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

2021-12-06曹春林

江西农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作物

曹春林

(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气象局,内蒙古 准格尔旗 010300)

农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保障农村地区稳定发展的重要产业,为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重视,使农作物产量始终保持稳定状态,避免减产、绝产问题出现。为更好地应对农业气象灾害对作业产量的干扰,需结合地方区域气象特征及作物结构,尽可能抵抗农业气象灾害,推动“三农”发展建设。

1 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类型

1.1 暴雨洪涝

长期暴雨会导致洪涝灾害,使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涝灾,农作物长期浸泡在雨水污水中,会阻碍作物呼吸,继而出现烂根等问题,引发作物减产、绝产现象。暴雨洪涝作为常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强度大、季节性、范围广的特征,易在两广、两湖、华南部、华东部地区发生,对农作物产量造成极大破坏。持续性暴雨气候引发水位超警戒,甚至存在河岸决堤隐患,会导致洪水冲过河道而冲毁农作物,造成作物减产、绝产。

1.2 干旱灾害

干旱灾害同样为常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可直接阻碍作物的正常生长。水分作为农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关键成分,若发生干旱灾害,农作物无法及时补充水分,可直接降低农作物产量。干旱灾害多发生于少雨地区及土壤水分含量低的区域,土壤在干旱状态下迅速流失水分,表现为土壤干裂现象,继而引发土壤水分收支不平衡,无法为作物生长供给水分,继而引发作物减产、绝产问题。

1.3 冰雹灾害

冰雹可直接打落果实,砸毁作物茎、叶器官,继而使作物出现脱粒、折秆、损叶问题。若作物苗期遭受冰雹,幼苗则会生长缓慢,如被砸过重需重新播种,继而延误了最佳播种生长季节;若作物在灌浆成熟阶段遭受冰雹,则会直接阻碍作物成熟,导致作物品质不佳,继而减产。冰雹灾害多发生于四川盆地、黄河流域、江南丘陵、淮河流域等地区,需多加防范。

1.4 农业霜冻

农业霜冻气象灾害包括低温冷害、低温冻害两种,多发生在东北地区、华北平原地区。该气象灾害通常发生在初春、深秋、冬季,不同地区所种植农作物种类不同,因此各地区遭受农业霜冻气象灾害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若农作物长期处于0℃以下气温条件下,农作物细胞与根系受到低温侵袭则会损伤,严重时可直接导致作物死亡。

2 作物产量在农业气象灾害环境下的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全年因风雹、低温冷害、洪涝、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而造成了部分区域的作物减产与绝产,农作物受灾面积、绝收面积分别为19960千公顷、2710千公顷[1]。图1为我国2016年~2020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及绝收面积图表,不难看出,2017年~2020年,农作物受灾面积虽有波动,但相较于2016年实现了较大进步,农作物受灾面积整体下降,因此,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应继续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调节自然生态,降低气象灾害发生概率。但很多农业气象灾害是难以避免的,如寒潮、洪涝、干旱等,为推动农业发展,维持社会稳定,必须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重视,有针对性地采取灾害预防措施,方可保障农作物整体产量。

图1 2016年~2020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及绝收面积

农业气象灾害具有显著的季节性与地域性,例如农业霜冻气象灾害多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季、初春及深秋,南方地区及夏季发生农业霜冻气象灾害的概率较低,且农业霜冻气象灾害对棉花、花生等亚热带农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大,对于小麦、大豆、高粱等寒带和温带农作物的产量影响相对较小。此外,不同生长阶段的农作物受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具有差异,通常情况下,处于生长期的农作物受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较为严重,由于生长期阶段的农作物抵御灾害的能力相对较低,若在此时发生灾害,即使气候条件好转,也会影响农作物长势与产量;处于成熟期的农作物遭受农业气象灾害,若后续气候条件好转,则会弥补气象灾害造成的长势缺陷,对作物最终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2]。

我国不同地区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华北地区在历史上遭受过多次干旱气象灾害,继而对地方作物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华北地区的干旱主要影响玉米、棉花作物的产量,严重时表现为颗粒无收,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农业区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渐扩大,灌溉条件逐渐得到改善,干旱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不利影响有所缓解。据统计,华北地区冬小麦现已达到90%以上的灌溉面积,极大地提升了华北地区对干旱气象灾害的抵御能力。华北地区七八月份易遭受洪涝气象灾害,同样可对农作物产量造成破坏。东北地区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在于冻害与干旱,结合近几年发展情况来看,限制东北地区农业作物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在于干旱,影响大豆、玉米、一季稻的生长。西北地区主要发生干旱、冻害气象灾害,其中干旱灾害主要通过影响区域灌溉而造成作物减产、绝产,影响玉米的产量,而冻害气象灾害主要出现在西北新疆地区,冬小麦遭受冻害极易减产,冬小麦若遭遇融雪过早而又冻结、积雪浅薄的年份,则会受到冻害影响,且死苗率相对较高,结合以往情况来看,西北新疆地区冻害主要发生在新疆北部的初春、初冬季节。

3 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影响的有效措施

3.1 增强灾害防范意识

为更好地抵御农业气象灾害,应不断强化农户灾害防范意识,使农户积极参与到气象灾害防范工作中,以此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农业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气象监测水平,对于可预测的气象农业灾害,当地农业局应积极推广气象灾害防范措施,同时农户需结合自身经验积极应对,采用适宜恰当的方式抵御气象灾害。例如:当地农业局工作人员应整理地方性常见农业气象灾害案例,总结经验,针对危害程度较大的气象灾害种类制定预防措施,并定期前往农村区域,宣传气象灾害抵御措施,增加农户知识储备。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推送相关内容,帮助农户更好地处理农业气象灾害。

3.2 完善气象灾害预警

为增强农作物产量稳定性,减缓农业气象灾害的不利影响,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加持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在气象观测技术基础上不断完善,通过采集各地区气象数据,预测地区气象未来走向,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准确性。一旦某地区出现气象数据异常,则意味着可能出现农业气象灾害,可进一步分析气象数据,最终确定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类型,继而及时组织农业气象灾害预防工作[3]。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需由多个部门共同搭建,在不同领域专业技术支持下,保障气象灾害预警准确,切实激发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的积极作用。在搭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期间,气象部门应与农业部门相互配合协作,在各种植区范围内设置气象监测设施,通过先进技术掌握气象规律,以实测数据为依据制定气象简报,向农户们及时准确传达气象灾害预警。由于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干扰较大,容易引发减产、绝产问题,因此一旦出现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需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给农户,并提醒农户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工作。考虑到不同农户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同,传递农业气象灾害信息时,应通过短信、网络、广播等不同方式传达信息,以此确保农户可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3.3 灾害预防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各有不同,因此为抵御农业气象灾害,应采取因地制宜原则,针对不同地区特征采取差异化气象灾害预防措施。结合我国不同地区气象条件及农业结构来看:湖北、湖南、安徽、重庆为洪涝高风险区;海南及西北地区为冷害集中区域;北方多发生风雹灾害;台风灾害多集中在华南沿海区域;干旱气象灾害分布较广,多发生在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宁夏、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区。在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作业产量影响时,应( 根据灾害集中分布结构及地区农业发展情况技术做好应对处理工作[4]。例如:对于产生干旱气象灾害的区域,应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做好区域灌溉,注重水资源储备,结合区域水文情况及地形地貌选取适宜的灌溉技术,以此提升当地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对于冷害灾害,可根据地区气候规律种植早熟品种,在田间管理期间施加暖性肥料,此外,还可适当应用增温剂或熏烟法预防低温冷害;对于洪涝高发区域,需高畦深沟耕作,降低地下水位,在洪涝灾害发生期间,做好排水工作,疏通沟渠,排涝去渍,并运用清水清洗作物表面泥沙,扶正植株,使农作物尽快恢复正常生长。

3.4 强化事后防御体系

发生农业气象灾害后,需做好事后补救工作,尽可能降低由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并由地方政府部门带头,落实灾害救助工作,及时发放救助资金,根据实际情况缩减救助资金申请与发放流程,保障农户基本利益,避免气象灾害打击农户的农业生产积极性。若受到农业气象灾害侵袭而导致绝产,作物无法继续生长,农业部门应及时制定补救措施,引导农户开展新的农业生产活动。此外,还可采用农业保险的方式对受灾农户进行补偿,确保农户利益。各区域应根据以往气象灾害发生情况积极研发抗灾品种,通过提升农作物抗灾能力,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不利影响。

3.5 推动水利设施建设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步增大,极大地提升了对洪涝及干旱气象灾害的抵御能力,为确保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可切实发挥作用,应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监管,避免出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不达标的情况。汛期来临前需调查区域内河流情况,及时汇总数据,结合降水量、水流状况加固防护蓄水设施或堤坝,以此强化对洪涝灾害的预防。对于干旱灾害高发区,应积极修建调水蓄水工程,合理配置水资源,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形成联防联控,以此更好地应对干旱灾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我国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气象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为避免因气象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绝产,必须针对农业气象灾害采取一定的措施。在实际的工作中,应注意增强相应人员的灾害防范意识,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措施,强化事后防御体系,推动水利设施建设,以此全面保障农业发展,确保作物产量。

猜你喜欢

气象灾害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气象树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专栏:红色气象 别有洞天
大国气象
灾害肆虐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