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奏华夏之独韵
——不该被国人遗忘的乐器之尺八

2019-12-16

黄河之声 2019年1期
关键词:乐器传统日本

陶 然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一、品尺八之源

尺八,我国吴地的传统乐器,一般以竹为材料制成,外切口,五孔,属于边棱振动吹奏管乐器,因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根据史料记载,虽然“尺八”一名始于唐朝,但是并非是在唐朝时才出现这类乐器的。相传,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了“篴”(笛)“羌笛”、“长笛”这类吹管乐器。根据沈括的《梦溪笔谈》所述“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由此可见,尺八自汉代就已经出现,并且还很兴盛。

相传唐代的吕才擅长制作此类乐器,他制作的尺八也是对魏晋长笛的改造。吕才制作尺八的目的也是为了使雅乐在当时社会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旧唐书 吕才传》记载,出自《尺八古琴考》“贞观三年,太宗令祖孝孙增损乐章,孝孙乃与明音律人王昌道、白明达递相长短。太宗令侍臣更访能者。中书令温彦博奏才聪明多能,眼所未见,耳所未闻,一闻一见,皆达其妙,尤长于声乐,诸令考之。侍中王桂、魏微又盛称才学术之妙,微曰‘才能为尺八十二枚。尺八长短不同,各应律管,无不谐韵’。”由此可见,所谓尺八,其实就是身长为一尺八寸的竖笛,从“才能为尺八十二枚,尺八长短不同”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吕才当时所制作的尺八是十二支,而且长短是不同的,那么我们肯定会产生疑问,既然长短都不同,何来尺八之称呢?原来是这十二支尺八是由于管中的黄钟管为一尺八寸而命名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尺八都是一尺八寸的。

在我国古代,尺八的曲风偏于豪放,正好体现了典型的唐代曲子风格。尺八的音色似箫也似笛,演奏出的曲子既空灵而又恬静,如同一个正在缓缓诉说的老者,似乎所有的烦恼都已看破,不值一提,这样看似娓娓道来而又不失情趣的表达,正凸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与我国的传统乐器箫相比,萧更适合吹奏悠长、细腻、的曲风,更着重于描绘大自然的美好和抒发人的内心情感变化。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任何一种乐器的出现,都凝聚了我国古代有志之士的心血,每一种存留下来的古代乐器,无论是构造、外形还是音色,都与那一时代的社会文化与所要表达的民族精神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惊叹古人智慧的用时,应该感谢自己生活在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国度,因为我们能尽情的去欣赏这些可贵的文化遗产。

自唐代,尺八开始传入日本后,在我国便很少演奏。从苏轼的《赤壁赋》,我们可以得知。宋代便已经出现了洞箫这种乐器。但洞箫的出现,是否是真正导致尺八被遗忘,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考证。但从方以智的《通雅》所叙述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在明末清初这段期间,尺八还依然留存于民间,但这之后,就没有什么音讯了。如今,南音洞箫也被称作尺八,所以也有人认为,南音洞箫就是通过隋唐尺八遗留下来并经过改进的。

在宋代,尺八也是一种具有宗教性质的乐器,这也是在宋代宗教文献中具有大量记载的,通国史料记载和出土的大量文物,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尺八被禅师们认为是一种参禅悟道的工具,也是能通往神灵的阶梯。并且宋代的尺八也是以宗教为媒介传入日本的。

宋代之后,由于吹口内挖的洞箫类乐器逐步兴起,并且深受贵族和民间的喜爱,提及尺八这门乐器的人便越来越少了,但在元代,以玉、牙为材料制成的尺八仍然存在。明初时,也有不少诗人提及。

二、追尺八之踪

(一)日本的正仓院尺八

在中国,尺八无疑已经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民族乐器尺八在日本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原因是由于日本是个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国度,尺八却成为了十分被重视的民族乐器。

早期,被日本称为“古尺八”的在日本正仓院储藏的八支唐代尺八,是由遣唐使传入日本的,根据唐志德元年(756年)六月二十一日《献物账》(即珍宝目录)记载这八支尺八分别包括:“玉尺八—管、桦缠尺八—管、雕刻尺一管……雕石尺八一口这五件现今仍藏在北正仓院,另外还有牙尺八、竹尺八、……所藏南仓”相传,日本的圣德太子非常喜爱尺八,经常吹奏,其所用尺八,仍藏于日本的法隆寺中,由于在古代,尺八常被用于宫廷演出的大规模的合奏乐器,这也是。为了正雅乐的一种体现,所以在当时是极其兴盛的。但是在日本的仁明天皇执政期间,对雅乐实行修订,大力实行乐制改革。所以,古代尺八不再被沿用,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直至古代尺八宣布告终。

(二)日本的普化尺八

日本的现代尺八,是在我国宋代传过去的尺八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普化尺八,当代日本所使用的各个流派的尺八,也都承袭于普化尺八,因此不难看出,普华尺八在日本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即便现在人们提及日本尺八。也只提及——普化尺八这个体系。关于普化尺八的传说也很多,相传在我国宋朝时期,有一个叫党心的禅宗和尚非常喜欢尺八这种乐器,便在我国学会了尺八曲《虚铃》的演奏,随后他与同行的四位僧人将尺八带回了日本,因其饶有兴趣,便在日本广收门徒,其中的一位弟子聪颖过人,学会吹奏《虚铃》后,便云游于山水之间,在这期间,他又创作了《雾海篪》、《虚空》这两首曲子,此二曲与党心所教授的《虚铃》并成为“古代三曲”,世人代代加以珍之,普化尺八的本宗也由此而建立。

三、尺八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经过翻阅资料,不禁让我感触很深,尺八这种乐器之所以能在日本发展的如此好,正体现了我们中国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再加上如今的尺八演奏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可以和许多乐器相融合,可以作为民谣或是吟诗的伴奏,在许多的爵士乐、通俗乐、现代音乐等中也有尺八的一席之地,本人认为这更加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另一特征,那就是中庸之道与极致之道的结合,如此经得起推敲、忍得住寂寞、守得住沉浮的乐器,怎能被他的同胞所遗忘?

2000年,日本著名演奏大师神崎宪先生一行来杭州,为的是让尺八寻根认祖,大师广收门徒,亲自教授尺八演奏的技巧,苏州人张听在神崎宪先生的带领下。成为了我国最早的尺八传承者。张听潜心于尺八的研究,曾拜访多位日本各个流派的尺八禅宗,2004年,他在苏州开办了尺八研讨会,他提倡“道术并重,内外兼修”,主张破除各个流派的界限,融会贯通,并以佛教的思想为理论基础,将人、身、心的修炼结合起来,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技巧。张听一直以来广收门徒,曾在国内国外进行了很多次的演奏与讲座,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尺八演奏者。

2008年,张听作为唯一一个中国代表参加了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的世界尺八大会,在全球9个国家近百名的选手中,脱颖未出,获得了尺八青年总决赛第四名的好成绩,从此,世界尺八的舞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2012年,张听如愿以偿的争取到“第七届国际尺八艺术节”在中国的举办权,并获得由日本颁发的“推广尺八特别贡献奖”。目前,在我国北京设有专门的“张听尺八工作室”专门从事尺八的教学与演出工作,为的是让国人更道的了解尺八、欣赏尺八、推广尺八。

由此我们应该庆幸,尺八这种古代乐器经历了一番东历,终于要回归于故土,同时我们也应该感谢张听,感谢他为尺八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本人也认为,尺八在中国的前景是非常可观的,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学者开始投入到民乐的教学与研讨之中,各大音乐高校也培养了大量的传统乐器的演奏以及传统音乐理论研究方面的人才,更何况“尺八”这种乐器,集合了我国古代很多传统乐器的特点,是我国古代乐器中具有浓墨重彩的一件,所以本人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尺八一定能重归国人的视野。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撰写,对尺八的感情也更加深了一步,其实不光尺八,我国还有很多的传统乐器已经被时代所遗忘,那些凝聚着古代人智慧的结晶也早已被人们遗失于海外。笔者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去探究我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历程,也希望尺八等中国的传统乐器,能重登历史的舞台,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去演绎、聆听。

猜你喜欢

乐器传统日本
学乐器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乐器
《黄金时代》日本版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