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误诊原因分析

2021-12-03郭聿彭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6期
关键词:脂肪瘤平滑肌脂肪

郭聿彭

(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放射影像科 湖北 宜昌 443001)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 EAML)是一种少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间叶肿瘤;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泌尿系统肿瘤分类中将EAML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AML)中单独分类;其发病率极低,国内外文献报道病例较少;EAML病理上与经典型AML不同之处为,其以AML为基础,呈上皮样细胞增生为主,可呈浸润性、破坏性生长[1]。绝大部分肾EAML是乏脂肪的实性肿瘤,MSCT表现与肾癌、少脂肪性AML较类似,容易被误诊。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8年6月经术后病理证实为EAML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探讨误诊原因并分析,以提高MSCT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共计6例,男2例,女4例,年龄42~63岁,平均年龄49岁。临床症状以腰部持续性疼痛为主4例,并肉眼血尿1例,体检发现2例,肾功能及肿瘤标记物均无明显异常。6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参数:采用Philips Ingenuity 128层螺旋CT机;扫描条件:层厚5 mm,层间距5 m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300 mAs;扫描范围:自膈顶至盆底的全腹部扫描;动态增强扫描:采用碘海醇(350 mgI/mL)对比剂,总量70~90 mL,注射流率4 mL/s,注射对比剂后25 s扫描皮质期,55 s扫描实质期:图像后处理技术:1~2 mm薄层多平面重组(MPR)。

2 结果

2.1 病灶数目、形态、大小

本组病例共计7个病灶,1例为多发(单肾2个病灶),5例为单发;1例肿块突入肾盂(临床表现肉眼血尿),5例(6个病灶)发生于肾实质内;4个病灶突出于肾轮廓之外。肿块径线范围在1.5 cm×1.5 cm×2.1 cm~8.2 cm×7.6 cm×10.2 cm;7个病灶均呈类不规则圆形团块状,2例呈分叶状,并为楔形形态。

2.2 CT平扫

1个病灶局部与肾实质分界不清,其余5例(6个病灶)边界清楚;1例(2个病灶)相对较小病灶呈密度稍高的较均匀密度;5例肿块呈稍高、稍低或混杂等密度,其内密度不均,CT值53~55 HU;3例(3个病灶)含低密度液化坏死灶;1例(2个病灶)含有或疑似含有脂肪密度灶,5例(5个病灶)内CT表现中脂肪密度成分不明显。其中1例病灶内见多处钙化灶,呈小片状及环状。

2.3 CT增强扫描

皮质期:7个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高于肾髓质,2例可见迂曲增粗的血管影。实质期:3例4个病灶强化明显减退(快进快出);1例呈轻度减退(快进慢出);2例呈实质期持续强化,分泌期强化程度减退。术前CT影像诊断:3例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2例诊断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诊断为嗜酸性细胞腺瘤。

2.4 病理、免疫组化

本组6例患者的全部7个病灶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提示为EAML。

3 讨论

肾AML是由厚壁血管、脂肪和平滑肌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组成的良性肿瘤。2004年WHO肿瘤分类中将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织学分为经典型AML和EAML两类,EAML属于AML的亚型,可包含经典型AML的3种成分,也可为单一成分肿瘤,以上皮样细胞增殖为主,是具有恶变潜能的间叶性肿瘤,可浸润性生长和转移[2]。EAML免疫组化特征为同时表达黑色素细胞标记物(HMB45、MelanA)和平滑肌细胞标记物(SMA),而不表达上皮性标记物(CK、EMA);有报道称经过根治性切除术后,部分肾EAML患者仍可出现转移[3];本组6例患者病理显示1例为低度恶性,5例为良性,术后追踪随访2~7年,无复发及转移病例,复发及转移情况有待继续随访。

3.1 EAML的临床特点

EAML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肾脏为主要发病部位,肝脏、盆腔、卵巢等部位也见报道,肝脏EAML几乎均为女性[4]。本组病例中女性4例,男性2例,男女比例为1:2,类似于相关报道的比例。有研究表明,EAML女性发病率较高可能与雌、孕激素有关[5]。临床上EAML根据是否合并结节性硬化(TS),可分为单纯型和结节硬化型。单纯型EAML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大小有关,本组患者中1例(2个病灶)较小因无症状体检发现外,其余病例均较大,最短径线大于3cm,都因持续性腰或腹部疼痛就诊,1例合并血尿。结节硬化型EAML的临床症状较单纯型明显,恶性率较单纯型高,发病年龄青年化,国内报道较少[5-6];TS常双侧脑实质多发,以癫痫发作、智力发育障碍和面痣三大特征为主要临床表现[1]。本组中无合并TS的病例。

3.2 EAML的CT表现

结合本组病例的CT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肾EAML的CT特征总结为:①形态:肿瘤绝大多数体积较大,且突出于肾轮廓外,通常边界清楚,轮廓光整,可有分叶征,本组1例边界不清,1例呈分叶征;大部分增强后与肾实质界清[7]。部分病例显示“劈裂征”(肾实质与肿瘤交界处平直,呈三角形,尖端指向肾门,形似劈裂)及“皮质掀起征”(肿瘤突出肾外,肿瘤边缘的肾实质向上呈杯口样拱形凸起)等肾良性肿瘤征象[6],本组4个较大病灶有此征象。②密度、增强表现:肾EAML含较少或不含脂肪成分,平扫呈等密度、稍高或稍低密度,可能与肿瘤实性成分有变性、出血有关,但亦有文献报道富脂肿块,本组仅1例含有CT中较明显的脂肪密度成分,且比例较小。较大的病灶常有出血坏死囊变,但钙化少见,本组仅1例含钙化,可能与囊变壁硬化有关。EAML增强扫描表现富血供病变特点,可为“快进快出”或“快进慢出”,部分为持续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与肿瘤内厚壁血管组成有关[8]。少部分肿瘤内表现出的畸形血管影,被认为是确诊性诊断依据,该征象反映肿瘤内厚壁血管的病理成分,本组2例2个病灶内见较粗大畸形血管。③转移:绝大多数肾EAML呈良性病理特征,约1/3患者出现周围血管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肝、肺、骨、纵隔、网膜等为主[9-10],本组未发现转移及血管侵犯病例。

3.3 EAML的CT鉴别诊断

(1)肾AML:多含“劈裂征”“皮质掀起征”等肾良性肿瘤特点,形态不规则;经典型AML其CT上特异性的脂肪密度可提供重要鉴别信息;乏脂肪的平滑肌型AML与EAML不易鉴别,大多数平滑肌型AML密度均匀,增强后强化较明显,呈快进慢出表现,与EAML密度多不均匀表现有一定鉴别意义。

(2)肾透明细胞癌:透明细胞癌病灶常有坏死、囊变、出血、钙化表现,CT平扫密度多不均匀,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的特点,多为实性部分显著强化,各种变性成分不均匀强化或不强化,与含坏死囊变的EAML鉴别困难。

(3)肾肉瘤:肾肉瘤的CT无明显特异性,肿瘤一般较大,边界不清,可见分叶征,密度多不均;CT增强扫描常为持续性中等或以上不均性强化,与乏脂肪型EAML特点类似,鉴别困难。

(4)肾嗜酸性细胞腺瘤:是少见的上皮来源肿瘤,平扫常呈均匀软组织密度,不易出现出血、囊变、坏死等。增强扫描表现为明显持续性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内可见乏血供的纤维组织瘢痕,瘢痕呈延迟强化,为其鉴别特点,但亦有坏死变性后密度不均表现。

总之,肾EAML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间叶源性肿瘤,是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一种特殊类型;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8]。由于EAML的血管、平滑肌、脂肪三种成分的比例差异较大,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多样,且发病率极低,虽然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EAML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但临床CT诊断中误诊概率较高,易误诊为肾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嗜酸细胞腺瘤等[11],确诊需依靠术后病理检查,尤其是免疫组化检查。

猜你喜欢

脂肪瘤平滑肌脂肪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反派脂肪要逆袭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心情嗨起来,脂肪也一起嗨
肠系膜巨大平滑肌瘤1例并文献回顾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