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旱区节水林业体系建设探讨

2021-12-06李志忠

花卉 2021年4期
关键词:旱区干旱地区利用率

李志忠

((张北县园林管理局,河北 张家口 076450)

1 我国旱区林业范围

在我国,大部分土地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而这些地区都属于我国干旱地区的林业范围。近年来,农业部在国内外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些旱地农业和林业的新观点。半湿润干旱地区是我国的主要聚居区,农林业较发达的地区。年降水量较多,但是降水量不均,其中夏季多降水,且气候炎热,导致水蒸发的速度很快,所以无法改变干旱程度。缺水是影响农林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应采取旱作措施保持降水,提高降水利用率。在这个地区,林业生产面临着与农业相似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林业生产需要抗旱和保湿措施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这种划分不仅符合发生荒漠化的地区,而且也符合农业、林业和畜牧业面临的困境。由此划分,从昆仑山—淮河线以北的北方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干旱为我国的旱区,涵盖范围广,占总版图的70%以上。我国一半以上的可耕地在这里,超过60%的土地没有水资源的灌溉。而笔者所在地区的张家口张北地区属于坝上干旱高寒气候,风力大,水汽少,不利于林业的发展。

2 旱区水资源利用现状

影响干旱区农林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发展的三大因素为水资源的数量、品质和开发利用能力,绿洲发展的大小与品质均受其作用影响。近年来,我国地表水开发强度不断加大,甚至超过土地地表水负荷,特别是干旱地区人口的增加、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加快了水资源的利用速度[1]。但是目前我国五成以上地区地表水资源获得开采,与此同时,水资源的利用率也随之增高,但开采量远远低于地表水自身补给量,水资源短缺越加明显。例如,我国石家庄北部地区水资源总量882.8 亿m3,年利用率460 亿m3,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约252 亿m3,其中开采率仅为8.4%。石家庄北部地区可以通过建立水库的方式储水。合理开采地表水资源,减少环境破坏风险。

2.1 水资源利用率高,经济发达地区过度开采

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平均利用率较高,且高于国内湿润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按区域划分,靠近河流的水资源利用率高于陆地的水资源利用率。就黄河而言,临近黄河的地区如宁夏自治区的水资源利用率高于我国西北地区柴达木盆地的水资源利用率。而经济发达地区水资源开采率高,水资源过度开发,水资源利用率高直接导致干旱地区水文条件的巨大改变和水资源的再分配。否则,水从自然界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资源变成地球自净能力承受不了的不可再生资源。

2.2 水资源大量浪费,水环境质量下降

近年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基本免费、水价相对较低,没有市场机制,水资源浪费较多。在农业生产中,由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受“耗水多,作物产量高”的用水技术和观念的影响,许多地方仍在利用土渠输水、挖井增水、大水漫灌农田,主要是水分的渗漏和地表蒸发,而不到10%的水分被作物吸收或在生产过程中发挥补水作用。石家庄市是我国的工业重地,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废水排放对水资源的影响也巨大。因此,一些河流的废水、污水排放量日益增长,污染种类多,对环境影响大。

3 旱区节水林业体系和可持续发展

节水灌溉造林和不灌溉的林地是节水林业的两大方面。节水灌溉造林是指植物的生长只单纯依靠大自然降水无法满足生长要求,故采取的灌溉方式[2]。从农林业的灌溉系统、灌溉技术和森林种植面积的灌溉管理几个方面来看,表面上我们努力做到少浇水,实现高产(生产、工资、保险等),高产优质、高效。在没有灌溉用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收集径流凝集成森林。此方法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水资源转化率,降低水资源的无故消耗。根据植物生理和水分分离胁迫的机理,提出减少或避免水分流失的方法。系统主要包括节水灌溉系统,节水灌溉技术、节水和水分保护技术(耕作和覆盖),深和浅井组合扩张技术,水和肥料组合化学应用技术、水森林可持续选种和制造技术。

3.1 旱区节水林业体系

3.1.1 节水灌溉造林

灌溉造林是指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通过灌溉为植物成长供给水分和营养的做法。在水源和场地条件允许的河北省南北山区、城区和机场通道进行灌溉和绿化[3]。灌溉用水主要是黄河水,还有一小部分是水井、泉水。黄河水量充足,是两山造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主要灌溉方式有喷灌、沟灌等,这些灌溉方式耗水量大,灌水不均,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塌方,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成本之高严重不符合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实施节水灌溉是节水降耗的主要措施之一。滴灌在灌溉技术领域算的上最高水平节水方式,滴灌技术能节省大量水资源。根据植物生长的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通过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以小流量将水分快速植入植物的土壤中。随着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在滴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大流量调压补偿滴头的成功研制和降水技术的发展,这一技术难题已经能够解决[4]。近年来,开展了多种类型滴灌试验,均获得成功。

3.1.2 不灌溉节水造林

根据自然平衡原则之间土壤水库的条件和土壤水库的供应,以及土壤水库供应和消耗更少的水和森林植物物种密度,可以保持土壤水库的水平和可以有效增加森林的利用率。流域造林是一种比径流、露、蒸发更节约水资源的造林措施。梯田干旱区径流利用的常用方式。在黄土地区,通过修建不透水层,使蓄水能力大幅增加。应用于灌溉和造林可节约70%左右的水分。这是节约用水、扩大水源的新方式[5]。适应性尺度造林技术是指在有限的经济发展和水资源条件下,人工林达到最佳投入产出时,在一定面积内的最大土地面积。实现企业目标可以使生产与资源投资最合理的结合,并能充分发挥效能标准的作用。主要指标为产出率、利润率、商品产出率或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此外,淡水也是一种有效的节水措施,利用淡水先畜牧业再林业,方便水资源的再次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再生。

3.2 旱区林业持续发展

在干旱地区,林业发展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干旱地区林业需要依靠节水才能得以发展。就是在发展中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提升生活环境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的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相互支持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坚持高效率原则,不仅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质量的产出,还指社会环境的良好有序发展。发展不仅是对现有绿色植被环境的维护,更要发展新的绿色地带。

4 旱区节水林业发展措施建议

4.1 以因地制宜为基础,实行多样的节水灌溉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有些地方发洪水,有些地方同季干旱而不下雨,同时存在较大的地理环境差异、林业植被结构差异等。以上原因取决了林业灌溉技术的选择必须因地制宜,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节水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功效。

4.2 研究和推广简单、有效的新型节水方法

研发新兴适应当地林业植物发展的方式,调整植被结构,灌木和针阔结合模式等,为了使品种的生长特性适应当地环境,对植被和品种有的放矢,合理分配布局。

4.3 建立和优化用水及供水管理制度和手段

对水资源进行标准量化、合理付费使用、适应市场体制和设施的有效责任管理是各项措施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应从整体大局出发高度关注水资源管理制度[6]。分配公平和合理的水权,明确管理,管理和水资源使用权,并实现责任到人。

4.4 统一节水灌溉设备

节水灌溉设备的标准化能够解决节水设备质量低、价格高、设备配套不到位的问题,改变目前节水设备生产混乱的局面。目前我国主要采用轻型、小型移动式洒水喷头。虽然投资小,容易掌握,但灌溉质量差、能耗高。所以,我国应该在类型、质量和性能上提高。

4.5 将节水林业纳入国家研究推广计划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必要将节水林业建设纳入我国经济发展规划,以国家之力,社会学者的力量以及广大人民的加入以促进干旱地区林业的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是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发展节水生产型产业是推动干旱地区农林牧可持续发展的推力。我们可以通过节水技术和创新节水工程来提高水的再次利用率和提升水资源的转化率,建立和完善旱区节水林业体系来进一步解决我国旱区的缺水问题。

猜你喜欢

旱区干旱地区利用率
一季度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4.9%
加气对西北旱区膜下滴灌棉花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基于根系层水分状态的旱区净灌溉需水量模型构建和应用
2020年煤炭采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 同比下降0.8%
宁南旱区沟垄集雨结合覆盖对土壤水热肥与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晶胞参数及空间利用率的相关计算突破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
干旱地区人工增雨优化成套技术设计思路分析
干旱地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应用
干旱地区膜下滴灌技术甜瓜种植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