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材料在我国写意油画中的运用

2021-12-08李静

河北画报 2021年22期
关键词:肌理油画艺术家

李静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一、综合材料的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绘画的形式也变得非常丰富,越来越多的综合材料也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在架上绘画中。在传统艺术中,材料语言一直是造型和色彩语言的基础,并长期不被人们重视。但是在现代艺术中,它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实,综合材料在我国起步较晚,立体主义出现时,西方画家就已经开始使用综合材料了。并且综合材料一词从一开始就是从西方国家传入国内的,原意是指混合的媒介。我们可以把它拆分开来理解,首先混合的,是指各种各样我们生活中的材料例如沙子、树脂、清漆、石膏等混合在一起。媒介,这一词很好理解,艺术家想要表达情感,他必须要有一个载体,它可以起到连接的作用,是艺术家和观者之间的一个桥梁,我们把它称之为媒介。综合材料并不只是简单的物质材料,它还带有某种精神属性。艺术是很主观的,所以对于综合材料的选择,艺术家有很大的主观性,艺术家根据画面主题的需要,进行综合的考量,选择合适的材料。例如,想要厚重一点感觉的会使用粗糙的材料,想要高贵典雅的感觉会选择使用细腻的材料等等。总之,艺术家想要找到最适合的材料必须要不断尝试才行,还要和生活相结合,深入挖掘材料特性。

二、写意油画的概念

写意油画是介于西方绘画和中国传统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慢慢开始出现的。写意油画一般描绘的主题多是风景。但是它和我们传统的风景是有区别的。传统的风景画只是简单的运用到画笔,而写意油画却不局限于只用画笔。我们虽然使用西方的绘画颜料和工具,但是表达的是我们本民族的事物和情感。写意油画注重对意境的追求。所以它并不是简单的描摹临写,它是通过事物的外在形象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来。写意油画并不是简单的主观创作,它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在绘画创作中,写意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在于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意境。也就是说,画家所画的事物,不光是对事物的外在进行描画,更是自己内心的写照。这与我国传统绘画一脉相承。写意作为传统的美学思想,在油画实践中,不断受中国本土文化的熏陶,很大程度上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其写意精神成为中国油画的一大特色。写意还是一种创造性的绘画,它会根据不同的物质材料呈现不同事物的质感和趣味,同时综合材料的应用不断扩宽了艺术创作的空间。[1]

三、综合材料在写意油画中的运用

在当代艺术中,综合材料已经成为艺术作品中生动的一部分,活跃在各个主要艺术领域。在各类年度艺术展和主题展中,我们总能看到材料比较全面的艺术作品,很难以物质进行分类。在艺术创作中,不仅涉及到创作材料的选择,还包括对材料的加工等。从材料的特性出发,我们应该赋予画面中的材料新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把它们堆砌起来。我们需要以合适的方式使用合适的材料,这样才能在画面上起到增值的效果。艺术家将多种材料技术和创作理念融合在一起,在为艺术提供更多新奇想法的同时,也增加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利用综合材料的需要,艺术家总是对材料有感知和创新,跳出传统材料技术的框架,获得新的表现,因为艺术不仅是人的需要,也是人的创造。每种材料都具有自身的特性,艺术家在创作时要对材料具有感知力和创新力,通过尝试性的实践,表达艺术语言的多样性。综合绘画中的材料技法大致分为三大类型,分别是媒介肌理法,拼贴法,拓印法。[2]

(一)媒介肌理法

媒介肌理法,是艺术家借助一些绘画工具和绘画颜料在画布上留下笔触的方法,例如,我们借助刮刀进行刮刻,堆积,和喷洒绘画颜料,以及在画布上面黏贴金属,木头等,混合各种材料,给予画面特殊的肌理效果。材料肌理就是艺术家选择不同材质的特点,形成画面主题的肌理。不同的材料,粗糙的,平滑的和流动的,都可以产生不同的含义。肌理在现代的很多画中都能看到,肌理其实也存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画家使用肌理无非是想做出效果和大自然中某些事物相似罢了,所以在写意油画作品中,物质材料在画面中所形成的肌理会给观众某种精神暗示,并且还会对画面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我们制作肌理的材料一般有立德粉,丙烯,颜料,清漆,石膏,树脂等材料,在正式制作肌理时,我们应该调配好各种材料之间的比例,然后再加入粘合剂,然后等胶干掉之后,肌理才会留在画布上,但是我们制作肌理时一定要记住,并不是材料越多越复杂对画面就是好的,还应该考虑到材料与创作的主题是否相得意彰。只有用得其所,才是最优的。

(二)拼贴法

早在二十世纪刚开始时,西方一些前卫的艺术家,例如马蒂斯、布莱克、毕加索等,就对手工纸拼贴艺术进行了实验性的探索和研究。当毕加索的第一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问世之后,拼贴法开始被大众知晓。它完全打破了传统艺术家的创作思路。拼贴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各种可能不太相干的材料拼在一起,然后贴在我们的画面中。拼贴,这种手法现在经常出现在当代艺术家的画面中。拼贴并不是简单的将材料进行叠加,它也是要根据一定的构成法则,色彩关系然后再通过艺术家的再创造,使材料变成另一种形式呈现在观者面前,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就像视频剪辑师一样,有一堆材料放在那,但艺术家只会选取对自己主题有用的材料 ,拼贴在画面中。拼贴法打破了传统的西方绘画法则,透视,在拼贴过的画面中透视法则可能荡然无存。[3]

(三)拓印法

拓印是我国的传统的手工艺,它始于宋朝,是最古老的印刷技术。但现在,随着物质材料不断创新,一些艺术家从我国的本土文化出发,将拓印这种技法运用在油画中。拓印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复制,它可以复制很多东西的纹理和质感。例如,鞋底,鱼网,球拍,植物等,然后借助油画颜料,丙烯,油漆等绘画材料,印到我们的画面中。艺术家徐冰《鬼打墙》作品就是用宣纸来拓印长城的一幅艺术作品。运用拓印的方法,可以将长城上砖石被岁月侵蚀的印痕完美的复制出来,这样给观者带来无比震撼的视觉感受。

从画面的关系来看,拓印法不但可以制造出丰富画面的基底,还可以绘制出各种生动的形象。我们在拓印内容时,也是需要艺术家进行二次创造的,需要艺术家对画面进行经营与安排,根据艺术家对主题的理解,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内容。

四、我国艺术家在写意油画中对综合材料的实践

二十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绘画观念的涌入,中国艺术家也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运用在自己的画面中。但是,当时国内艺术家对综合材料也知之甚少,所以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材料艺术想法,经过几十年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一批以综合材料为主进行写意油画创作的艺术家逐渐浮现出来,诸如管策,尚杨,许江,张元,朱进等等。他们从本土文化中出发,发现不同艺术之间都在自然中呈现一种和谐状态。下面笔者重点分析一下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他们在综合材料作品中的绘画特色。

(一)许江.

许江是我国比较早的,将综合材料运用在油画创作中的艺术家了,他也是一位中西结合的艺术家,他根植于中国文化,又受到了西方国家的熏陶,他把这两者物质很好的融入了在他的创作中,许江的画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有气势,虽然没有见过艺术家本人,但是从他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本人内心肯定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他的艺术被称为绘画浮雕,他的作品都挺厚重的,给人一种视觉的碰撞之感。在他的《弈棋》作品中,就透出了中西合璧的气质。这幅画中的元素有棋盘,棋子,石膏手,脸膜,还有宣纸。其中棋盘,棋子,和宣纸都是很能代表我们中国文化的,而且整个画面透出一种古朴的气息。材料本身彰显的文化价值,于其创作理念很契合。

许江非常注重绘画中精神层面的意趣,他支持在写意油画中不光要使用材料,更应当注重文化内涵。在许江的作品《葵园》系列中,他很明显的完成了从物质性到精神性的升华,观者能很明显的感觉到他笔下向日葵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我们不能只是看到画面表面的材料,我们更应当了解材料背后所暗含的精神寓意。我们需要油画民族化,如果我们脱离了我国文化的语境,那我国油画和西方油画也没有什么异同了。

(二)张元

在张元的综合材料作品中,他使用了生活中可见的一切材料,在他作品中的材料不是单一的,而是以多种复杂的材料技法,创作出强烈的肌理效果和视觉表现。他热衷于对材料的深入研究,并且他能够在他的作品中充分发挥材料的本质,并把它们转化成自己独特的符号和绘画语言。张元在进行研究综合材料中,一直立足于中国民族文化之中。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也能感受他比较注重表现当时的文化社会背景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元素。在作品《天水一色》中,他利用现成品亚麻布独特的肌理和材料与油画融合,产生新的视觉形式,在材料、形体、色调、构图等方面形成有机统一。它既不是粗糙的,也不是随意的。画面的块与形融合在画面的结构关系中。通过丙烯颜料与材料的有意识重组,艺术家利用材料的文化属性,通过绘画来展现超越物质本身的文化语言,表达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张元也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对自然客观存在的尊重。同时,他也用自己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对中国山水世界更深层次的质疑。再如,他在综合材料绘画《自然,裂变系列之一》中,张元运用不同的材料,结合传统油画颜料,创作出充满肌理效果的艺术作品,山体的厚重与万物丛生的场景,被张元的综合材料表现的淋漓尽致,大自然本身就充满着随机性与不稳定性,而张元正是通过这种肌理的表现形式来对大自然的本质进行艺术的刻画,使得材料在绘画中并不是那么突兀,反而融合于作品中,恰到好处的展现出大自然宏伟的气质。

(三)尚扬

在综合材料创作的过程中,有很多不是我们人为能控制的因素。尚扬很重视绘画创作中的这种偶然性,这种偶然性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他说:“随机,即在能够把握住作画过程中出现的‘偶然性因素’,并将其发生引入至画面中成为的某种存在意味。而作画人的个人修养与经验性趣味必然也会左右作画的过程,从而达到顺其自然的有效的把握偶然性,同时作画人骨子里的那些东西也将会袒露无疑”。想要获得这种偶然的惊喜,艺术家必须要对材料十分的熟悉,因为综合材料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在尚扬的作品中,他经常将丙烯、墨水、沙子、清漆、植物、照片、蜡等材料介质折叠在一起,并使用拓印、喷墨等创作手法。在“大景观系列”作品中,尚扬以沙、丙烯、油画为媒介进行创作。西方看似破碎的开端集,似乎有写意山水的自然韵味。他的作品充满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对人、社会、自然、文化等多方面的关怀,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的界限。由此,综合材料在尚扬的画面中得到了全新的再创造。具有山水风格和综合材料相结合的创作形式成为了尚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五、综合材料对我油画创作的影响

第一次见到综合材料的绘画,就被其画面深深的感染,我记得当时在展览中见到的是基弗的作品,大受震撼。原来画画可以这样画啊,就这样,他的这些画像一颗种子一样,在我读研的时候,悄悄的在我心里发了芽。在研究生期间,我开始有意识的把综合材料运用在我的画面里,比如水泥,石膏,金箔,铁粉啊等材料,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发现绘画不能一味的模仿别人,还得融入一些特色,我想到了我国本土画家许江,他的作品带有浓浓的东方情怀,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的作品。他的葵花太有生命力了,而且尺幅巨大,带给人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在我创作的过程中,也是深受他的启发,我选择了枯荷作为我的描绘对象,其实画荷的画家也挺多的,如林风眠,常玉,吴冠中等人,荷自古以来,就被文人墨客所喜爱,并作为清洁高雅的象征。可是当昔日的荷叶褪去了绿衣,只剩下邹巴巴的皮囊,难免会别人忽视,但是每每我看见这样情景的时候,心头却涌上来一股感动。让我忍不住想要画下来。

下面这幅画是我的作品,在《荷韵》(图1)这幅作品中,我尝试了多种材料媒介结合起来使用,分别用到了水泥,石膏,金箔,这幅画我想描绘的是深秋荷塘里荷叶已经枯萎时的画面,我在湖蓝色的底上刷了一点水泥,水泥正好可以营造这种萧条的氛围,然后荷叶的颜色上,我也做了一些调整,没有用的很深沉,为了和背景的深色做区分,突出视觉中心,后面又使用了白石膏,使用白石膏是我的偶然尝试,我发现白石膏在画面中正好可以启到局部提亮的效果,很自然,和整个画面很契合。在荷叶的局部地方,我还用到了铜箔,因为铜箔加热之后会出现比较斑斓的颜色,我觉得和枯萎的荷叶很搭,于是就用在了局部地方。在使用综合材料的过程中,我发现,综合材料绘画,不是材料的堆砌,找到适合画面的材料才是最重要的。

图1 《荷韵》

六、结语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艺术的观念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艺术的形式也层出不穷。在写意油画的中,加入了材料,是顺应了时代和艺术发展的潮流,也增加了油画艺术从未有过的视觉表现的张力。综合材料在油画中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中外艺术家都在进行大胆的尝试着,努力寻求着新材料,新形式。力求将综合材料之美诠释到极致,对于油画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要紧跟时代的潮流,把握住艺术的创造脉搏。

猜你喜欢

肌理油画艺术家
万类霜天(油画)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融入城市肌理的未来社区——地产空间设计专辑
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应用
感受肌理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油画去哪了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