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笼养肉鸡的日常饲养管理

2021-12-04谷志磊吴春霞

养殖与饲料 2021年2期
关键词:雏鸡肉鸡鸡群

谷志磊 吴春霞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滨州256800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肉鸡饲养规模越来越大,采取笼养模式、集约化饲养已成趋势。由于笼养鸡群饲养密集,一旦有鸡只发病就会在全群中迅速传播开来,所以养殖风险也由原始的疾病防治转变为疫病防控。管理者也清楚地认识到决定养殖效益的不仅仅是市场行情,更主要的是饲养管理、食品安全和环保问题。在肉鸡的日常生产中,饲养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细微之处都可以影响饲养肉鸡的效益,所以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日常饲养管理,为获取理想的养殖效益奠定基础。

在笼养肉鸡的日常管理中应重视育雏早期的温度、湿度、温度差异、通风条件、饲喂和饮水等要点,同时加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防控工作,防治雏鸡发生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在育雏2~3周时做好控光和控料工作,既要满足雏鸡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和避免饲料浪费,还要防止肉鸡生长速度过快,引起猝死、腹水症;第3~4 周做好通风管理,防治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4~5 周后应增加通风量和采食量,帮助肉鸡及时将产生的热量和废气排出舍外,以达到增肥的目的,进而提高出栏体重和养殖效益。除此之外,在管理中还需要注意以下细节问题[1]。

1 合理控制温度

笼养肉鸡在育雏早期一般采用鸡笼最上层进行饲养,因为雏鸡体温调节机能此时还没有开始发育,其体温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且体表被覆绒毛,保温功能较差,再加上采食量少不能产生过多的热量,因此需要较高的鸡舍温度,同时舍内笼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异,上层笼内温度一般比下层笼高出1~2 ℃,所以选择上层育雏不仅能够满足肉鸡生长发育需要,还可以节省大量能源。育雏前3 d 维持温度在32 ℃左右,随着雏鸡日龄增加可以逐渐降低舍内温度。由于绒毛逐渐更换为羽毛,鸡体保温性能会逐步提高,体温调节机能也逐渐完善,在肉鸡颈部和头部绒毛更换为羽毛后,就可以完全脱温了,此时鸡舍温度维持在20~22 ℃即可。

如果笼内温度较低,雏鸡就会表现出扎堆现象,且雏鸡通过腹部和脚垫与笼具接触,向外界散失大量热量,雏鸡就会因此受凉而发生腹泻,粪便呈泡沫状;雏鸡还会因温度突然改变而发生感冒,表现甩鼻、呼噜、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如果笼内温度较高,雏鸡就会减少采食、张口呼吸,导致饮水量增加、消化系统代谢紊乱,从而发生腹泻症状。建议在育雏早期,尽量采用低温育雏,有利于刺激雏鸡尽量采食更多的饲料来增加体重,进而提高体质和抗病能力[2]。

2 合理控制湿度

笼养肉鸡,虽然鸡群不与地面直接接触,但湿度对鸡群产生的影响也较明显。湿度较低,不利于雏鸡呼吸道系统黏膜发育,因为空气干燥时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致使细菌或病毒可以通过受损黏膜入侵鸡体,引起呼吸道疾病。建议育雏早期将湿度维持在60%~70%,随着鸡群日龄的增长,逐渐降低鸡舍湿度,第2 周后将湿度降到50%~60%为宜,此时肉鸡的采食量和饮水量开始加大,排泄量增加,不需要再额外增加喷洒量,就可以满足鸡群对湿度的需求。湿度过高,病原微生物会加快繁殖速度,容易诱发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极易暴发球虫病,大多数情况下肉鸡发生球虫病均与环境湿度较高有直接关系[3]。

3 关注周末体重

肉鸡的周末体重直接决定着鸡群的生长潜力,周末体重越大说明肉鸡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而周末体重往往受到温度、湿度、温差和通风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同时还需要防控肉鸡发生环境性疾病: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建议选用高度敏感的药物来防治这些细菌性疾病。同时控制好霉菌和霉菌毒素,因为肉鸡肝脏对霉菌毒素非常敏感,一旦受到伤害不仅会造成机体免疫抑制,降低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还会减缓肉鸡生长发育速度、降低饲料利用率和体重增长,给肉鸡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建议在饲料中添加优质的脱霉剂,有利于将原料中存在的霉菌消除或抑制其增殖。

周末体重达标的肉鸡,其免疫系统的生长状况相对较好,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确保肉鸡整个生长期的健康状况。同时周末体重达标的肉鸡消化系统分化完成,肠道绒毛发育健全,促使肌胃、腺胃、肠道等消化系统进一步得到保健,进而提高肉鸡生长中期和后期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获取理想的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对于笼养肉鸡来讲,第1 周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必须加强管理确保第1 周末体重达到标准[4]。

4 中期饲养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肉鸡中期的管理重点应以肝脏和肠道的保健为主。这就需要关注以下2 点:首先必须严格控料。肉鸡在采取笼养时,活动空间较小,控制饲喂量,不仅可以促使鸡群在采食饲料时发生争抢,还可以保证胃肠消化系统获取充分的休息时间,这样鸡体的心肺功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

为了保障笼养肉鸡肝脏功能的稳定性,还需要供给优质的全价饲料和充足的通风量。因为笼养肉鸡饲养密度较大,对氧气需要量更多,必须加强通风管理,供给鸡群充足新鲜的空气,同时重视对肝脏的保健,肝脏是肉鸡将饲料转化为肌肉的化工厂,定期激活肝脏组织活性,提高肝脏消化功能,进而提高机体体质和抗病能力。

5 后期增肥管理

笼养肉鸡在生长后期往往出现大量死淘现象。这不仅是因为发生疾病或管理不善引起的,更主要是由于增肥方法不正确造成的。笼养肉鸡生长后期的管理要点是提高鸡群的采食量,充分挖掘肉鸡生长速度快的性能,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促生长剂,帮助肉鸡达到增肥的目的。建议选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和调理肝脏功能的添加剂,而不是单纯添加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如果长期在饲料中添加营养物质,就会增加肝脏的转化负担和肾脏的代谢负担,致使肉鸡体质变差,后期死亡率增加,进而降低养殖效益[5]。

6 结 语

总之,在笼养肉鸡日常管理中应供给舒适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保健养殖观念,防控鸡群发生疫病的风险,充分发挥肉鸡笼养的优越性,创造最大的经济效应。

猜你喜欢

雏鸡肉鸡鸡群
给肉鸡带上小眼镜 性格变温柔还长肉
影响鸡群均匀度的原因及改进对策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画里有话
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鸡群日常的观察与应对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