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12-07李金霞师海忠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玉门市农膜残膜

李金霞,师海忠,刘 君

(玉门市农林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玉门735211)

玉门市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祁连山北麓,酒泉市中部,被山地和戈壁包围,整个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干燥多风,降水少,蒸发大,日照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1]。全市土地总面积1.35万km2,耕地面积37 719.2 hm2,是典型的农业城市[2]。20世纪70年代末地膜覆盖技术由日本引入,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迅速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3]。研究表明,使用地膜的地块,随着覆膜年限的增长,残膜量越多,容易造成土壤水分、养分、空气运行障碍,导致作物减产[4]。农膜的残膜在土壤中积累,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运移,阻碍作物根系的生产,最终导致作物减产[5,6]。长期偏重地膜使用、忽视地膜回收所造成的农田“白色污染”不断加剧,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甚至造成了作物减产,地膜的污染治理刻不容缓[7]。近年来,中央、省政府先后设立中央、省级财政专项,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加工企业和农民开展地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玉门市依托中央、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项目专项资金,扶持加工企业,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地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工作。通过几年不懈努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结合玉门市废旧农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具体情况,查找问题,探究原因,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期对今后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推进发挥一定作用。

1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概况

根据玉门市农业农村局农作物种植意向调查,玉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3.667万hm2以上,覆膜面积16 666.67 hm2左右,主要的覆膜作物有洋葱、向日葵、玉米、制种花卉、蔬菜等。初步统计,地膜用量在1 490 t以上,棚膜用量在784 t以上。截至2019年,全市建成残膜回收网点14个,扶持3家企业开展废旧农膜回收与加工。全年回收废旧残膜1 851 t(地膜回收量1 213 t,棚膜638 t),废旧残膜回收率达到81.4%以上。

2 存在问题

2.1 局部区域监管不到位

玉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3530hm2,部分地区由于缺乏长期有效的回收手段和监管措施,每年“三春”生产及晚秋整地时节,种植户就地掩埋、焚烧地膜或者将地膜随意堆放地埂、工作道路上随处可见,季风来临时,残膜被吹的四处飘散,甚至进入项目实施区,长期缺乏从源头上的有效治理,给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2.2 机械化回收手段偏低

截至目前,玉门市废旧地膜大多采用半机械半人工方式进行捡拾,由四轮车带动自制犁耙,将残膜从农田耙起,农户再将耙起的地膜捡拾到田外,这种捡拾方式费工费时,捡拾成本至少在750元/hm2以上。为降低回收成本,减轻农户负担,先后从新疆等地引进农膜回收捡拾机械,在示范区内进行示范推广,但未得到农户的认可。主要原因:一是引进的地膜回收机械技术不成熟,在回收过程中未能很好地解决残膜与杂草、秸秆、土块分离等问题,捡拾的残膜洁净度低,加工再利用时需要再次人工杂质分离;二是引进机械只能清理土壤表层或浅层的废旧农膜,农户在作物生长期间采用中耕培土、秸秆还田等农艺措施造成的地膜重压或掩埋部分,机械不能完全清理;三是埋入土壤耕层的残碎片回收难度大,机械无法进行全部回收。总体来说,深层的残膜清理效果不佳,机械化回收效果偏低。

2.3 回收网点数量分布不均

近些年,依托省级项目建设与实施,玉门市初步建成农户捡拾—网点回收—企业加工的循环运行机制,但由于玉门市地理位置特殊、人口分布不均衡、耕地面积广大等原因,为调动农户的自觉交售的积极性,方便农户交售地膜,加工企业和回收网点集中选择建设在人员密集、耕地集中、覆膜面积多的玉门镇绿洲平原生态农业区。在花海盆地、沿山冷凉生态农业区,由于人员分布分散、距离市区偏远、资金有限等原因,回收网点建设相对分散且少。从总体布局来看,回收网点分布不均衡,呈现西部稠密东部稀散的状态。

2.4 回收企业加工成本较高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的利国利民的大事,是财政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8],是微利行业[9]。为提升残膜的资源化利用,甘肃省出台《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废旧农膜回收企业在税收、用电等方面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但在执行《条例》规定过程中,回收加工企业在用电、税收等方面并未享受到优惠政策,用电依然按照商业用电执行。而从事回收加工的企业普遍为小中型企业,易受市场价格波动、加工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3 原因剖析

3.1 危害认识不足

根据3年绩效评价问卷调查,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老龄化,平均年龄在50~60岁以上,该年龄段农民意识不到残膜对土壤危害,认为土壤中存在的残膜较少,对作物生长造不成实质性伤害,没有必要花费时间捡拾残膜;二是农膜的残留量与农户自身操作有着直接的关系,精耕细作认真对待的农户田地里残膜的残留量较少,反之残留量较多。根据2018—2019年全市农膜残留监测调查发现,精耕细作认真捡拾的地块平均残留量29.8 kg/hm2,管理粗放马虎捡拾的地块平均残留量在228.45 kg/hm2;三是农户耕种土地面积较多,人手不足,平均每户耕种土地在1.33~2 hm2以上,甚至有的农户耕种田地在6.67 hm2以上,捡拾地膜费工费时,致使许多种植大户不愿花费过多时间捡拾地膜。

3.2 机构体系不健全

县(市)级环保站2012年成立,乡(镇)级以下未设立环保组织或环保专干,总体上形成省—市—县三级农业生态环保机构。县(市)级环保站设立在局属二级单位之下,中央、省、市级下达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主要由县(市)级环保站承担与实施。县(市)级环保站权限有限,在协调沟通、下达实施文件中,需要层层申请审批,程序繁琐。由于缺乏高效的、系统的、有效的运行机制,农业生态环保工作有滞后现象。此外,2019年玉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市农业环保站属于待撤销单位,具体环保工作由农林中心兼顾承担实施,农业环保执法权归于局属执法大队,形成一种职能两种机构,对农业环保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

3.3 回收手段单一

近些年,中央、省上下达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工作,极大地提升农户交售地膜的积极性。但全市残膜的回收主要集中在秋末、“三春”整地时节,依靠农户自觉捡拾、整合后交至回收网点,回收方式单一、手段简便、主动性较差。距离回收网点近、道路便利的农户能够自觉的、全部的将地膜交售至回收网点,距离远、交通工具不便利的农户由于时间和输运成本,出现放弃残膜捡拾交售的情况,致使残膜回收无法做到应收尽收。

4 建议与对策

4.1 扩大废旧农膜宣传与培训

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废旧农膜危害性的认识,提高农民对残留地膜捡拾和回收的积极性,引导农民不乱焚烧、丢弃废旧地膜。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印发宣传资料、召开培训会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对废旧农膜危害性进行深入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断提高农民对废旧地膜污染危害性的认识,培养农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意识。

4.2 完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

健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建立乡(镇)级回收监管机构,在村(组)级设立专业的办事人员,形成市—乡(镇)—村(组)三级回收监管机制,从源头上层层把关,加大废旧农膜回收监管,杜绝超薄地膜的销售和使用,引导农户使用标准地膜。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市—乡(镇)—村年底绩效考核,通过层层落实,靠实责任,提升各级组织监管责任。

4.3 建立多样的农膜回收模式

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建立多样式的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在残膜集中产生季,人员密集的村(组)增加临时回收网点,在偏远集中覆膜地建立流动性回收网点,方便农户交售地膜。申请财政资金,鼓励商贩(农户)“上地”收购、长期流动收购、现金收购,对采用流动方式长期收购残膜的商贩(农户)给予交通运输补贴或优惠政策。鼓励农户(商贩)为废旧农膜的回收建言献策,对提供较好建议的农户(商贩)给予物质或精神上奖励。

4.4 加大农膜回收企业扶持力度

加大废旧农膜回收企业的扶持力度,采取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相结合的办法,确定扶持标准。加强农业、环保、财政、金融等部门协调配合,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对符合条件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专项项目申报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具有一定回收加工规模、信誉度良好的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企业,鼓励银行、信用社等信贷部门给予信贷支持,或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建设项目给予贴息支持。

4.5 加强《条例》的执行力度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综合管理,加大《条例》各项措施的执行力刻不容缓。市(县)、乡(镇)级政府、各部门需进一步加强《条例》的学习、宣传与培训,集思广益,出台优惠政策,融合各方资金,促进《条例》中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市(县)、乡(镇)级政府、各部门,坚持不断创新,探索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依法规范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活动,促进农业生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玉门市农膜残膜
绵阳市文联一行赴甘肃省玉门市开展文艺交流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玉门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Design and test of clamping and conveying device for recycling agricultural residual plastic film
农膜回收器
玉门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玉门市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思路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