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典型国家低碳发展特点对北京市实现碳中和的借鉴与启示

2021-12-07耿海军北京节能环保中心

节能与环保 2021年7期
关键词:能源绿色建筑

文_耿海军 北京节能环保中心

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和行动正逐步形成并实施。2020年,欧盟27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峰会上就更高的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决定到2030年时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要比1990年减少至少5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秘书处报告,目前全球已有60个国家承诺到2050年甚至更早实现零碳排放。

1 典型国家低碳发展特点调查

1.1 日本的低碳发展特点

20世纪90年代,日本确立了兼顾低碳城市建设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方针,中央政府提供法律方针、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地方城市改革公共交通体系、住房结构、能源结构以推进紧凑型城市建设。

关于建筑方面。日本在制度上不断强化对节能建筑和相关建筑设备的推广力度。对使用寿命较长的优质住宅的维修、购买和贷款偿还等方面都给予优待和补助支持,大力推广隔热性能良好、安全系数高、节能环保的优质住宅。

关于交通方面。日本不断完善公共交通实施,提高公共交通利用率和物流效率,促进交通手段多样化,提倡低碳出行方式。日本机动车一直以节能和低油耗作为主要竞争优势,混合动力、清洁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备受瞩目。

关于生活方面。日本践行“低碳生活”的重要方式就是要把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完美的解决。具体措施包括倡导全民践行低碳生活,把绿色环保贯穿到学校课程,培养学生形成绿色低碳意识,重视环境保护。

1.2 英国的低碳发展模式

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曾经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英国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立法限制碳排放的国家。

关于建筑方面。英国曾实施百万“绿色住宅”建筑计划,建设100万栋“绿色住宅”,在照明、保温、取暖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为房屋节能。发布的《通向哥本哈根之路》的报告称,建筑节能是执行低碳经济最简单有效的方式,要求所有新建房屋在2016年要实现零碳排放。《英国低碳转换计划》提出2020年实现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34%的目标。

关于交通方面。英国政府投资生产低排放的公共汽车,安装充电设施,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2020年使用新生产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在2007年基础上平均降低40%。大力提倡骑自行车出行,出现了许多“骑车家庭”。

关于生活方面。在饮食方面,政府建立网站向民众宣传合理饮食减少浪费。在购物方面,英国零售业率先建设“零碳”超市,打造低碳购物环境。商品的包装上贴有“碳足迹”标签,可清楚地了解商品在生产、运输和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1.3 德国的低碳发展模式

德国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之一。其经济总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都占到欧盟整体的20%左右,位居欧盟第一。

关于建筑方面。德国80%以上的建筑都倡导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使用隔热生态材料、冷热电的分布式能源,利用水热循环系统。2009年起,禁止建造未配备隔热设施或未配备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建筑物。

关于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合理限制私人汽车使用,通过精细的管理手段和严密的制度安排引导市民绿色出行,促进城市交通低碳化发展,形成完善的“轨道交通-自行车-步行”一体化绿色交通系统。

关于生活方面。德国的低碳生活从垃圾分类开始,对垃圾的分类非常严格,居民们购物时已习惯使用纸袋或环保布袋。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形成了以学校教育、社会资源以及民间力量共同培养公民环境道德素养的教育特色。

1.4 芬兰的低碳发展模式

芬兰政府制定了比欧盟更有雄心壮志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和目标,即到2030年实现芬兰社会保障、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2035年实现碳中和。

关于建筑方面。芬兰绿色建筑理念是“让空气循环起来、让热量保留下来、让自然亲近起来”。根据新的标准,芬兰新建筑物均采用新型绝热墙体材料,建筑物热能在原节能的基础上减少消耗10%到15%。

关于交通方面。芬兰交通和通信部起草相关提案,旨在到2045年消除国内交通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提案包括28项措施,主要有改变出行方式,提高货物运输效率,更新和更换零排放和低排放的汽车,增加可再生燃料的使用等。

关于生活方面。以绿色环保著称的芬兰在1994年就已经实施垃圾分类,走在世界前列。政府不断改进处理城市垃圾的方式,构建垃圾分类体系,降低垃圾填埋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量及其造成的污染。

2 典型国家低碳发展的特点分析

2.1 确定碳中和目标,协同开展碳中和规划

根据自身情况,各国先后就本国减排目标作出了承诺,确定碳中和目标。在调整能源结构、发展绿色交通、推广绿色建筑等不同领域制定计划。欧盟承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达到20%,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

2.2 强化技术创新,调整能源结构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投入,2006年以来几乎所有欧盟成员国的单位GDP碳排放量趋于下降。一方面通过生物能源发电、近海风力发电厂、地热能利用等来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另一方面提高能效,推广热电联产,对能源系统改造升级,调整能源结构。

2.3 提倡绿色出行,发展绿色交通

发展可持续交通的重点在于推广零排放和低排放汽车,合理限制私家车使用,投放混合动力公共汽车和超低排放出租车,建设电气化公路系统。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倡导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提高绿色出行的比重。

2.4 倡导可持续理念,推广绿色建筑

倡导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制定严格标准,对建筑墙体门窗的隔热提出具体规定,大力推广隔热性能良好、安全系数高、节能环保的优质住宅。深入探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在民用建筑上应用推广。

2.5 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引入碳市场手段

重点发展生态产业,对工业产品制定更严格的节能与排气量指标,引导新兴低碳经济、环保产业的发展。引入碳市场手段,通过购买碳汇和排放补偿的方式抵消碳排放。

3 对北京实现碳中和的借鉴和启示

3.1 尽快确定北京碳中和目标

突出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明确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将“净零碳排放”发展路线作为城市发展目标,将低碳发展理念和低碳技术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中,引领城市低碳化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碳减排双赢的局面。

3.2 开展城市区域能源规划

把碳中和目标列为城市区域能源规划的关键约束条件。对城市的电力碳中和、供热碳中和、建筑碳中和所涉及的能源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和分析,以充分发掘城市内部可再生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原则开展城市区域能源专项规划。

3.3 完善制度政策,形成长效机制

加强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集成利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引领智慧能源互联,完善城市能源结构。改善投融资环境,探索建立绿色基金,形成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营商环境。加强全过程排放控制和预防,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3.4 营造碳中和的良好氛围

普及生态文明价值观,引导全社会形成低碳生活的社会风尚,从垃圾分类、绿色出行、购买绿电等方面进行推广普及,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绿色低碳的良好氛围,打造全国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样本标杆城市。

3.5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加强对国际典型国家及城市的研究与比较分析,积极与国际大都市进行碳减排对标。“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国际舞台展示大国首都在绿色发展和碳中和方面的努力和贡献。

猜你喜欢

能源绿色建筑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绿色低碳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再造绿色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