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邮票般大小的故乡
——读《默笙时代》有感

2021-12-04□夏

民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咖啡馆故乡作家

□夏 炜

翁筱:《默笙时代》,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21。

厦门疫情来袭。宅家,读浙江青年作家翁筱的中短篇小说集《默笙时代》。这本书是翁筱近两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选集,讲述的故事都发生在她所熟悉的故乡——浙江沿海中部小城。作家写作,不论在世界上哪个国家,似乎都无法离开他们的脚下,纸上原乡和童年的深刻记忆重叠。而且,往往是少年时的记忆越深刻,成年后的写作就越发显现出力量。翁筱的浙江老乡,鲁迅之《故乡》、余华之《在细雨中呼喊》是如此,陈忠实、贾平凹、叶兆言、苏童、莫言,乃至福克纳、马尔克斯……莫不如此。

由于时代快速发展,新生代作家们几乎成为没有故乡的写作者。在这个时候,《默笙时代》里的11 个中短篇小说,以浙江小城为背景,聚焦特定时代下,青年人的生活、情感和梦想,平淡中见真情,日常中显真爱,不论是期望、犹豫,还是甜蜜、苦涩,字里行间都看到作者笔下对故乡心灵家园的坚守。《楚家台门》里对台州梁素素家院的细致描写,《无名小巷》里对天台山和小巷的叙述,无不体现出作者对家乡故土的爱恋。江南小城的爱情故事,不论语言还是人物和故事,在风月云影里辗转,诠释着生命的底色,隐藏着一种淡淡的无奈与悲悯。

翁筱作为一名青年作家,在这部小说集中非常关注现代女性的情感生活,并特别探讨了众多的“不宜”之恋。这是一种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展开的具体描写,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反映了一定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的具有某种共性的人物。她们出生与阅历不同,性格与思想不同,生活与困境不同,组成了各具特色的女性人物群像,翁筱书写她们的青春爱情和职场生活,描绘出她们寻觅、抗争和沉沦的现实状况。在娱乐至死时代的潜意识下,物质欲以强大之势压倒我们对文字的敬仰、神灵的敬畏之时,小说在叙述中呈现给我们一种轻松的阅读感受与体验。

作家阎连科说:“今天是鲁迅退场的时候,苦咖啡文学又产生了。我们的文学中已经没有任何苦难,也没有任何人生的经历问题,所有的经历都是在咖啡馆中间产生的,痛苦我们可以到咖啡馆去谈,苦难也可以到咖啡馆去谈,即便人生的生生死死也可以在咖啡馆中去谈。”

《默笙时代》里,翁筱所敏感关注的爱情故事,不论是《楚家台门》里的梁素素与傅明松,《无名小巷》里的林少峰与何书凝,还是《紫堇有毒》里的韩紫堇与宁杋,所有都是从一种浪漫的爱情猜测开始,继而引发之后绚烂的畅想。而不管猜测还是畅想,当和坚硬而冰冷的现实相互碰撞时,咖啡馆里已经冷却的咖啡就不会再有一丝香气。此时,我们唯有听到作者的感叹:“爱情是太过美好的东西,越是美好的东西,越给心灵带来忧郁和伤痛。”在美与真失去平等地位的同时,真与假也似乎没有了界限。

整部小说集没有宏大叙事,没有荒诞离奇,所有细心的“小设定”和缜密的“小逻辑”,都和现代都市里的咖啡馆情调设计一致。作者从细节入手,用细腻的笔触,对生活、情感进行贴近的描摹,尝试着接近人性本质叙事。这种叙述,巧妙弥漫着咖啡馆里迷离的幽香,在暧昧与露骨之间隐藏人性之中难以言明的一面。但不论是情欲的冲动还是理性的抑制,喝下香浓咖啡和摆在那里冷却的结果都一致:和衣拥躺与激情勃发的最后,最终失去爱情的乐园,化为无香的苦水。所有悲剧的出现,除了这个时代故有的道德、价值和人格设定,作者是否也在提示读者:什么才是爱的真谛?

由于写作文本的具体创作方式和种种拘泥不便,本来很是自由的小说创作,在现代文学创作中远远落后于其他文本形式。加上多媒体网络的冲击,现代生活方式与节奏的改变,一本小说的出版,远不似20 世纪80年代能勾起读者对小说的梦想与渴望,去探寻小说带给我们心灵的安抚和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大时代的终结与阅读碎片化的出现,使小说的文本写作出现了新的变化。

正如阎连科所说:“当我们任何的苦难、经历、困境,都可以约上一个朋友到咖啡馆去谈的时候,其实这个苦难这个人类境遇的困境已经被我们消解了。”读《默笙时代》,这种被消解的感觉一直延续不断。而冲泡一杯好咖啡,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术,这是当代小说创作者的一个更新更难面对的问题。电子数字时代,没有故乡的土壤,我们的作家很大一部分会没有故事可写。以故乡为主题的作家,一是成为福克纳式在“邮票般大小的故乡”生活的作家,二是成为逃离故乡、定居都市在书房里依赖故乡记忆写作的作家。

毋庸置疑的是,写故乡美好景物与风土人情,是没法让一位作家真正深刻起来的,如果作家开始用“美图秀秀”式的写作方式来写故乡主题,我是说如果。莫言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超越故乡”的观点:“对故乡的超越首先是思想的超越,或者说是哲学的超越。”唯有这样,作家才能真正摆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深刻解剖周围的生存现状,成为一名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写作者。

优秀的小说作品,主题都在看似简单的字句里体现出丰富、多义,人物都有着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指正生活,充满悲悯。《默笙时代》中的人物塑造,稍显平实脸谱化,骨子里的那种充满隐喻与象征的意蕴不是十分突出。期待翁筱还会厚积薄发,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作者系民进会员、厦门市作协副主席)

名家评论

民进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民主》杂志主编,著名词作家 毛梦溪

翁筱小说给我的感觉是有厚度的,体现在叙述技巧的成熟,她的小说是非线性的叙述,立体、浓缩而富有弹性,通过主人公的思绪或情节的结构切换来完成各种往事的回忆和记叙,并且她善于运用一些特定的场景,来作为思绪切换的触发开关,这种高度凝聚的,被打乱时空秩序的,却在交叉或重叠的多角度叙述中加入了一些不连贯的成分,引发读者去思索,自发地填补故事留白。类似的表现手法在这本《默笙时代》小说集中可以找到很多,如《楚家台门》《紫堇有毒》中我们可以领会到作者高超的“切片”技术,两年、十年、三十年甚至主角的一生都被作者有效准确地切成碎片,在思绪的“显微镜”下得以放大和展示。

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江南》杂志主编,著名小说家 钟求是

在近几年,翁筱带着热爱和不畏闯入中短篇小说的写作,这是可贵的,也是值得鼓掌声援的。关于《默笙时代》,我认为翁筱有不少长处:1.在其小说中,时不时会跳出一些有味道的有质感的词句,这说明翁筱的语言感觉不差。对一个作家而言,占有好的语言感觉非常重要,是写出好作品的主力因素。翁筱要激发自己这方面的潜能,让语言帮助自己小说的提质。2.从这几个小说看,翁筱比较注重或依靠自己的生活经历,是一种经验写作。那么,随着生活阅历的积攒,她会获得更多的生命体验和人生看法。就是说,岁月会侵犯她的容貌,同时也会帮助她的写作。3.翁筱投身过好几个艺术门类,譬如舞蹈、美术、书法、电影策划等,这可能会形成一种气质联动,在文学作品中避免俗气,创作思维变得灵动并且开阔。这一点只是可能,但翁筱需要这种可能。

山西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小说家 王祥夫

可以说,每个作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里留下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翁筱新近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默笙时代》,将小说背景地大多设置在自己出生、成长、生活的浙东海边小镇,以小镇丰富的社会生活为题材,聚焦小镇的历史变迁和现实百态,对不同阶层的人,均着墨予以刻画。并且,力图通过描写小镇各式各样人物的命运,表现更广泛的社会画面和更普通的人生问题,从而表明作家对历史、文化、经济、道德、爱情、生活的态度。可以说,翁筱的《默笙时代》,是在与自己生活的海边小镇对话,是与小镇的历史、文化及现实对话,更是与同时代的读者对话,当然,也是与未来的读者对话。我觉得,这个创作思路和创作方式是可取的,抒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应该更符合文学作品“要在客观的、生活本身的形式中再现生活”的要求。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著名翻译家、诗人 汪剑钊

平时阅读小说,我通常会关注三点:故事、语言,以及作品所蕴含的共情性与思想深度。从这三个角度考量,我觉得,翁筱的小说集《默笙时代》无疑有着不少堪与评说的价值。首先,这些作品大多带有鲜明的南方印记,作者显然是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提取了其中的精萃,从而在文化层面守住了根基。其次,作者非常注意对多种艺术的吸收,这令读者可以在阅读中体会到抒情的诗意、戏剧化的对话、蒙太奇的电影元素,体现了颇具创造性的开拓精神。再者,这些作品摒弃了宏大叙事的伪现实主义,把笔墨放在了小人物、社会世相和日常生活上,遂使每篇小说都颇具亲和力,也更易唤起读者的共鸣。最后,我认为值得一提的是,它们都具有简朴、温润和敦厚的品性,这令那些悲伤的故事有着精神“复活”的可能,与此同时,那些穿行于小说的鲜活的语言不断在印证着每一位主人公蓬勃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咖啡馆故乡作家
作家的画
故乡的牵挂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Be a Helper in the Meow Cafe猫咪咖啡馆的小帮手
差咖啡馆
月之故乡
就是想泡在巴黎咖啡馆里
水上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