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食品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2021-12-06郭红英史阳阳刘志伟

农产品加工 2021年9期
关键词:创新型校企食品

郭红英,史阳阳,刘志伟,王 锋,张 喻,秦 丹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0 引言

食品工业是我国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密切关系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以及全球遭受新冠疫情肆虐的今天,食品工业一直保持着生机勃勃和飞速发展的势头。食品工业是生命工业,我国政府向来高度关注食品工业的发展,在“十三五”计划中及多项重大政策决策中都给予大力支持和扶持,全国多所高校也大力培养食品专业人才,并积极研究和探索食品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以适应飞速发展的食品工业,并向食品工业输入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

2015年,教育部提出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为了实现校企无缝对接,许多应用型高校都开始进行了校企合作、校企联合培养的探索和实践。校企联合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是高校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需求,加强高校与企业、行业间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高校食品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可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同时又为社会提供了一大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实现学校、企业、人才三方共赢[1]。

1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索

食品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多学科相融合的专业,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涉及的知识面也非常广,如果让学生仅仅从课堂教学中领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自己多动手、多动脑、多体验生产实践,才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鉴于此,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与一大批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优势互补、双惠双赢的校企合作,并先后在湖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长沙食品药品检验所、广电计量等检测单位及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贝贝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湘典食品有限公司、道道全粮油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展辉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省旺辉食品有限公司、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玉峰食品实业有限公司、湖南德人牧业有限公司、湖北咸宁向阳湖兴兴奶业有限公司等省内外近30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学习平台和参观锻炼的机会,同时通过企业导师的配置,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产业观的启蒙和树立搭建了较好的平台。

另外,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搭建了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定期交流机制,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从而调整和改进了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更加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学生参与技术开发和改造、产品销售、企业管理等环节拓展了渠道,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专业技能、沟通交流能力及其他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等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使师生更加适应资讯、科技和经济等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求,更加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开展创造性活动的能力[2]。

2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设定

食品行业涉及知识广,需要掌握的科目多,实践环节也多,如金工实习、工厂设计、设备选型及布局等,都需要有相应的场所、样板及成套装备来满足实践环节的教学和实习。另外,由于现在食品行业的技术和设备更新速度极快,任何一所高校的实验设备和相应配置,都很难跟上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节奏,从而导致学生课堂所学、学校实验室所见,与行业企业所用严重脱节,以至于无法适应食品行业发展的要求。

食品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在政府的监管下高校与食品行业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以食品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培养为目的,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培养高层次食品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高校、食品企业、食品相关研究机构等作为培养主体,相互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惠共赢[3]。

3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定位

食品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中最关键的就是食品企业的有序介入,食品企业包括粮油及蛋白质、乳制品、水产品、畜禽、饮料等加工企业、食品包装企业、食品检测类机构及企业、食品贮运企业等,这些企业性质有很大区别,所以食品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向也应有所不同,高校应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具体培养方向进行明确且有分别的定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对纳入校企联培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归类,进而再确定人才的培养方向和教学计划,以期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学习与交流能力。

4 校企联合模式下的培养方式

4.1 食品企业全程参与

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最有发言权,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定期召开校企合作交流会,研讨完善课程设置、双方职责和考核方式等。食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改革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向高校提出课程教学要求和实践方案,有效引导学生更快地了解企业,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解决企业实际问题[4]。

4.2 实行双导师制度

在校企联合模式下实行双导师制度,高校导师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食品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导师[3],共享企业、院校及科研机构的高层次智慧资源,企业导师定期到高校进行讲座、授课、指导实训等深入教学,授课内容来源于一线生产实践、企业前沿产品开发和创新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技术研发的方向,并培养专业实践能力[5-6]。

4.3 食品企业提供教学实习基地

食品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食品企业提供教学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5],食品专业学生在大三一般都具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实习指南,让学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针对而高效的训练,使学生实习和企业生产紧密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提前进一步了解企业,为学生下一步进入企业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7]。

4.4 毕业设计与企业产品研发相关

企业导师担任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设计及研究论文的兼职指导教师,与高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科研课题,以科研课题为纽带,将毕业设计课题和科研课题与企业生产产品研发相关[8],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创新性方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5 结语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高度重视,食品工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高层次、高素养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9]。在国家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影响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应运而生。结合食品专业特点,以及食品行业、企业性质及需求,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在借鉴其他高校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以高校、企业合作培养为前提,以科研课题或生产中的科学问题为纽带,高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同时通过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极大地提高了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时效,契合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实现了学校育人、企业生产、人才培养的三方共赢,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创新型校企食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