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预学案激发中学生的自学潜能探析

2021-12-03古思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9期
关键词:自学初中数学

古思锋

【摘要】在当前教育背景中,强调的不再只是对知识层面的教学,也关注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有效培养。自学能力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根本能力,不仅与学生目前的知识学习相关,也与学生未来的终身发展有着必然联系。近年来,预学案的出现为推动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提供有效途径。所以,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应实现对预学案的合理运用。本文围绕着预学案运用的必要性与编写原则深入分析,也基于此联系初中数学教育内容,对利用预学案激发学生自学潜能的实施策略展开探究,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预学案;初中数学;自学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并且,在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中,人们也充分认识到教师不能仅为学生讲解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在初中数学教育之中,预学案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学生对新知识学习所做出的准备,也是学生加强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在预学案的运用中,应体现学生的地位,让学生在心态上从本来的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为知识探索提供充足的动力。并且,也通过预学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自学潜能,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运用预学案的必要性

想要实现对知识的高效学习,预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相关研究发现,高质量学习的重点在于提升听课成效。而预习是提高效率的常用办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预学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据明确任务加快效率。并且,运用预学案的教学往往比没有预学案加入的课堂更加轻松、高效。同时,良好的预习成效也能够使学生在有效学习中掌握探究知识的手段,形成超前意识,对于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着积极影响。

预学案的运用让学生在开展新知識的探索前就形成一定的在心理层面上的准备,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所产生的作用最大限度的降低。在有效预习之后,学生会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进而将学习成效提高。预学案的应用也能及时的补救,达成新旧知识之间的科学过渡。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是在同化、顺应中不断完善的。在开展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中,学生会在原本的知识结构之上对新知识加工,从而达成更完善体系的构建。并且,预学案的运用也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深化与巩固。在预学案的应用中,学生可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对以上内容深入讲解,学生会保持高度注意力学习,积极开展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更为轻松的实现学习难点的突破,也能达成对知识的有效巩固。

二、预学案的编写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之中,为加强预学案的教育效果,需要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明确学生的地位,以针对性预学案强化教育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育理念转变,通过科学设计的预学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而想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教师联系当前时代的发展状况分析,将从前教育理念的制约打破,以新颖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开展有效教育,利用探究、互动等不同形式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并且,在学生这一角度分析,遵循自主原则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也能进一步实现学生自学潜力的挖掘。

(二)创新性原则

在预学案的运用中,对于教师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需要教师实现个人教育思想与手段的创新,以现有教育资源强化教学质量。所以,在预学案的设计中,应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同时,将教学设计不断优化,通过探究性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在数学教育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基础教育,还要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倡导学生积极的向课外延伸,以质疑、探究等模式促使学生的知识面获得进一步的拓展,也能让学生在长期坚持中形成良好习惯。另外,预学案的合理设计还可以为学生构建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于投入到学习中,对于自学意识的培养也有着一定的帮助。

三、利用预学案激发中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措施

(一)明确自主学习任务

在教育实践中,为学生开展预学案的设计,并不是让学生随意的自学,而是要利用其让学生找到具体的学习方向。所以,明确学习任务,就能够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准方位。学生在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后,也会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在预学案的设计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情深度分析,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个性化任务,从而保证学生顺利高效的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如,在进行《矩形》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有效分析,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自主学习任务。在预学案中设计以下前置学习任务单:

1.观察如图所示的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小学时这个图形的名称是什么?

(2)这种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3)这种图形的四个内角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4)在初中阶段,这个图形有了新的名称,具体是什么?你可以阅读课本第 11 页“想一想”前面的内容获得帮助;

2.设置下列与“矩形”有关的问题:

(1)矩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2)矩形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吗?

(3)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4)矩形的角和对角线有什么特殊的性质?

为学生有效设计预学案,能够让学生获得明确的学习方向,使学生向着目标深入探析,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提高,可切实加强其学习效率。

(二)注重新旧知识联系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连贯性,若是未能实现对前面知识的全面理解,在新知识的探索中就较为困难。预学案的运用是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3]。因此,在预学案的设计中应引领学生将从前的知识有效巩固,并基于此实现新知识的引入,通过多种学习模式加深对新知识的领悟。而且,在预学案的设计中也不能忘记对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例如,在开展《分式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其与学生从前学习的知识相联系,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以下预学案。

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    +       =1与    +    =1的区别?

3.什么是分式方程?怎样解?通过这样的预学案,可促使学生主动回忆从前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将其与新知识进行一定的联系,将学生数学知识探究的困难程度降低,也能让学生在预学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高其学习成效。

(三)精心設计预学问题

预学案的设计以及运用不是只让学生成为基础知识的搬运工,是要让学生主动开展对问题的探究。基于此,在预学案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具体问题启发、牵引学生的思维,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另外,学生在运用预学案中,学生与预学案间的互动和课堂对比还是相对单调,这也代表并不是全体学生都能够实现学习任务的成功完成,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在预学案的应用中不仅开展有效学习,也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学习遇到的困难提出,为高质量的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做好准备。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开展针对性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学习难点的突破,还能充分体现学生地位。

如,在开展《感受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能力精心设计问题,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也确保学生预学案的完成。可呈现以下问题,下列事件一定会发生吗?地球每天都在转动。假如今天是星期三,明天一定是星期四。你是外星人。买彩票正好中奖。吃饭、写字用左手等。合理设计预学案问题,可保证学生具有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实现对学生自学潜力的有效激发。

(四)创设丰富教学情境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学生才是预学案的具体使用者,若是其内容只是对知识内容以及练习题的简单罗列,学生无法在自主预习中获得成就感,也不能将学生的地位凸显,学生会失去对知识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一定要设计对学生而言充满吸引力的预学案,将教学内容全面且有效的挖掘,构建生活、趣味等情境,进而促使学生主动自学。

比如,在《不等关系》的学习前,教师可有效设计预学案,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在预学案中为学生展现在生活中体现不等关系的相应实例。比如,人的胖瘦、物品的大小等等。为学生布置这样的预学任务,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不等关系是普遍发生的,大家需要仔细观察生活,列举出生活中出现不等关系的例子。此种预学内容并不是让学生计算,需要学生对平时的生活加以关注,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会结合预学任务积极的开展对生活的观察,找到各种不等关系,可让学生顺利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也让学生在亲自体会中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进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五)促使中学生整理反思

通过预学案预习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相应不足,正确指导学生开展再学习,或是产生新的问题,从而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析。在问题的设计中需要在基础上适当的进行变式或者是分层,最大限度避免简单的模仿,让学生真正实现对知识的领悟。并且,在问题设计中,不能过多的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需要提炼经典题型引领学生预习,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能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当学生开展有效预习后,其在课堂学习中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因为个人能力、学习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其预习成效是具有区别的,这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挑战。在通过预学案预习之后,课堂不应该是教师一直讲解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汇报与展示的过程,教师应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解决。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预学案的最后一定要为学生留出整理反思的模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整理,也明确在课堂中学习的重点。

以《用字母表示数》为例,教师需通过预学案引导学生有效预习,也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将不足找到,为后续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在预学案中设计以下问题,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人在月球上可以举起的质量吗?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那些数?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怎样简写?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会发现自己在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会在预学案最后的整理反思中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困惑等一一列出。利用这一方式能够让学生有效的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缺漏,找到学习的新起点,以更加自信的状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而且,这也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可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过程中获得显著提高。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预学案能够满足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需求,也能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空间。在预学案的运用中,应为学生明确自主学习任务,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联系,也要精心设计预学与教学情境,使学生在预学中发现不足,从而在整理反思中获得发展。教师应基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科学使用预学案,有效助力学生的综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英.运用“导学案”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0):194-195.

[2]李明.翻转课堂模式下数学学案导学新视野——初中数学“翻转课堂”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6,3(31):292-294.

[3]孙晓雨.“三式五步、互动生态”课堂下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与使用[J].科技资讯,2020,18(4):174-175.

[4]李兰临.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9):97,139.

(责任编辑:梁慧婵)

猜你喜欢

自学初中数学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赞成《自学之友》作为重点栏目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