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SWOT分析

2021-12-09王云花王晓娴

绿色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省份长三角安徽省

陈 莉,王云花,王晓娴

(安徽建筑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1 引言

安徽省创新型省份建设起步较早。创新型省份建设评价,能更好地发挥安徽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效应,落实党中央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得全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安徽“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远景规划时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 优势

2.1 安徽省具有很好的科技创新支持

安徽省具有很好的科技创新支持。“十三五”以来,安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就,尤其是在刚过去的2020年,我国连续在精准脱贫、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防汛救灾四场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全省GDP总值为3.87万亿元、增长3.9%,增幅在我国排名第四。由于全省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才得以取得这样的成果[1]。安徽省系统动技术创新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一共颁布了20多个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和重要政策,这些政策正在逐渐构建具有全省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2]。

从科技创新平台上看,全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化建设取得显著进步,国家实验室、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合肥滨湖科学城“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成效显著[3]。从支撑引领发展上看,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融合在一起,科技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能力一直在提高。2020年,全省拥有近9000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发展格局上,全省实现了由“一枝独秀”到“竞相发展”的蜕变。

2.2 安徽长三角金融服务一体化

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以长三角金融服务一体化为支点,包含城市29个其中安徽9个,安徽有919家储备室人库企业、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先“大海捞针”,再“沙里淘金”该基地已成为面向长三角、服务科创板的重要金融赋能平台和市服务平台。安徽省被认为是上市公司的瞪化器、科技创新的助推器,要全面接受基地赋能,推动更多安徽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安徽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并且获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2.3 安徽产业技术创新呈现百花齐放

全省在新型显示领域的发展中获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包含了两大重要成果。第一就是解决了大显示面板这一问题的生产线在我省投入实行[4]。第二则是解决了面板薄的问题的生产技术,为蚌埠玻璃研究院成功开发并使用[5]。在医疗装备产业领域,我国首台口腔CT设备问世。在未来材料领域,铁基高温超导研究国际领先。在智能家居领域,合肥荣事达集团发布全屋场景品牌“品冠E家”。近年来,荣事达立足智能家居产业定位,全力打造智能家居全价值链生态系统,构建以机制创新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成功打造了荣事达智能家居国家双创示范基地。2021年3月10日,芜湖港洋山港“联动接卸”模式完成首航,长三角区域海关协同取得新进展,该模式实施后,一体化通关货物可以在洋山港和芜湖港之间直接运输,省略了转关申报和二次运抵等环节,可大调幅缩短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

2.4 文明创建活动成果丰硕

近年来,全省不折不扣的践行着当代社会价值观念,增加积极能量,在精神文明方面取得新的成效。在公民道德的建设上亦投入了巨大力度,坚持用先进的典型案例来引领道德建设,打造好人安徽的专题实践活动。全国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榜”入选数在我国排名第一,创造出道德建设领域的“安徽现象”。在创建过程中,各地改造提升了3800多个老旧小区、3400多条背街小巷、450个农贸市场,有效提升了人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3 劣势

3.1 安徽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全省的关键领域和环节仍然存在较高的改革需要。在农业方面,其发展基础并不稳定,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以及仍然有着乡村发展远落后于城市发展。在县级区域的多项经济发展不足,自然环境治理效果不佳。民生保障存在着多数短板,造成保障效率低下。此外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较多薄弱的地方,仍待改善。

3.2 科技投入相对不足

根据2018年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的相关数据[6],比较分析安徽科技投入状况和趋势,如表1所示。

表1 2018年各省市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情况

分地区来看,2018年我国R&D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的省市有6个,分别为广东、江苏、北京、山东、浙江和上海[7]。其中安徽省的经费投入排名为11,处于中上等层次,但距离广东、江苏等发达省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6个。其中安徽省排名第八,由此可以看出安徽科技经费投入均稳步发展,在数量上超越河南、湖北等省份,但与江苏、浙江等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安徽省应该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大对产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促进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3.3 工业化水平不高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和支柱,决定着城镇化的外延扩张和内涵提高的能力。基于快速工业化的基础上城市才会出现并且发展和壮大,而很多落后地区落后的原因也是因为工业发展不够发达[8]。根据增长极理论,经济增长是根据不同的强度刚开始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紧接着通过各种渠道向外传播,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9]。经济增长刚开始都是发生在那些条件相对有利,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城市,特别是全省目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为52.1%,虽然水平不低,可由此产生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都不强,城镇化发展的内动力较弱[10]。

3.4 人才供给方面存在短板

人才是各个领域的发展载体。而创新本身就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具有一流创新才能的人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优势和主导地位。目前,安徽的科技创新能力已进入我国第一方阵,但在人才供应方面仍存在短板。人才的比重对于全省未来发展举足轻重,因此,全省在人才机制上需要进行更加科学化的调整,人才的聚集使得知识聚集从而加速创新步伐。需要完善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与留滞制度以增强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质量、效率和贡献,以便使人才获得成就感,聚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强磁场。

4 机遇

4.1 加入长三角给安徽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近年来,安徽与沪苏浙之间的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融合程度得到加强,安徽加入长三角将为安徽在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中提供少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在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以及中部地区的发展中,使得全省便于发挥不同的优势。首先,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全省发展的层次等级。其次,这对加强发展势头有好处。国家对长三角形成为全球创新的要求更加突出了安徽科技创新的优势,它可以通过建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来源。最后,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利用政策上的优势,依托一市三省基础设施等契机,有助于安徽补齐短板、夯实基础,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4.2 安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省在《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纲要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全省现今面临发展的新机遇,由于我国现阶段对于在国内与国际上的发展新格局做出重大调整,这使得全省能够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例如区位交通,此外全省是一个含有众多人口的人口大省,人力资源方面丰富,因此全省在市场、人力资源和自然生态上拥有独特的优势,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道路上可以提供较多的人力资源,拓展发展内需,推动城镇化建设步伐。此外,人力资源的优势有利于全省发挥其知识聚集与外溢,在技术创新上有着不可比拟的效果。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扎稳脚跟。

4.3 科技创新成为安徽省发展的核心战略

省委省政府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一是顶层设计上,省委、省政府高规格成立建设创新型省份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二是财力保障上,真金白银支持创新型省份建设,从2013~2020年来共安排了专项资金74亿元。三是工作推进上,遵循科技规律,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统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作,设计出台了涵盖创新驱动发展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政策。

5 威胁

5.1 安徽省旅游结构仍处于初级产业化阶段

全省旅游业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景区区域发展的不科学导致周边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与污染,此外旅游开发过于急于求成,导致开发力度过大,过度追求发展速度降低了产业的可持续性。由于目前的发展状态,使得全省该产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此外,安徽省部分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中,对于其概念模糊,科学化意识淡薄,这导致了部分地区出现功能过于分散,不能有效地进行融合,无法摆脱较为落后的工业园、度假区等旧发展思维,使得特色小镇发展不足、缺乏竞争优势[11]。因此,提高全省旅游业发展进程需要对该种发展状态的不科学性进行根治处理。

5.2 环境资源的挑战

安徽省作为高速发展的生态省市,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产业发展模式短期内不可能扭转的情况下,由于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和交通建设对土地需求的大量增加,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很完美的改变,使得突出的人地矛盾进一步加剧,城市大规模建设会使得城市的资金链面临威胁。与此同时,过度开发将继续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得建设生态型城市面临很大的压力,生态环保任务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省份长三角安徽省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16省份上半年GDP超万亿元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22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