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点评的公众对中国国家公园认知分析

2021-12-09闫永亮

绿色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景区公众公园

张 余,闫永亮

(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 昆明 651515)

1 引言

近年来,“国家公园”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词汇,很多地方都有建立国家公园的考虑,但公众对于国家公园的内涵、管理、发展模式等方面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

2 研究进展

在中国国家公园的发展研究方面,袁婷等[1]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还未出现国家公园这一类型的保护地。唐芳林等[2]在对我国建立国家公园的探讨中认为,我国 1956年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可以说是中国国家公园的雏形。纳梦月等[3]对中国首个国家公园的产生进行了研究,云南省于1998年率先探索引入国家公园模式,并尝试实践建立国家公园的可行性。2006年,云南迪庆州借鉴国外国家公园管理经验,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建立了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李有军[4]认为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2008年10月8日联合批准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试点单位——黑龙江省唐王河国家公园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获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核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

林洪岱[5]认为诸多实践已证明,国家公园制度是行之有效的,既有利于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又有利于开发出游客赞赏的目的地景区,还有利于改善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张金泉[6]从国家公园的使用价值、生态地租和服务价格、福得评估等方面研究,辨析了国家公园的建设、管理、经营和运行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探讨中国国家公园体系发展的宏观制度环境和微观运行效率,阐述了国家公园实施的可行性。吴平[7]认为我国“国家公园”类型多样,十几种不同名称的“公园”“保护区”重叠司空见惯,多块牌子的背后呈现出管理体系的混乱和部门利益的竞争。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势在必行,并从理念、体制及行动三方面提出了如何建设国家公园。

在景区多头管理的混乱观理体系下,如何建设国家公园体制也成为了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苏杨[8]针对多头管理,认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重点在于体制,即通过新的管理体制实现国土空间的分功能使用,统筹解决管理问题。庞春雨等[9]认为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最大的难点在于突破旧体制,建立新体制,成败的关键也在于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体制的问题。田世政等[10]对普达措国家公园的案例研究及其与世界上代表性国家的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的比较表明: 我国国家公园发展初期在个别地方的试点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完备的、完整的制度供给,只可能有国家公园之名,不可能有国家公园之实。中国国家公园发展的全面推进还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制度再造和顶层设计。文连阳等[11]通过研究总结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公园模式,得出对我国建立国家公园的启示:建设符合民族区域特点的国家公园立法体系、建立形式多样的国家公园发展模式、倡导国家公园建设中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相结合机制、加大国家公园环境治理与评价监测力度。

综合以上各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可知,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有强有力的政治支持,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公众对国家公园的认知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他们的需求和满意度,从而为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数据参考。各个学者通过对国家公园建设的路径探索和对国外国家公园建设经验研究,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提出许多宝贵建议。因此,公众对中国国家公园认知分析研究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3 数据采集与处理

虽然中国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已经开展有一段时间,但媒体中相关的内容并不多见。通过对“腾讯新闻”“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知乎”等“APP”和“微信订阅号”搜索有关中国国家公园的新闻、文章等,选择有公众评论的内容,一共获得862条评论。而这些评论中有一部分为单纯的点赞或无关的评论。在这些评论进行筛选后,得到有价值的评论文本共428条。

将采集到的评论复制到文本文档中进行文本预处理,将意思相近的词语替换为统一的词汇,例如:将“景点”“景区”统一替换成“景区”,“大熊猫”“熊猫”统一替换成“熊猫”,将文本内容替换处理好了之后重新保存,方便重新进行词频分析。

4 分析结果

4.1 高频特征词分析

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 6软件对修改处理后的文本文档进行分析,分析前先把“的”“都”“然后”等敛词和副词以及与公众对中国国家公园的评论无关的词汇纳入过滤词汇表,再运用软件过率无关词汇,获得排名前 40 的高频特征词及频数(表1)。

表1 高频词统计

由表1高频特征词可知,排名前40的高频词中有“保护”“收费”“黄石”“破坏”“管理”“秦岭”等,根据这些词汇的特点可以发现公众对中国国家公园的认知还比较浅显,主要表现在:国家公园是否收费、中国国家公园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在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区别、应在哪些地方建立国家公园、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等,从这四个方面可以具体了解公众对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看法,因此在分析公众对国家公园的认知将从这4个方面展开。

4.2 认知分析

4.2.1 收费认知

从“门票”“免费”“车费”“盈利”等高频特征词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群众还是希望中国国家公园能为游客免费开放,很多人对中国的旅游业持着消极态度,认为国家公园是“私家公园”,建立国家公园只是变着法子“圈地赚钱”等。另外景区内的交通费也很贵,大巴车、缆车等的费用加起来都超过了门票费。也有小部分群众持有理智心态,从“建设”等词可以看出,他们认为像一些比较冷门的景点,没修路、没修厕所的才不需要收门票,国家公园属于国家级的保护地,要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建设和经营,收费是为了支持国家公园的建设。其次,国家公园是保护生态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形式,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的保护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不收费如何投入保护。部分游客认为靠收取门票能达到节流的作用,如果国家公园都是免费开放,那游客一定非常多,对景区的破坏将是巨大的。因此,我国国家公园今后在运营过程中,关于收费这一项一定需要结合民情分析考虑后予以定价。

4.2.2 比较认知

从“美国”“黄石”等词可以看出,公众主要将我国国家公园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进行比较,中国的大部分热门景区人都很多,交通拥堵,排队时间长,针对这点很多评论中提到:“相比之下同样是在美国,用车环境美国‘农村’就比美国城市好很多,美国欧洲日本台湾都如此:城市很小,‘农村’很大”。“西方的国家公园很少有收门票的,即使收,价格也很低,而我们国家除了工资不高其它什么都高”,从这条评论可以看出,很多游客都认为比起国外,我国的生活成本和旅游花费比较高。“看过纪录片感觉美国国家公园真是不可超越的,希望我国奋力直追,好好保护,因为这些绝对是超越景区的存在”,这种评论相对比较客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历史较久,管理制度完善,是其他国家公园的楷模,确实值得大家交口称赞。关于公众将我国国家公园与国外的国家公园相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国家公园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令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因此才会夸赞国外国家公园的各种好。因此,我国在建设国家公园过程中要充分吸取其他国家公园的经验和教训,改变我国旅游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增强国人对中国旅游业的认同感。

4.2.3 地点认知

从“秦岭”“普达措”“三江源”“钱江源”“神农架”等词汇可以看出,每个人所期待的国家公园有所不同。一些人认为中国历史渊源证明秦岭是中国中心,“被尊为中国的父亲山,南北分水岭的秦岭,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公园,而且是国家中央公园。秦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之肺”。秦岭的地理意义非同一般,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位置、气温、降水等分界线,因此秦岭的自然资源也别具一格。也有人比较期待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彩云之南,美景迷人,是大部分国人心之所向。三江源国家公园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江河发源地乃国家重点保护区,治理和发展好了源头才能保障水源的清澈,造福下游地区。公众所期待的国家公园试点与他们的居住地有关,很多人希望他们所在的地区能有国家公园,这种心理有攀比的成分在里面,也有认为自己的家乡适合建立国家公园,更多的可能是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大型的工程建设能够提高自己家乡的经济水平。还有的群众客观的认为哪些地区应该通过国家和政府的干预被保护和发展起来,哪些地方曾经去过感觉不错等。国家公园选址是一个客观性问题,不会随着公众认知发生改变,从评论可以看出很多人对国家公园的概念还比较模糊,普遍认为景观迷人,值得保护的地方就应该被建立为国家公园,将国家公园和景区、保护区等概念混为一谈,因此,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落实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政策时应先让群众了解这一政策及相关概念、规章制度等,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群众的支持。

4.2.4 环境认知

从“生态”“开发”“破坏”“完了”等词可以看出公众对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存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态度。消极者认为中国大好的河山,美丽的风景,流传千古的诗篇已经满目疮痍,索然无味了,几千年的摧残也没有这几十年彻底!许多景区进去就是数人头,脚尖对脚跟。景区越出名人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许多景点开发之后就逐渐变得商业化,破坏了原有的自然之美。支持者则认为建立国家公园政府可以更全面的保护该景区的资源,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保护地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从而使一些江河发源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环境问题也是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自然景观被开发过度逐渐变得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自然之美,破坏了当地淳朴的民俗民风;也有很多人文景观历史遗迹遭到开发者和游客的人为破坏,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等现象随处可见。公众关注中国国家公园建立后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可说明可持续发展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4.3 情感分析

通过ROST,对抓取的公众对中国国家公园点评的具体评论内容进行功能性分析,对各条评论进行情感赋分后统计得到结果见表2。

表2 情感分析统计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所有评论中,中性情绪即情绪得分为0的占据了80%以上,积极情绪只有12%稍多,消极情绪则非常之少,不到4%。而在积极情绪中,又以10分以内的一般积极情绪为主,10~20分的中度积极情绪仅有2条评论,没有20分以上的高度积极情绪的评论。消极情绪中,全部为一般消极情绪,没有中度和高度消极情绪。总体而言,公众对国家公园的认知基本上处于比较中性的状态。

5 结论

(1)大部分公众还不清楚国家公园具体代表着什么,对国家公园的认知比较片面,只关心国家公园好不好玩。因此我国的国家公园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大宣传力度,将国家公园的定义、功能、管理模式、基本特征、可持续发展等概念深入人心,获得群众的支持。

(2)公众非常关注国家公园的收费问题,这主要来自于公众认为我国大部分4A、5A级景区门票都很贵,景区内的交通费也很贵。大部分公众希望我国的国家公园能够免费对外开放。少部分公众对国家公园收费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收费只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为游客提供更加满意和舒适的服务。

(3)较多公众喜欢国外的国家公园经营模式,他们认为国外的国家公园便宜实惠。我国在进行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时可以借鉴国外的国家公园案例,但是也要结合中国国情。

(4)大部分公众都关注国家公园的环境保护问题,希望通过国家公园建设促进环境保护。因此,国家公园在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应该吸取以前旅游业发展时各个景区存在的问题,避免过度商业化。

但总体来说,由于公众对国家公园认识不够,所以对国家公园在情感上持中立的态度。

猜你喜欢

景区公众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在公园里玩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