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日本民谣狂想曲》在萨克斯管学习中的意义

2021-12-08孙辛宇

戏剧之家 2021年35期
关键词:尺八乔恩萨克斯管

孙辛宇

(武汉音乐学院 演艺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

一、日本民谣音乐的起源与主要内容

日本民谣,最初是由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活与劳动中或节日祭祀中逐渐创作出来的口耳相传的歌曲。在诞生初期,其并没有标准的记谱,随后逐渐流行起来,并由音乐工作者整理。在不同的地域,也拥有不同的曲调,人们多以歌曲所在地命名这种曲调。歌词的内容大多数也是在描写民众日常的生产生活,记录一件事情或是表达一种情感。同日本的雅乐相比,日本民谣在演奏和演唱时常常不拘一格、随心所欲,因此日本民谣音乐的风格和情感就非常多元化。

二、《日本民谣狂想曲》作品分析

(一)津轻乔恩嘎啦调

津轻三味线,是三味线的一种分支,源自于古名称为“津轻”的日本青森县,《日本民谣狂想曲》当中的几首民谣原曲所使用的乐器就是津轻三味线。它具有拨、滑、打、揉、叩、勾、压等丰富多样的演奏技巧。在开篇的第一首民谣小调中,就是津轻三味线所弹奏的乔恩嘎啦调,乔恩嘎啦调也与世去调、小原调并称为津轻三大民谣曲调。这首曲目的原曲包含了人声演唱和三味线伴奏两部分。

原曲当中,乔恩嘎啦调是以人声发出的高亢嘹亮的嗓音为开始,演唱者只发出“啊~哦~哟~”这样类似的音节,同时带有嗓音音调的转换。谱例1 中,第二小节到第四小节,是整首曲目的开篇,萨克斯管同样是以一个力度很强且带有重音的长音开始,随后使用滑音的演奏技巧来模仿人声演唱中的音调转换,生动地再现了原曲,并且起到了惊艳开场的作用。乔恩嘎啦调在人声演唱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滑音的使用,在接下来的段落中萨克斯管滑音技巧也多次出现。

谱例2 中,人声模仿段落结束,速度转为快板,开始进入模仿三味线的乐段。谱例2 标注“play like ‘Shamisen’”,意为模仿三味线的声音。如何使用萨克斯管这一吹奏乐器模仿弹拨乐器,作者并未明确标注,通过对三味线和萨克斯管演奏技巧的研究,可知弹舌音无疑最能模仿拨弦的声音。因此在谱例2 当中的第一小节,所有四分音符前的倚音应全部使用弹舌来演奏,以此来呈现三味线拨弦的效果。然后在第三小节带有重音的四分音符处加入颤音,呈现三味线扫弦的效果。这些演奏技巧使萨克斯管很好地表现出了三味线的特点,巧妙地再现了乔恩嘎啦调的经典旋律,起到了盛大开场的作用。

(二)会津磐梯山

会津磐梯山位于日本东北地区,是跨越福岛县三个村庄的山岳,被选为日本的百大名山之一,也被称为会津富士山,它是福岛县的象征。本首乐曲中出现的“会津磐梯山”就是福岛县会津地区脍炙人口的民谣,使用的民谣曲调叫做玄如曲调,作为人声演唱的民谣在风格上与津轻乔恩嘎啦调类似,演唱时多发出“耶咿呀~”这样的声音。在这一段乐曲中,作曲家改编的侧重点在于音乐风格。

谱例1:

谱例2:

“会津磐梯山”的原曲所使用的调式与日本传统民谣《樱花》相同,是非常典型的日本民谣五声调式音阶,在旋律的走向中,多为小二度的上行与下行。这种带有鲜明的日本传统五声调式风格的曲目,对于没有接触过日本民谣音乐的听众来说,在听觉效果上显得较为晦涩难懂,比较难以接受。作曲家在编曲时为了让听众更容易接受这一旋律,首先在钢琴伴奏声部上做了如下改编(见谱例3)。

谱例3 是钢琴的伴奏声部,使用了两种节奏型,即高音声部的三连音和低音声部的八分音符琶音,三连音使用连续的大七度小六度跳进,并且在大线条旋律中进行上行下行的循环往复。琶音则使用小三度上行琶音连续弹奏,整体力度为弱。

从音响效果来看,这种节奏取代了原曲中三味线颗粒感过强的伴奏,整个旋律的大线条变得更加具有流动性,更加连贯。整体气氛从之前的热烈喧嚣进入到一种安静且空灵的意境当中。这段旋律仿佛飘向空中并化作整座山岳,仿佛使听众真正置身于会津磐梯山之中。钢琴声部这种氛围上的渲染,也为之后萨克斯管声部的进入作了铺垫。

谱例4,萨克斯管模仿的人声声部以中弱的力度在弱拍中加入。在这一段萨克斯管模仿人声的旋律当中,不再使用滑音的演奏技巧,而是加强长音在气息上的流动性,加入了颤音,展现大线条旋律,整体力度变化不大,需要演奏者达到一种声音力度虽弱,但是传递得很远的效果,仿佛是远处的歌者在群山延绵、迷雾缭绕中款款吟唱。

由于钢琴声部旋律的改编,以及萨克斯管演奏时所做出的各种处理,“会津磐梯山”这首民谣演奏出了新的音乐风格,这种音乐风格将会津磐梯山的形象塑造得神秘空灵而素雅幽静,既没有破坏民谣原本的内容,同时又加入了新内容使得这首民谣更加通俗化,更能为听众所接受。

谱例3:

谱例4:

谱例5:

这一段结束之后,旋律又一次回到了前面乔恩嘎啦调的风格,在曲式结构上类似于三段式乐部的呈示、展开与再现,最后由钢琴做渐弱的旋律滚动结束这一乐段,并为进入后面的慢板曲目做准备。

(三)远处的鹿鸣

“远处的鹿鸣”这首民谣就是一首非常典型的使用尺八来演奏的曲目。尺八与日本的禅宗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出“一音成佛”“一音顿悟”的演奏技艺与音乐观念,日本的佛学僧侣也将吹奏尺八称为“吹禅”,在他们看来,吹奏尺八的过程,就是领悟禅宗佛法的过程,因此萨克斯管在模仿尺八时,对意境塑造的把握就非常关键。

谱例5 中作者照例标出了演奏得像尺八也就是模仿尺八音色的字样,尺八演奏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气声包含着乐声,乐声中又包含着气声,所以在萨克斯管演奏当中要首先吹出气声,由气声过渡到乐声,并且尽可能增加滑音的使用,来模仿尺八演奏中蹭指的技巧。钢琴在这一部分只做一些尾音上的衔接工作。同时石川亮太也推荐萨克斯管乐手在演奏时模仿尺八演奏中的打指动作等等。

三、总结

石川亮太所改编的《日本民谣狂想曲》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首成功的作品,引起世界听众的广泛关注和获得众多演奏家的高度评价,不仅在于他对于萨克斯管的表现力和各种现代演奏技巧非常熟悉,更得益于他在改编时保留了原曲目所表达的情感。

猜你喜欢

尺八乔恩萨克斯管
形态与层次在多声部写作中的运用——以我的萨克斯管四重奏《八段锦》为例
萨克斯管在民乐队中的运用
奏华夏之独韵
——不该被国人遗忘的乐器之尺八
看,书中间有堵墙!
人文纪录电影《尺八·一声一世))将映
看,书中间有堵墙!
机器人妻子
我国萨克斯管未来的发展思索
萨克斯管的舞台灵活性和表现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