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兰州市西固区林草种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1-12-07李增强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林草种苗林木

李增强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林业和草原局,甘肃兰州730060)

西固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部,气候为温带半干旱气候,海拔1522~2627 m,地貌分石质山地、黄土峁沟谷地、河谷川地3种类型,面积385 km2,现辖1乡5镇9街道,森林覆盖率27%。

为保障西固区现代林业“数量充足、质量优良、品种对路、结构合理”的林草种苗供给,西固区大力构建“128”产业发展体系,着力发展城郊特色农业,主要完成张家台、达家台、青石台和佑佛台为主的育苗基地建设,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19年底,育苗面积153.33 hm2,其中新育69.8 hm2;育苗单位28个,均为个体单位;年育苗量175万株,出圃各类苗木67.8万株。现有生产人员183名,科技人员19名(高级工程师5名,工程师14名)。

1 西固区林草种苗产业现状

1.1 生产主体集约化

近年来,随着生态修复、退耕还林、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等工程的大力实施,西固区对林木种苗供需量日益增加,社会资本逐渐加大对苗木市场的投入力度,生产经营市场实现由“粗放化”向“集约化”转型。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自繁自育等生产经营形式,到目前通过加强对社会资本参与林木种苗产业体系的扶持力度,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拓宽融资渠道、拓展经营方式等,形成了一批以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苗木生产经营主体。生产经营主体的有序转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生产经营标准化不高、苗木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有效推进了生产环节高标准建设进程。

1.2 生产模式多元化

按照国土绿化“六个精准”,提高国土绿化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市绿化品质明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的要求。林草种苗生产需求呈现丰富多样,生产模式逐步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由原先荒山造林榆树、杨树、柳树等本地树种,到现在的以金丝柳、金枝国槐、金叶榆、七叶树等新优树种为主,观赏林草种苗和传统树种为辅的生态绿化苗木体系,形成了目前林草种苗多元化需求状态。多样性生产需求的转变改变了苗木生产市场传统格局,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苗木生产市场多元化发展。

1.3 监督管理规范化

根据《甘肃省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和《甘肃省林业厅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随机抽查工作制度》要求,全面开展种苗生产经营市场监督管理。一是摸清生产经营底数,定期对生产经营情况摸底调查,做好生产经营苗木种类、育苗面积、育苗产业等情况统计汇总工作。二是依法核发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确保生产经营者均能凭证生产经营,做到对生产经营主体监管有底数、可追溯。三是适时抽查生产经营情况,督促被许可者规范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对“两证一签一档案”执行情况及种苗质量等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当场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做到即知即改、定期“回头看”,有效促进西固区林草种苗生产经营市场秩序合理化、规范化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研发投入比例与多元市场发展趋势不相符

苗木市场多元化发展为生产经营企业带来潜力的同时,企业生存发展面临挑战,科研投入愈发重要。西固区林草种苗生产企业研发投入比例相较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科研资金投入比约0.6%,科技人才投入比约1.1%,智能育苗设备投入比约1.02%。科研资金投入低、创新程度低、文化程度低,加之育苗产业周期性长的特点,导致大部分企业投入更大、周期更长、见效更慢,陷入“入不敷出、进退两难”的境地。

2.2 种苗产业结构与标准造林要求差距较大

标准化造林对苗木的树种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现阶段西固区苗木产业结构与造林需求脱节。一方面育苗树种结构单一,大部分企业以传统树种为主,产品供过于求,名优新品种供应不足,育苗规模有待扩大,特别是林草种子培育停滞不前,林木种苗良种栽培率和使用率极低的状况长期存在;另一方面苗木质量结构不合理,目前造林绿化急需的大中规格苗木供应相对不足,小规格苗木产能过剩。另外,种苗的起苗、包装、运输方式精细化程度不高,根系破损严重、运输途中缺水等情况时有发生,导致苗木质量下降。

2.3 种苗基地建设与林草体系建设发展不相适应

随着国有苗圃转型升级为国有林场,西固区国有苗圃现以森林资源保护为主,能够培育高质量苗木,集研发、生产、供应于一体的大中型企业目前处于发展阶段,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转型程度还不够,与充分保障营造林质量,快速发展林草建设体系的要求还存在差距,高标准种苗基地、良种基地、采穗园、采种基地建设进程跟不上林草体系现代化建设步伐,导致种苗基地建设“青黄不接”,基地建设需要尽快适应现阶段林草体系建设进程。

3 发展对策

3.1 坚持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科学经营

提升林木种苗培育成效,是坚持研发及供产销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在科研上,实施“科技兴种”,充分了解本地立地条件,结合林业建设发展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发展人工种子技术、引进智能化培育设备、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在繁育技术上取得突破。在生产上,加强专业化培训,提升种苗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科学培育、科学生产,在移植、扦插、嫁接、整形等过程中提高苗木质量合格率。因地制宜,改良培育土壤,创新育苗方式,科学选种育苗,确保符合林木种苗培育要求,利用精确的控制体系提高种苗质量及抗虫抗病性,提高成活率。在经营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种苗”“线上+线下”等新型模式,拓宽经营渠道。通过开展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模式,及时适应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发展需求。

3.2 精准“把脉”,明确市场定位,优化产业结构

林业生态建设体系全面升级,市场发展正在推动种苗产业优化结构。目前西固区林木种苗产业结构不合理,要及时剖析市场动向,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做到结构最优化、树种合理化、质量标准化。一是优化树种结构,规模化引进林木种苗良种及名优特新树种,改变传统树种单一的现状,提高使用率,丰富造林绿化树种构成;二是改善苗木规格结构,加大对大中规格苗木的栽培力度,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人工林造林质量;三是推动林草种子发展,西固区绿化草种、花种、林种使用率较高,但生产经营林草种子的企业较少,通过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本地林草种子的栽培量,改变以苗木生产为主、外调种子的现状,保障荒山造林用种量。四是提高苗木质量,在苗木日常管护上下功夫,改变以往的粗放生产模式,逐渐向标准化和质量型转变,减少次等苗发生率。五是优化社会服务结构,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及时发布全区内外种苗生产经营动态和外地苗木市场的供求信息,推动种苗调度信息化的发展。

3.3 深入推进生产基地建设,合理规划布局

目前西固区种苗生产基地建设以承包制、合同制为主,高标准种苗基地、良种基地、采穗圃、采种园等新基地还需加快建设步伐,下一步与上级主管部门积极对接,根据现代林业建设产业发展需要,结合西固区实际情况,在传统育苗基地的基础上,逐步建设良种培育、标准化采穗采种园、智能化育种圃等新基地,形成以传统育苗与新型培育共同发展的基地建设发展格局,力争生产基地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基本满足西固区现代林业建设对林木种苗的多样化需求。

3.4 加强林木种苗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按照《甘肃省林木种苗管理条例》要求,依法对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全过程动态监管,维护好林木种苗市场秩序。坚持对制假售假伪劣林木种苗违法行为“零容忍”,强化种苗质量监督,做到育苗用种“不检不调、不检不播”,把好林木种苗质量关。切实抓好对种苗生产经营者的普法工作,加大种苗行业法律法规普及力度,引导全行业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生产经营。落实好“两证一签”制度,切实把好种苗生产经营准入关,加强起苗、包装、运输等环节质量的把关,避免出现不合格绿化苗木。

猜你喜欢

林草种苗林木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林草风采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