成。这样教比通常授课节省了约一半时间。

减负以后,教师要以极大的勇气,去改革自己的教学,去探索走适合自己的教学道路,去尝试创新适应减负需要。所以,减负是一场教学倒逼,逼着老师去这样做。地上本来没有路,那我们就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路来,自己走过去,帮助他人走过去。

减负后有两门课要加强

哪两门课?一门是阳光体育课,另一门是课外阅读。这都是明显写在课程标准中的,属于教育这个行业里的“法律法规”。可这些年来,唯分数论,唯状元论,新型“科举制度”在教育竞争中应运而生,把这两门减负课冲得溃不成军。上面已经讲到体育课在学校被边缘化的问题,我就不讲了。下面我来谈谈课外阅读对减负的重要意义。

在古代私塾里,学生读的都是一本一本完整的书,自成体系。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学》《论语》《孟子》等,还有诸子百家。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共同指向,那就是儒家思想,修齐治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读书,比较容易形成“三观”,孝老爱亲,忠君报国。现在的教材,是由一篇一篇课文组织起来。当然有编排意图,但意图不明确,不强烈,政治思想不鲜明也是明摆着的事实。

课外阅读是读整本书——通常是官方指定的学生读物,或是充满正能量的读物。这样的阅读,对减负具有多方面好处。

第一,可以形成厚实的知识功底,建立起宽阔的知识面,还有鲜明的智力背景。水涨船高,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不论学习哪门课程,都相对容易些,厌学情绪得到有效克服,滋生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一旦热爱上学习,课业就不是负担,对知识的追求和占有就變成快乐和享受。

第二,可以避免机械重复的训练,避免死记硬背。不阅读的学生,他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只会听老师讲课,做作业——大量地做作业。而书读得多的学生,由于具有多方面的积淀,学习的时候思维活跃、举一反三,提纲挈领,融会贯通。这样的学生,自然学习负担不重了。

第三,读书可以梦回唐朝,浮想联翩,思接千载,遇见各式各样的人物,经历各式各样的场景。这一切,终将成为生活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终将成为生命发育的沃土。在这片沃土上,理想抱负逐渐生出来。在追求理想,实现理想中奋斗拼搏,流下汗水,体验生活和时代的美好,寻找知识,走向知识,幸福的事情,哪来课业负担过重啊。

作者简介

李本聪,泸西县中枢镇石洞小学教师,云南省特级教师。长期在农村小学第一线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和班主任工作。担任过21年的小学副校长。他自幼患小儿麻痹,五十岁上,由于左腿膝关节磨损严重,靠拄双拐、坐轮椅上下班。讲课只能坐在椅子上,旁边放块小黑板,完成板书后举起来,让学生观看。后利用多媒体,利用电子白板从事教学活动。先后在国家、省、州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教研文章二百余篇。出版86万字教育专著《做个爱思考的老师》。写有《教育书》《教师书》《乡村教师》《特级教师答问录》《36号教室记事》《和孙儿的成长谈话》《同学们好》《远山近影》《思想日志》《李本聪书信集》《李本聪日记》等20余本书,五百余万字。他还根据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创立了“文本细读”教学法。退休后从事文学创作,在《今日头条》上开辟“乡土系列”专栏。

猜你喜欢

减负提质学校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心灵之窗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转变教学行为 落实“减负提质”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