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教育规律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1-12-09王黎明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规律评价家长

王黎明

“双减”文件颁布之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教师、家长非常关心自己该如何应对。其实,说一千道一万,办法就是一个——尊重教育规律。学校要尊重教育规律,探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丰富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办法和措施;教师要尊重教学规律,积极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家长要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安排好孩子课余生活。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好事办好!

作为一名从教近30年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家长、社会对教育的“特别关注”和与日俱增的焦虑情绪,所以非常支持国家出台能够改变教育生态、构建教育新格局的“双减”政策。

教育本应是慢艺术,静等花开,而唯分数论的竞争环境导致教育追求“短平快”。两种不同的观念造就了不同的教育模式。哪种模式更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很多教师和家长都知道过重的课业负担会伤害学生的创造力和健康,长时间无休止的课业学习也是一种揠苗助長的行为,但别人都在做,自己能不做吗?“双减”政策落地,从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行为上入手,给日益激烈的校内校外竞争降温,这正是一个契机,让大家都先停下盲目竞争的脚步。但“双减”也不能只停留在对教育行为的规范上,最终还应该让这项政策倒逼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学习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做人、做事。只有让教育规律深入人心,这项改革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落实“双减”政策,在“减”的同时,我们一定还要配套做好尊重教育规律的工作,这中间最重要的三方是学校、教师和家长。

学校要意识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还是要去除唯分数论,学校要做的重要配套工作就是评价制度的改革,要多一些评价学生和教师的尺子,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专业特长,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将丰富的特色课程与学校的课后服务结合起来,将特色课程评价与特长学生评价做起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愉快、童年的幸福。

教师要做的最大努力还是在教学上,要提高效率,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效率。从今往后,教师都要有精细化管理学生时间的观念,精打细算地把学生的每一分钟和每一分精力都用好用充分,这就对备课的功夫有了更高的要求。留作业也是一门学问,精心设计,最好能够分层布置,更重要的是能够从有限的作业中找到有效的反馈,再去精准地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向课堂要质量,向辅导要精准,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才能打消家长的焦虑,缓解家校矛盾,这也是“双减”政策成败的关键!

家长也不能借口自己是非专业教育者,而把引导孩子成长的责任推给校外培训机构,家长必须成为教师的同盟军,与教师一起研究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学习困难,如何改变孩子的学习习惯。在陪同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家长都必须成为“教育者”,家长更大的责任在于陪伴,家长也要了解教育规律,不做揠苗助长的事,要支持学校各项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爱,感受到尊重,感受到责任。遇到孩子成长中的困惑,家长还要积极与教师沟通,家校携手育人才是王道。养和育都是父母的责任,无论养还是育,都需要教育智慧。

(来源 : 《人民教育》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规律评价家长
家长错了
找规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家长请吃药Ⅱ
巧解规律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找规律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