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长焦虑与学生“佛系”现象的应对策略

2021-12-03彭月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9期
关键词:胜任佛系动机

彭月玲

在焦虑经济时代背景下,家长普遍焦虑,抢占资源,关注成绩。而一部分孩子被动学习,呈现出一种无欲无求、岁月静好的“佛系”现象。下面旨在探究根源,找到应对策略,缓解家长的焦虑感,唤醒孩子的内在动机,实现自主成长。

一、家长焦虑的根源

今天的家长为什么这么焦虑?家长对教育的焦虑,其实是对时代巨变的焦虑;对择校的焦虑,其实是对自我价值感的焦虑。家长被焦虑时代的集体环境所裹挟,焦虑与恐慌很容易被唤起,将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家长给学生报各种课外补习班,剥夺孩子睡眠时间,剥夺了学生心理成长的空间与可能。“父母的大部分焦虑和恐惧,都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儿童的发展来自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家长没有认识到,学生是不断成长变化的,青少年时期只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个阶段。

二、“佛系”的根源

其一,缺乏内在驱动力。青少年面临被选拔的阶段,学习压力大。他们又面临两大觉醒: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性意识的觉醒。家长管教孩子,想要孩子从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学生自我意识觉醒,不想要被管束。因此,一部分学生反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另一些孩子则呈现出“佛系”,被贴上“缺乏上进心”的标签。其二,价值观迷茫。青少年受到西方文化、网络化、外部认同等因素影响,产生了价值观迷茫的心理危机。“佛系”可能导致“空心病”,表现为厌学、厌世、无目标感,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归根结底,学生“佛系”的根源在于价值观混乱,缺乏自我认同,没有人生理想,缺少正确价值观。

那么,家长对学生应该抱有怎样的期待?孩子又该如何寻找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三、家长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应对策略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

作为家长,要学会把学生某个阶段的发展放到时间的长轴里去考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佛系”是一种处世态度,是学生在压力之下的一种自我消解。“就像人的口味会变一样,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事情也会发生变化。如果父母可以放下自己的执念,就会发现学生在某个阶段的行为和表现,仅仅是那一段时间的而已。”学生在现阶段体现出来的“佛系”不过是暂时性表现,他的未来充满了变化。如果家长把压力传递给学生,强迫孩子做出改变,反而会激发孩子的叛逆,阻碍孩子的发展。

(二)控制学生不如做学生的榜样

用家长的焦虑控制学生,只能让学生反抗或者顺从家长,并没有真正地增加他们的上进心。“受到控制意味着人们在压力之下行事。假如人们受到控制,在行动时便没有一种获得个人认可的感觉。”。很多“佛系”的学生都受到控制,即屈服于父母的控制,看起来很听话的表象下,实则并未表达自我,其行为是非自主的行为。中国的父母普遍采用心理控制的方法,“心理控制是指父母通过影响孩子的心理、感受、情绪和想法控制孩子。”比如,有的家长会说“我每天没日没夜地工作,还不是为了你”,以此激发学生的内疚感;有的家长会打着“我还不是为了你好”的旗帜,变相压制学生。学生也许会顺从父母,但做事的目的是为了取悦他人,并没有独立思考和自我肯定。家长要学会做减法,降低成长期待,减少自己的控制欲。

榜样比语言更有力量,父母争取成为学生的榜样。想要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先成为这样的人。当学生看到父母为了活出自己做出努力时,看到父母为了家庭不辞辛劳时,他一定会有所触动。去寻找一些不同领域的导师,让学生得以接触更广泛的职业生涯和生命选择,寻找对他有启发的偶像,朝着这个目标奋斗。言传身教比心理控制更有效,潜移默化比不停地说教更有力量。

(三)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学生是否具有内在动机,取决于某一行为是自主的还是被控制的。“实现自主,意味着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也就是说,凭自己的意志做事,并感到自由。”能够自主行事的学生,他们行动完全出于自愿,而非屈服于他人的控制。

首先,让孩子去做那些能自主的事情,激发其内在动机。什么是内在动机呢?当孩子想要做某件事的时候,不是为了做件事可以取悦父母老师,也不是为了让同伴开心,而是为了这件事情本身。当孩子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行为主动,沉浸其中,内心愉悦,享受过程,这就是内在动机;自我评价正向,自我认同,充满激情,废寝忘食,达到一种“心流”,处于一种忘我状态,这就是实现自主。比如,你所热爱的休闲娱乐,游泳、打篮球、阅读、画画、看电影、玩音乐、做美食,做这些事情时,没有人逼迫,不能挣钱,不是为了发朋友圈,只是因为你会感到愉悦,产生一种精神享受,内心得到宁静和满足感。

其次,坚持做一件事情还需要胜任感,胜任感能激发内在动机,使自己更有动力去坚持。如果孩子对成绩不在意,或许是对学习感到难以胜任。如果孩子假期自学了语文课本,不需要任何人监督,也没有和家里人报喜邀功,那一定是因为語文课本实在太有意思了,完全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一首优美的诗足以让他内心愉悦,知识宝库的大门徐徐打开。学生在做喜欢的事情时,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就更喜欢做这些事,就能感到自己是胜任的。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发现热爱的事情,让学生体验到胜任感,点燃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四)家校合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佛系”孩子没有物质上的焦虑,只需要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人可能是理想主义者,在其他方面会有奇思妙想,可能会开启一个新时代。在现实社会,学校更需要一批偏理想主义的教育者,为这个新时代的到来提供土壤。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稳定的价值观,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佛系”隐约有一点“丧”,本不该属于青春。试问:没有入世,又何谈佛系?本应该锐意进取的年龄,何来理由随遇而安?真正的飘然逍遥,是奋力拼搏后的随遇而安,是功成名就后的人生哲学。

总之,教师和家长要做的不是为学生设计人生之路,而是培养学生应对人生变化的能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控制学生不如做学生的榜样。家校形成合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唤醒其内在动机,实现自主人生。

【参考文献】

[1]陈忻,整体养育[M].中信出版社,2020:16.

[2]陈忻,整体养育[M].中信出版社,2020:17.

[3][美]爱德华·L.德西/理查德·弗拉斯特,内在动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3.

[4]赵昱鲲.自主教养[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66.

(责任编辑:邓羽婷)

猜你喜欢

胜任佛系动机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法系妈&佛系爸
“佛系”掩盖了什么?
佛系
佛系青年(双语加油站)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凶手的动机
组织和团队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