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电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报告编制的思考

2021-12-09吉增宝

绿色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填方土石方扰动

吉增宝

(湖北安源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40)

1 引言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相关法规要求,是预防人为活动所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也是治理人为活动所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依据。在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各行各业,但由于建设项目前期设计深度以及外部条件的局限,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变更也常有发生[1~5]。2016年3月,《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利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6〕65号),对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提出总体要求[6],同时部分省市也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相关规定[7]。

目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情况越来越多,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报告主要依据变更管理规定、《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以及相关要求进行编制,国内部分单位也对方案变更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思考[8~11]。但在编制过程中,对工程变更的影响以及关注重点缺乏足够的分析,本文将以风电项目为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供参考和讨论。

2 风电项目建设特点

2.1 项目组成

以某风电项目为例,工程规划装机容量为100 MW,安装40台风力发电机,单机容量为2.5 MW;配套修建风电场道路约47.45 km;新建35 kV集电线路总长88.46 km,其中直埋电缆线路60.54 km,架空线路27.92 km;新建一座220 kV升压站1座。根据具体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区可划分为风机区、集电线路、升压站、场内道路及施工生产生活区。

该项目位于低山丘陵区,风机在风电场范围内呈点状分布,由于受地形条件和风资源影响,风机分布较为分散,该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低山丘陵地貌,其中29台风机沿山脊分布,11台风机位于山丘顶部。集电线路主要是将各风机所发电力汇集并输送至升压站,包括地埋电缆和架空线路两种形式。场内道路主要是满足风机、升压站等设施的施工及后期运维需求,需要连接各风机和升压站等设施。

2.2 施工扰动特点

风机区主要施工内容包括风机基础施工、风机吊装以及配套箱变施工等。本工程风机基础均采钢筋混凝土实体重力式圆形板式基础,基础直径为19.8 m,基础埋深3.85 m。每组风电机组配置一台箱式变压器,基础埋深1.70 m,底面尺寸约为3.1 m×2.6 m,采用天然地基。风机及箱变基础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局部需要进行爆破。本工程风机安装需要使用800 t履带吊车,单个吊装平台平均占地约2000 m2,该区域需要进行平整,满足吊装要求。风机区占地8.02 hm2,挖方32.61万m3,填方32.61万m3。

集电线路的电缆部分主要采用直埋形式,沟槽根据地形情况采用人工开挖或反铲挖掘机开挖,沟槽断面为深0.9 m×0.6 m,两侧沟壁按1∶0.5放坡开挖。架空线路施工过程中涉及地表扰动及土石方挖填主要为杆塔施工,且呈点状分布。集电线路区总占地8.06 hm2,挖方7.26万m3,填方7.26万m3。

受地形因素制约,按照路基挖填情况可以分为挖方路段、半挖半填路段和填方路段,其中半挖半填路段46.42 km,填方路段0.56 km,挖方路段0.47 km。道路在路基施工阶段存在大量的土石方挖填量,也是水土流失重点区域。本工程场内道路占地44.49 hm2,挖方总量42.69万m3,填方量总量42.69万m3。

升压站站区原地面自然标高209~224 m,场平设计标高为216 m。厂址场平过程中,场区西南角和东侧中部为挖方区,其余为填方区,厂址周边主要形成填方边坡,在填方边坡设置有衡重式挡土墙,场外边坡坡脚设置排水沟。升压站区总占地2.28 hm2,挖方2.7万m3,填方2.7万m3。

由此可见,山区风电项目实施过程中场内道路和风机区由于地表扰动面积和土石方挖填量较大,也是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12~14]。

3 水土保持方案变更关注重点

3.1 项目变更情况

项目原水土保持方案批复之后,由于受地形地质、居民生产、交通运输及风资源等因素影响,主体工程建设方案发生局部调整。项目总装机容量和风机数量没有变化,仍为安装40台单机容量为2.5 MW的风力发电机,但部分风机位置发生变化,其中20台风机位置发生较大变化。由此导致场内道路、集电线路等发生相应的调整,升压站位置未发生变化。由于方案调整,工程占地、土石方挖填量以及道路和集电线路等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方案变更前后主要指标对比情况

由此可见,方案变更调整之后,工程占地和土石方量均较原方案有所下降。总体来看,在项目总装机容量不变的情况下,项目在土地资源占用、地表扰动以及土石方挖填等方面得到一定优化,从水土保持角度看,有利于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

3.2 方案变更的关注重点

工程变更后,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工程设施数量的变化以及工程设施位置的调整,都会导致工程占地、土石方量、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措施布设以及水土保持投资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9,13]。根据工程变更的具体情形,总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形,即位置性调整和数量型调整。

3.2.1 主体设施位置性调整

位置性调整主要指主体工程建设内容不发生变化,如风机数量、道路长度、升压站址以及集电线路长度等不变,仅仅是各类设施具体位置及路径发生较大调整。该工程共有20台风机发生位置性调整,12.06 km的道路发生位置性调整,27.20 km集电线路发生位置性调整。

由于扰动区域位置的变化,地表坡度、植被覆盖、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即使总占地面积不变,水土流失影响及危害也可能发生很大变化。因此,针对此类调整,应重点关注位置性调整对影响水土流失各类因素的影响,如占地面积、地表扰动强度、植被破坏数量等,这就需要重点关注调整后的设施所在区域的地质地形、植被、水文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平纵面布置和施工工艺组织评估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从而为措施的布设和投资估算提供依据。

3.2.2 主体设施数量性调整

数量性调整主要指主体风机数量、道路长度、升压站址以及集电线路长度等发生变化,其中对于数量减少情形,保留部分建设位置及路径与原方案一直,对于数量新增的情形,原有部分建设位置及路径与原方案保持一致。该工程数量性调整主要发生在场内道路和集电线路方面,其中场内道路长度减少2.45 km,集电线路长度增加23.67 km。

针对数量减少情形,由于设施所在区域地质地形、植被等未发生变化,因此扰动强度和影响强度与原方案相同,工程变更仅仅体现在总占地面积、土石方量、扰动面积、植被破坏数量等方面。因此,针对该类变更,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有所减少和降低,水土保持变更方案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主体工程设施数量方面,在此基础上对应更新相应的占地、土石方量、预测结果、措施量以及投资额。

针对数量增加情形,由于新增部分在原方案中没有考虑,因此应按照新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对新增设施基本情况、施工工艺、地形地质、地表植被以及水肥光热等自然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水土流失预测、措施布设及投资估算。

3.3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工程风机数量未发生变化,在场内道路长度减少,集电线路长度增加,但在工程占地、土石方量等方面较原方案均有所减少。经过预测,该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表面积62.85 hm2,损毁植被面积62.45 hm2,新增水土流失量1336 t,较原方案均有减少,其中可能导致的新增水土流失量较原方案减少近70%。同时,由于扰动强度及水土流失影响减少,工程水土保持投资也大幅减少,较原方案减少了45%。

从水土保持角度看,工程方案进行了优化,缩减工程量,扰动面积及流失量均下降,因此该工程变更对于水土保持来说是有利的。

4 结论及建议

从具体工程变更情况可以看出,风电项目风机位置、场内道路等建设项目位置调整,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具有较大影响。因此,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报告编制应更加关注工程变更对水土流失影响程度的变化,重点分析工程变更前后的扰动面积和扰动强度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对比分析水土流失量的变化。从水土保持角度可将工程变更分为位置性调整和数量型调整两大类,并根据变更类型针对地形、植被、土肥等条件的变化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

在简政放权和优化营商环境大背景下,既要简化企业办事流程和提升企业办事效率[15,16],同时也要守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行政监管坚持绿色环保主线,针对水土流失危害减轻、扰动和破坏强度降低的变更,其变更本身就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可适当简化内容和流程,针对扰动强度和水土流失危害增大的变更,应严格审批,避免工程建设及变更违背绿色发展要求。

猜你喜欢

填方土石方扰动
一类五次哈密顿系统在四次扰动下的极限环分支(英文)
基于扰动观察法的光通信接收端优化策略
核电厂土石方平衡影响因素分析
带扰动块的细长旋成体背部绕流数值模拟
露天矿山土石方量的测量及计算
除夕夜忆花屋塆
道路路基工程填方施工质量控制
带电的标量场扰动下ReissnerNordstrm Antide Sitter黑洞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