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旱地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应用

2017-07-10贺笃银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干旱地区测土配方小麦种植

摘要: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展很快。近些年,186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积实施自压滴灌节水技术,在传统优势作物小麦种植中积极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率,小麦产量和品质大大提升。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干旱地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该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关键词:干旱地区;小麦种植;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

贺笃银. 干旱地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应用[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08):20.

186团在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仅为216 mm,主要以冬季降雪为主,年蒸发量却达到了2265 mm,降水量呈季节性不平均。小麦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来自降雨因素的影响,产量和品质一直不是很稳定。

水肥一体化是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技术,更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一号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科学施肥和合理用水紧密结合的技术,它的关键是将土肥技术、农艺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紧密结合,与传统技术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省水、省肥、省工,深受农户青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选取

试验地点选择在吉木乃县186团的小麦示范基地,面积为30亩,试验采用自压滴灌节水技术,设计了过滤器,流量为每小时1080 m3,表面负荷率为每小时0.72 m,停留时间为3 h,水平流速为每小时36 m。总干管材质选择使用PVC-U管材,管材的压力等级要结合材料实际情况和管道实际静压力综合确定。田间输水支管采用直径110 mm的PE软管,田间滴灌带采用管径16 mm,滴头间距30 cm,滴头流量是2.8-3.2 L/h,滴灌带铺设行间距为60 cm,一条滴灌带管四行小麦。2016年土壤养分测试数据为:有机质14.84 g,碱解氮61.81 g,有效磷17.03 g,速效钾173.77 g(平均值)。

1.2 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方法采用对比试验,将30亩农田分为试验田和对照田,小麦种植过程中除了施肥灌溉方法不一样外,小麦品种选择、播种日期、田间管理方法保持一致。试验组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生产,同时将试验区域分成三个处理小组,分别进行两次滴灌施肥,三次滴灌施肥和四次以上滴灌施肥,对照组采用传统施肥和灌溉方法进行小麦种植,施肥灌溉日期保持一致。

2016年6月中上旬在小麦收获前对试验区域内的小麦进行实地产量测算。针对施肥和灌溉次数等技术环节进行对比试验,对田间用水量,设备费用,土地节约量进行系统的调查。

2 结果分析

2.1 节水效果明显

小麦种植过程中采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之后能够大大减少田间的用水量,节水效果十分显著。结合本次试验发展,在小麦整个生长期内常规灌溉需要5-6次,灌溉量為每亩420 m3,而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之后,每亩灌溉量为310-330 m3,节水量在110-120 m3之间。对于干旱地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能够帮助种植户缩小经济成本,更好体现出小麦的效益,亩节约水费16.5-18.0元。

2.2 节约土地效果明显

对本次试验地点的土地利用率进行调查发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除去田间地头的大垄沟和田间的畦被[1],增加了小麦的种植面积,其中去除垄沟可以节约土地6%-13%左右,去除畦被可以节约土地2.0%-2.4%左右,合计节约土地10%以上,这对提高小麦产量有着很大的帮助。

2.3 增产效果明显

通过对试验点产量进行测试发现,水肥一体化应用田的产量要高于常规小麦种植田,试验区域平均小麦亩产量为539.3 kg,对照组小麦亩产量为420.3 kg,增产119 kg,增产率为28.3%。

此外,对滴灌次数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发现,滴灌三次以上的小麦增产效果较好。其中滴灌四次以上的小麦增产率为15.3%,滴灌三次的增产率为7.8%,滴灌两次的小麦增产率为5.4%。

3 讨论分析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节水、节地,增产增效,省时省工的明显效果,对提高小麦产量有着很大的帮助。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之后,劳动强度能够显著降低,同时还能够大大提升小麦机械化水平,为夏季作物种植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对下茬作物如玉米增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此外,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还能够和小麦后期病虫害防治结合起来,省去了人工施药环节,同时还能够大大提高防治效果。

尽管水肥一体化在干旱地区小麦种植中能够发挥很大作用,但是也需要我们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首先,田间管理不规范。该项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部分农民群众没有按照多次施肥浇水的要求去做,为了省事按照传统的种植观念去做,重视前期灌溉施肥,忽视中后期灌溉施肥;其次,用于滴灌的水溶性肥料配方肥料较少。目前,应用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配方肥料比较缺少,生产单位严重不足,而且价格相对偏高,虽然安装了设备,但是肥料却跟不上,更谈不上灌溉制度,最终影响到小麦产量。针对上述情况,需要我们侧重于种植大户合作社和农场等领域的推广,实现统一管理。同时还要做好组织、指导、维护工作,将工作做细做到位,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深刻认识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并做好后续的设备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何奇瑾,周广胜,隋兴华,等. 1961-2010年中国春玉米潜在种植分布的年代际动态变化[J]. 生态学杂志,2012(09).

[2] 陈秀花,张晓花. 贡山县早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 云南农业科技,2012(06).

猜你喜欢

干旱地区测土配方小麦种植
干旱地区枣树高产育种栽培技术分析
干旱地区人工增雨优化成套技术设计思路分析
北方干旱地区城市绿化树种筛选试验研究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宁夏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初探
测土配方施肥对大田作物增产的影响
谈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印度干旱地区男子纳妾 专为家庭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