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酒泉市肃州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1-12-07冯应建白玉宝陆海玲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肃州区尾菜制种

冯应建,白玉宝,陆海玲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酒泉735000)

1 强化交流合作,构建多学科、多领域技术支撑保障

1.1 加强同涉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推广单位及科技型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

目前肃州区农业产业发展朝气蓬勃,后劲十足。但在一些领域的发展也面临一些瓶颈问题,需要集中力量去研究和制定对策,提出解决方案。因此,要积极和科研机构展开交流合作,借助一些科研院所和科研机构的大力协作,根据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因地制宜提出解决对策,寻求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从新品种培育和引进、推动农业种植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措施、特色农产品发展和品牌培育、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重点突破,通过“交流—引进—开发—推广”的模式,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升,以适应新形势下“三农”领域的新要求。

1.2 加大干部人才队伍能力提升锻造,促进专一领军人才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做好“三农”领域工作离不开广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加大对“三农”领域人才的培养和能力提升尤为重要。重点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三农”人才,依托农业领军人才、农业综合性技术推广人员以及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引领,走出一条“农业科技创新—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创造新的农业价值”的增长道路。把农业科技干部的学习交流和深造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来抓,制定合理的干部人才培养提升计划,安排一定的学习培养经费,让农业科技干部能够有机会通过外出交流学习、培训等形式,不断更新自己的农业科技知识,不断拓宽农业科技干部的思维理念,并将学习交流的新理念、新成果传导和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培养计划要注重“专”和“综”,对于一些学科比较专的领域,重点去培养现有的科技干部,使其从“专而不精”逐步成长为“专而精”的科技领军人才。对于一般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不断更新其知识体系,逐步培养为能够适应于多学科、多领域的一线农技推广人员。

1.3 强化同农业科技企业的紧密衔接,把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农业科技企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领路人,农业科技企业的良性发展关系着千家万户农民增产增收,发展好、服务好农业科技企业,对于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技推广单位要积极主动地与肃州区农业科技企业进行沟通衔接,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多深入农业科技企业走访调研,详细了解农业科技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定期的沟通协作机制,与企业共同解决一些技术难点和瓶颈问题,化阻力为动力,帮助农业科技企业发展壮大,让新技术、新成果真正能转化为企业生产力,使农业科技企业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新引擎。

2 多点全面开花,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作物生产良性协同发展

2.1 提质增效,扩大传统粮食作物增产增效

粮食安全是农业安全的生命线,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要不断强化粮食生产安全责任意识,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前提下,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以及栽培技术和模式的不断创新,在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和提升粮食品质上下功夫、做文章。摸清肃州区粮食生产地理要素、环境要素和生产要素,不断探索创新在新的农业发展和劳动力变化的大背景下,适宜肃州区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举措。重点研究推广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特色小杂粮产业培育和技术集成等适合肃州区粮食作物生产的关键性技术。加大粮食、食品安全监管,构建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不断培育和壮大本地绿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和培育,真正让本地绿色粮食产品走出去、创效益。

2.2 换挡升级,振兴制种产业

肃州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制种生产天然地理优势。近年来,肃州区制种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玉米制种、蔬菜制种、花卉制种产业发展强劲,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极大地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但近几年来,随着制种企业的快速递增和盲目扩张,导致了种子生产企业的恶性竞争,不断压缩了市场利润空间,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和种植积极性。此外,农村劳动力的不断递减,也成为制约制种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肃州区制种产业发展到了必须进行优化布局、重新规划的关键阶段。要下决心改变现状,加大对优质种子生产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淘汰“小、散、乱、弱”的种子生产企业,重构肃州制种产业新格局,让肃州制种产业走向新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此,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和产业中长期规划,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在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上下功夫,让优质的种子生产企业继续发展壮大,不断淘汰“小、散、乱、弱”企业,加速整合市场资源,优化市场环境,切实保障肃州制种产业发展继续向着健康、优质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让优质的种子生产企业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3 培育特色,推动食用菌产业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肃州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在政策引领、企业带动下,有效促进了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品种向多元发展的新格局。在新时期,食用菌产业发展应继续得到强化。重点加强食用菌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将小蘑菇做成大产业。强化和现有食用菌生产企业的技术交流合作,在食用菌新品种引进、培育、培养料配方改良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持,在培育壮大本地食用菌生产企业上给予政策支持,有效促进食用菌企业迈上良性发展道路,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3 投入资金,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加快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农业科技人才搭建创新、创业的优质平台。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将聚焦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瓶颈,承担应用基础研究、新品种选育、技术研发与配套集成等任务,开展农业科研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为本区农业生产提供长期性、系统性、原始性、连续性的农业科学基础数据,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支撑。一是建立一个标准化植物病害检测实验室,开展植物病害基础性检测和基础性病理研究;二是建立一个土壤肥料检测实验室,开展土壤肥料样品检测,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动态数据采集分析;三是建立一个基础性生化实验室,开展基础性试验研究分析。肃州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成,将对肃州区农业生产基础性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并发挥长期显著促进作用。

4 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4.1 依托项目,继续强化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建设

肃州区自2017年被列为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县以来,依托中央财政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资金和地区配套资金持续开展了废旧地膜回收“以旧换新”、废旧地膜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废旧农膜加工利用、废旧地膜残留定点监测、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废旧地膜捡拾机械研发和改造提升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需要继续加强和改进的问题:一是废旧地膜机械捡拾尚处于研发和推广阶段,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率还不高。提高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率的关键在于研发和改造提升废旧地膜捡拾机械。肃州区现有的废旧地膜捡拾机械虽能适应大部分种植作物地块的机械捡拾作业,但是对于玉米机械化收获地块的捡拾效果仍不理想,秸秆和废旧地膜分离率不高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需要继续投入研发资金进行攻关改造,进一步提升废旧地膜机械拾净率,减小废旧地膜田间残留污染。二是在废旧地膜加工环节,由于废旧农膜中含有大量泥沙、杂草、砂石等物质,现有的技术难以实现机械分离,故在加工的分拣阶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效率低下。针对这一现状,应成立废旧地膜机械分拣设备研发攻关小组,与机械领域相关的科研院所寻求合作,共同研发可以替代人工分拣的机械,以大幅度提高废旧地膜分拣效率,有效降低分拣成本,提升废旧地膜加工速度。

4.2 大力倡导,努力构建尾菜无害化利用新局面

肃州区是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肃州区每年产生的尾菜量超过20万t。为了能够将这些尾菜进行无害化安全利用,肃州区开展了尾菜堆肥、沤肥、尾菜还田利用及尾菜生产有机肥、基质等研究和试验示范,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尾菜安全利用率仍不足50%,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开创尾菜无害化利用新局面。在现有利用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索尾菜无害化利用新途径,继续开展相关试验研究,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在肃州区建成一个专业化尾菜安全利用工厂,大幅度提升肃州区尾菜安全利用率。

4.3 多措并举,努力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

农作物秸秆是可以变废为宝的资源,切实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禁烧秸秆,开展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不仅有利于大气环境保护,也可以提高秸秆利用价值。目前肃州区秸秆资源主要的利用途径有饲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5种。肃州区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虽已超过80%,但距离秸秆资源全量化利用尚有一定差距。建议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合作、向上争取资金等途径建立一个专业化的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收集秸秆资源,通过加工利用,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肃州区秸秆资源利用率。

猜你喜欢

肃州区尾菜制种
泾川县尾菜处理措施与发展建议
尾菜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肃州区田野文物的保护思考和建议
高原夏菜全膜双垄三沟旱作栽培及尾菜处理技术
酒泉肃州区甜菊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强化尾菜资源化利用推进唐山蔬菜产业发展
关于玉米制种自交率的原因及对策
酒泉市肃州区洪临灌区工程施工管理经验浅析
伊犁地区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